梦到大便是什么意思(做梦梦见父母是什么意思)

初冬的一个周末,陪着老母亲看了段发生在湘水流域的洪灾纪录片,有些困意的老母亲去午睡,独留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却见鞋都顾不得穿,急匆匆跑出卧室的老母亲喊道:“快快,下大雨了,咱家房后的过水道又要发水......”还未说完,她似已回过神,看着惊讶的我,讪讪道:“.

梦到大便是什么意思(做梦梦见父母是什么意思)

初冬的一个周末,陪着老母亲看了段发生在湘水流域的洪灾纪录片,有些困意的老母亲去午睡,独留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却见鞋都顾不得穿,急匆匆跑出卧室的老母亲喊道:“快快,下大雨了,咱家房后的过水道又要发水......”

还未说完,她似已回过神,看着惊讶的我,讪讪道:“......哎,老了,又做梦了,梦见咱家房子又被大水泡了!”

老母亲摇头念叨后,颓然转身回卧室,看着她蹒跚而去的背影,我知道:一辈子傲强争气,又吃苦耐劳的她,定是又惦念千里之外,那“鸟不拉屎、鳖不嬔(fan)蛋”的老家了。

为啥河南农村这么重视盖房子?

南都校尉|文

为啥河南农村这么重视盖房子?

新婚两个月

老爹扒了婚房自己回老家了

与“邓州习氏”仅隔着一条大马路,有个叫路寨的村庄。

40多年前的麦收时节,一个骑着飞鸽自行车的年轻媳妇,看着村头本是两间茅草房的地方,成了一片残垣断壁,直接吓愣怔住了。

“根本不知道咋回事,我就回娘家几天,家怎就没了,这人是不是骗婚的?”时隔40多年,老母亲说起当年令她震惊的情形,仍记忆犹新。

她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毕竟新婚丈夫虽是从小寄居在长姐家的孤儿,但实打实的是个解放军。

“解放军咋能骗人?”

那时,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姑娘们都以能嫁给解放军而心满意足。

年轻的母亲根本不知,父亲竟趁她回娘家时,偷偷将两间住了不过几个月,临时搭建的茅草屋式“婚房”给扒了,急匆匆收拾了家什,一路西上,翻岗越坡,“回他心心念念的老家去了。”

父亲的老家,尚在路寨以西,十几里外的山岗深处。

木已成舟,母亲只能推着自行车,一路哭,一路骂,翻过一道又一道的岗,“脚掌都磨出了血泡”,才望见老家的村口。

“那是一间草房,连带一间做厨房的窝棚。”老母亲比划着说,“当时回来,什么吃的都没有,全靠自己屋(家族里)和左邻右舍接济。”

我的父母在回到这个“上佳之地”的前几个月,一直借住在家族里“三妈”家。

在母亲记忆里,她与父亲第一次盖房子,土坯是生产队的,木头、瓦是从路寨拉回来的,所以“没花啥钱”。

可在父亲记忆里,这次盖房共计“用500砖,4000瓦,花了250块钱,一百八是你外祖母给的,一百七是向战友借的”。

上世纪70年代末,父母花了250元钱,盖起了两件土坯瓦房,并在瓦房里迎来了他们爱情婚姻的结晶——我的长姐。

然纯土坯的房子,在那个多雨的盆地,很是不耐用,母亲形容这房子的简陋,以至于到了下暴雨时,她和父亲只能蹲在一个大油纸伞下,怀里紧紧抱着盛面的瓦盆。

这一切,就是他们风雨飘摇的家,所有的财产。

时至今日,我依旧不明白父亲当初为何要将“家”从距最近的公社不过一二里地的大平原上,搬回山岗深处的“老家”。

是没眼光、远见?

还是真的想家、想亲人?

进一步,我也怀疑其祖先们的眼光来,数百年前,他们为何选那样一个“鸟不拉屎、鳖不嬔蛋”的地方定居、繁衍?

为啥河南农村这么重视盖房子?

看了一遍又一遍的老家地图后,终得出结论:河!逐水而居,是祖祖辈辈的传统。

为啥河南农村这么重视盖房子?

姥姥拆了老房子

为了给小女儿盖砖瓦房

转业回家的父亲,起初被安排在县城工厂上班,但未过几日就撂了挑子,而后又到村里小学做后勤,又是没多久就不干了。

在那个国家动荡、农村疲敝已久的特殊年代,新婚的小两口根本不知路在何方,命运又何去何从。

以至于某年中秋前夕,母亲要回娘家,可没一分钱买礼物,和父亲一起茫然无措的走到村外河谷内,两人只能抱头痛哭。

说起昔年困顿与窘迫,老母亲潸然泪下。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那样息息相关,紧紧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生产队、人民公社的废除,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废除,解放了千千万万的农村家庭,而我的父母也在这样的政策春风下,积累了第一桶金。

有钱盖好房,是农村历来的传统。

“当时为了盖房,就给村里烧窑挣钱,后来凑齐了盖房子所需的砖和瓦,但就是发愁木料从哪来。”说起自己与母亲经历的第二次盖房,老父亲仍记忆犹新。

他与母亲几番商议后,将主意打到了姥姥家的老房子上。

我的姥姥与姥爷,世代居于临县古城根下,一生养了4个女儿。在他们的小女儿——我的母亲远嫁他乡后,家中仅剩下一个年迈的姥姥。

为方便养老,也为了自己的小女儿能有个真正能遮风挡雨的家,这位从大清朝活到民国,又活到了新中国的小脚女人,毅然决然的拆了自己的老房子,千里迢迢的跟着自己的小女儿、小女婿远走他乡。

有丈母娘的倾力资助,总计花费七八百块钱的三间青砖大瓦房,终于建起来了,可惜没过多久,我的外祖母,那个可怜的老太太,一天福都没享,溘然长逝。

随着三间大瓦房后,父母又相继建起了两间偏方、烤烟房、楼门及整个院子。

这个院子,陪着父母度过了他们壮年人生,也迎来了长兄及我。

为啥河南农村这么重视盖房子?


时至今日,这个农家小院虽早已不存,但我还能记起院子里的一些细节,譬如,鸭笼旁有棵茂盛的木槿花树,主屋房檐下有一窝整日咕咕叫的鸽子。

每每清晨起来,撅着屁股从鸭笼里用火钳扒出一个个滚圆的,带着鸭粪的鸭蛋,那才是难得的乐趣。

甚至就连院外水坑在雨季时,能捉到从上岗上冲下来的鱼、泥鳅,更是乐趣满满。

然带给我幼年乐趣的小院,没过多久就因父母的第三次建房而消失一空,随之而来的是新鲜又陌生的名词:楼房。

为啥河南农村这么重视盖房子?

楼房带来的

是长达十多年的窘迫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农村万元户”“先富带动后富”等政策鼓励下,父母经过婚后十余年辛勤劳作,终于积攒成了“万元户”,也终于筹划起他们人生的第三次建房。

(因此次建房,关涉重大且影响至今,故画出我家及我们这个大家族在村里里位置图,以作详细说明。)

为啥河南农村这么重视盖房子?

众所周知,农村建房头等手续就是宅基地。

犹记当年,村里曾有两个家族为建房宅基地大打出手,其中一家将另外一家的三兄弟杀死两个,这样的惨案,不但震惊了我们这个穷乡僻壤的小乡村,更是震撼了周边三个县市,当时派来一批批的警察,甚至要比肩村里的人口。

农村盖房起屋,忙的永远是大人们,而欢乐的却是孩子们。

我的童年,经历最清晰的盖房莫过于这一次,眼见着农村少见的红砖、楼板、水泥、钢筋、砂石等建筑材料,一车车地堆积过来,我空挂着看管材料的名头,实地里却是领着小伙伴们,玩的不亦乐乎。

在我沉浸于儿童的玩耍快乐中时,记忆里还隐藏着母亲那沉默而倔强的背影,她似乎永不停歇的在卸砖、卸砂石、卸水泥、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机械人,永远不知道累,也不喊累。

远方姨妈家的表姐们,也被轮换着来帮母亲操持家务,这次为期一年半的建房过去,直接让我们这个原本小康之家一下子陷进破产边缘。

对于还是儿童的我,最明显、直观的感受是:吃不饱饭了。

先是白面馒头没了,只能吃杂粮的,后来连杂面馒头也没了,只能吃玉米饼子。

临到年下,甚至连玉米饼子也快吃不上时,终于,我三个姨妈家的接济也终于来了,我的父亲甚至还从三姨妈家带回一台老旧的电视机。

为啥河南农村这么重视盖房子?

新房落成的那个春节,按惯例新堂屋要挂中墙画,父亲选中的是一副不同于老堂屋那个“东海仙鹤旭日图”,而是开国总理周恩来。

当几乎十里八乡都在纷纷议论,我家第一个盖起了上二下三的小五楼时,我们家却渐渐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困顿之日。

因为倔强的父母不同于任何农村的父母,当外出打工已渐渐流行开来时,而我的父母却丝毫不为所动,一定要我们姐弟三人不停地读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及至大学。

读初中、高中的那几年,我经常盼望又害怕的就是周末。

盼望周末是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可以休息,但害怕的是张口要生活费时,面对的是母亲的眼泪、父亲的叹息。

这样的场景,几乎伴随了我最早的青春时代。

甚至就连相好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不解父母时,更别说那些因父亲当村官多年而得罪的人,更是抱着恶毒的怨怼,幸灾乐祸不已。

然而,他们这些犹如女巫的诅咒一般的恶毒想法终还是落空了,我们姐弟三人,最终一个个考上大学,走出那个穷乡僻壤的小乡村,一个个在大城市工作、生活并安家落户。


为啥河南农村这么重视盖房子?

儿孙长大了

父母的老楼房也要翻新了

从我读书开始到上大学,整整十几年,我家小五楼一直纹丝不动,变化几次的都是临时厨房。

新世纪刚过了七八个年头的时候,我的长姐已大学毕业,远嫁并结婚生子,我的长兄也临近结婚,而我尚未毕业。

只剩下我一人读书时,家里也终于有了余钱,长姐与长兄商议后,起了翻新旧楼房的想法,起初也只是想把楼房抬高、粉刷、重新装修,并将雨季水道深挖,铺水泥管道,以杜绝老母亲最为担忧的“大水泡房”。

但,动作竟越来越大。

大学一毕业就从商而赚了人生第一桶金的长兄,更是豪气地说要盖乡村别墅,只因十里八乡的施工队不知如何操作,才致搁浅。

而彼时,大伯家的大堂哥(B1)也要建房,需占我家老房宅基地,故而家里将存在了20多年的老房拆掉,从新起了偏房、车库、院墙等。

为啥河南农村这么重视盖房子?


这次翻修的所需花费的十余万元,全由长姐、长兄出资。而我所做的,只是在这年国庆,带着朋友回家时,给家里添置了一套现代化餐具,又带着父母到周边风景区游玩了一番。

房子翻修后的第三个年头,我们家也终于迎来真正的第三代,长兄家的儿子——我的侄子。

他一出世及长大,看到的都是这一院精美的房子,但对我来说,翻修房子至今,我回老家的次数愈来愈少,甚至不比侄子。

我想,大概有那么一个黄昏,在晾晒谷物的阳台上,年迈的老母亲、老父亲也会对着孩童一样的侄子,讲述我们这个家族几十年的故事。

他也许是听不懂的。

但没关系,至少这篇图文并茂的文章,给来日的他留下一个清晰的传承脉络与有力佐证。毕竟,是农村人,都信奉那句“家肥屋润丁财旺”。

而这些,大概就是中国人信赖的“传宗接代”的另一种含义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南都校尉

本名赵雪浩,生于“南都”,居于“星城”。当过兵,海军的那种,办过报,校刊的那种,终成“民工”,新闻的那种,略通法,犹好史,暇时写文以娱情。


豫记·专注河南乡土文化,甄选优质河南特产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书微信

进入“豫记·河南好物群”,获取更多豫记精选好物。

(添加时请备注“豫记好物”)

THE END

欢 迎 投 稿

邮箱 [email protected]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