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称骨算命是几两(安阳寿安山与赵简王陵为邻的袁天罡墓是真是伪)

寿安山一名源于明朝被封到彰德府就藩的赵王朱高燧薨后陵地。此岭在邺城建立六朝都城时期称“野马冈”。唐、宋以后被安阳县称之“北岭”。明朝被赵王府选为王府家族陵地而改名“寿安山”。在殷都区安丰乡西南方向的这片丘岭周圆,出土了许多魏、齐等时期的墓志铭,据魏骠骑大将军墓志铭载:某某君葬

2021年称骨算命是几两(安阳寿安山与赵简王陵为邻的袁天罡墓是真是伪)

寿安山一名源于明朝被封到彰德府就藩的赵王朱高燧薨后陵地。此岭在邺城建立六朝都城时期称“野马冈”。唐、宋以后被安阳县称之“北岭”。明朝被赵王府选为王府家族陵地而改名“寿安山”。

在殷都区安丰乡西南方向的这片丘岭周圆,出土了许多魏、齐等时期的墓志铭,据魏骠骑大将军墓志铭载:某某君葬于邺城之西南某里野马冈。

安阳寿安山与赵简王陵为邻的袁天罡墓是真是伪?

(文化安丰一书的魏墓志)

到大象二年杨坚火焚邺城后,邺治所南移安阳城,此后的县志和墓志表明野马冈位置就变成了县北。

看官读到这里是否有些不解了,这跟题目“赵简王陵为邻的袁天罡墓是真是伪”有毛关系?本来就不是一个朝代的人,这岂不是有“关公战秦琼”故事之嫌?

可就这不同朝代又本无瓜葛的两个历史人物却在古安阳县的“北岭之上”发生了盛传以广的“争穴大闻”。究竟是什么个情况呢?这还得从此岭周圆流传已久的有关两人“坟墓”争葬穴的传说说起。

明宣德六年(1431年),明成祖朱棣的三子,被分封到彰德就藩的第一代赵王朱高燧薨于府第,寿50。埋葬于县西北20里的北岭,今安丰乡李家坡村的凤凰岗上。这本就顺理成章的事,在自己封地范围内修筑王陵本无争议。可有关赵王与唐朝著名术士“袁天罡”争“人生后花园佳穴之地”的故事却由此而起并广为流传。

安阳寿安山与赵简王陵为邻的袁天罡墓是真是伪?

安丰乡李家坡村的赵简王陵

据【明.彰德府志】中载:野马冈在县北三十三里,故老云:势如驰马或曰古当牧马焉。冈下冢累累,皆葬王侯也。

今天且不说笔者以前写过有关野马冈埋葬过的将王帝相坟冢。【彰德府志】即可看出,此岗确实自古乃各朝“帝王将相”们手下风水大师眼中的“风水宝地”。明.彰德第一代赵王朱高燧也没绕过此举,早在生前就经风水名家在此岭的凤凰岗寻得一处佳穴,用于修建自己的王陵。据当时安阳县风水学大师言传:太行山由西向东延续出两道余脉,一在县南马投涧岭,称之南岭。一在县西北伦掌至安丰的南面,称之北岭。正好依西太行山为高靠背,分别向东南、东北、延伸而下两道蜿蜒脊岭形成古“栲栳圈椅”形状把彰德府扶于其间而保护起来,实数吉相。而在古代就有“南下、北上”之说,故北岭属“上上穴”。北岭此段的凤凰岭与摩天岭高度相当,是周圆海拔最高之地。如在此高岭建陵,有北望京城而一览无遗之势也,故选择此处建陵无异是最佳之地。

可就这么一个最佳风水宝地,据说在修建王陵时却在定好了位的佳穴下挖出了一座古墓。这就有了有关“先葬袁天罡,后葬赵简王,刨开我坟墓,移葬北岗上。”有关赵王与袁天罡争穴的故事传说。此传说虽然在当时被传的沸沸扬扬,也被随波逐流的民间百姓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信以为真。导致此传说流传多代后都影响到了民国时期对该岭古墓考古发掘的认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安阳寿安山与赵简王陵为邻的袁天罡墓是真是伪?

民国时期安阳县志

笔者翻阅民国二十二年【安阳县志】之卷十三,(古迹志,宫室,陵墓)卷有载:袁天罡墓在东灰营村之北原(今灰泉、上营村北,清初还无李家坡村)。那么此县志是依据什么修载上县志的呢?其实喜欢查看各朝安阳县志的人不难发现,明、清两朝不管是【彰德府志】或【安阳县志】中都未记载有关此墓埋于此岭上的记录。怎么一到民国时期【安阳县志】就突然有了此墓地的位置信息呢?仔细校对有关民国时期的【县志】内容不难发现,内容中有许多村名因当时的历史背景原因都不够认真,错别字、事件纪事都不严谨。甚至多处有为迎合大众口味而道听途说更没有究实之嫌。那么安阳县北岭的袁天罡墓到底是真是伪呢?

关于古墓考古,起码应该知道,认证一座古墓的真伪和身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地上保留有与墓主人相符的墓碑或发掘出墓主人的墓志铭,墓志铭相当于墓主的人物自传。通常会记载墓主的朝代、姓名、生平、官职、婚姻、死亡时间、埋葬地名、埋葬年份等重要信息。如果墓志实属真实的话,对墓主人的信息确认起着决定性的意义。

如果没有发现墓志铭的古墓或被盗过的古墓,在考古发掘中,通常根据发掘出的墓中文物来判断这个墓主人的大概身份和年代。考古学家通过出土的文物,依据分类属于的器型,有那个年代的特征来起到断代目的。比如青铜器、玉器,它属于哪一种类型,有无年代特征和铭文?来判断这个墓主人所属年代,其贵重程度来判断墓主人是达官贵人还是其他人。

显而易见,经查阅相关书籍,此墓没有资料显示有过地上墓碑或地下墓志铭。前段时间又发现了民国时期刊登在彰德报纸上的一篇关于袁天罡墓的考古发掘讯息。

安阳寿安山与赵简王陵为邻的袁天罡墓是真是伪?

民国时期的彰德报纸

该报以【彰德发掘】醒目题首刊登有“唐朝袁天罡墓”;中多金器值十余万元;乡民无知取墓水医病;金冠宝剑为稀世珍品。后为彰德通讯小字内容:本城西北乡东灰营村,今春发现超简王墓,内中仍有碧水一池,乃唐朝名人袁天罡之墓。中央研究院驻彭(应是彰,错印为彭)德挖掘团亦奉命派员三名赴该处调查拍照,并筹画(应划,又印错了)挖掘事宜。记者于前日乘车亲赴该处参观。抵墓时,见往观者络绎于途,均手拿瓦罐、瓷瓶或玻璃小瓶。据乡人谈,当地古有谚云:“先埋袁天罡,后葬赵简王,你若占我地,将我移至岗顶上”。故,袁天罡墓在岭岗最高处,周圆约六丈,以大砖砌成,砖长二尺八寸,厚五寸,宽尺二。墓中有绿水一池,深无底,水中有一利器。

综上所述,该报道并无提及与袁天罡身份贴切相关的文物铭文和墓志。该彰德发掘也是引用了地方传说而进行了臆想不实报道。就因此不实报道,成功的影响了多年以后修的民国二十二年县志以讹传讹吸录了此信息。

大家应该清楚,考古学仅凭传说来定墓主身份是不严谨的,是对历史太不负责任的可耻作为。由于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这种错误的判断也是常有的事。想想也可理解,社会的文化差异,战乱带来的不稳定因数,很大程度上吃饱都成了一种奢侈,谁还去系统的深究其历史真伪进行研究?有的愿意说,有的愿意写,大众也都可以当成奇谈愿意看,就这样没有盖棺就被定论了。

安阳寿安山与赵简王陵为邻的袁天罡墓是真是伪?

安阳北岭赵简王墓侧的袁天罡墓碑

在这个神话故事传说带动下,人们宁可信其民间杜撰出来的故事带来的神话快感,也没有功夫去细挖它的真伪,导致后来的《中国考古史》一书也竟然堂而皇之的引用了其“传说”信息。下面摘抄了有关该书叙述关于袁天罡墓信息的一段话,仅供大家权衡。

引:

《中国考古史》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诸多不为人知的古墓发掘过程,书中竟然有两处袁天罡墓的记载。这两处都是经由专家实地走访看测过的,颇为诡异离奇。书载:大抵是民国时期,河南安阳彰德西北35里开外,有处偏僻的小村落灰营村,灰营村沉寂了上千年,突然之间因一座古墓受到考古界关注。原来远离小山村背后有一座高大的土岗,村民祖辈传说这土岗下埋着袁天罡墓,但一直无人能找到。后来土堆历经漫长岁月的风水雨打,外加村民常在此取土,竟然塌陷出了砖石垒砌的墙壁,听到风声的盗墓贼立即决心盗掘。

两个盗墓贼结伴挖开了袁天罡墓,结果发现墓室布置奇特,不见棺椁,唯独中间有一深潭池水,池水清澈却丢石而无声,触不到底,但水面上却能看见密布的明晃晃的锋利钢锥。再一抬头,两人寒颤不已,原来墓顶悬挂一把利剑,正摇摇欲坠,四周还有暗弩。足见此墓机关重重。两人遍凿墓室,终在一墙壁石匣中盗出金冠、金宝、金剑等二十余套随葬金器。就在二人出墓时,忽然机关启动,一人慌乱中摔进墓室中间的水池,另一人夺门逃窜。周围的村民在凄厉的呼喊声中纷纷赶到了墓室内。发现掉进水池的那人已经气绝,捞上来一看全身都是被刺中的窟窿。村民也仔细搜寻了墓室,结果都未能发现棺材。为了防止再有贪心人进入误伤,就用水泥封堵了袁天罡墓的盗洞,此墓痕迹至今犹在,只是大土堆早已所剩无几,墓中奇特的防盗设计确实有可能出自袁天罡之手。

看了上段文章,不知读者有什么感想?是否感到了上文在发掘地安阳的地方报纸刊登的发掘报道基础上又添油加醋加以了传说故事成分?并且故事编的更离奇神秘了许多,而最关键的有关考证墓主人身份的文物、铭文与佐证反而一件都没有。

再查袁天罡其人和有关他生前的事迹及轨迹发现,他基本就没有来安阳的可能。

正史资料显示:

袁天罡(本名袁天纲,573-645年),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袁天罡所算所推极为应验,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作为智囊。传说他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著有相书、天文书、风水书多本,其中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三世相法》《袁天纲称骨歌》《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等,但大多已亡佚不可见。贞观十九年,袁天罡卒于火井县(今成都市邛崃火井镇)县令任上,死后葬在邛崃白鹤山(今成都),坟墓虽已被盗毁,但遗迹尚存。

此据当地县志中得到证实,县志载:白鹤山上有古冢,古冢前树立一碑,上刻“袁天罡之墓”。

安阳寿安山与赵简王陵为邻的袁天罡墓是真是伪?

成都邛崃白鹤山袁天罡墓碑

与正史记载和邛崃县志记载相符的白鹤山确有此墓,墓上有封土,该墓在六十年代时,古冢已经破败不堪,当地村民修水渠,差点掉下被淹。其实祖祖辈辈居住在墓旁村里的人们也怀疑过,这样破败的荒冢,怎么可能埋着一代奇人袁天罡呢?

据“唐史”也有记载:袁天罡卒于任上,葬于邛崃。并记载袁天罡有到过洛阳的纪事,但大部分时间都在长安和四川任上活动。虽然此墓也没有出现墓志铭等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但这与许多“正史”记载的事件、时间、地点相符,的确应在此处。

为什么笔者相信四川邛崃白鹤山袁天罡墓是真,而怀疑安阳北岭寿安山上袁天罡墓是假呢?说实话,作为土生土长在这片岭地的我,真心希望它是真墓。这样岂不又给我美丽的家乡增添了旅游资源吗?可历史是要事实说话的,不尊重历史就会误导下一代甚至下几代人对故土真实历史的认同。

本着认真负责考证此墓的真假,我还特地咨询了有着丰富经验的安丰乡文史专家龙振山先生关于古砖的年代特征和尺寸,并把民国时期登刊袁天罡墓的报纸发给先生看。龙先生说古砖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规格和特征,一般“长二尺八寸,宽尺二,厚五寸的大型古砖,如果不是空心的,应是东汉时期的大型建筑用砖,如果此规格的砖是空心的,那么应是战国时期的产物。不过,明朝时期也有过用此规格大砖的”。看来,该墓出土砖的规格尺寸也与唐朝规格不相符。

安阳寿安山与赵简王陵为邻的袁天罡墓是真是伪?

邺瓦

再谈一下当时报纸报道出土文物的几个关键词:“金冠、宝剑、琉璃盏(玻璃瓶)”,这可是王侯级别的待遇,如果是袁,单从等级制度来量就有“逾越”之嫌。在古代严苛的等级制度下,如果真是袁天罡真墓,他绝对知道逾越级别制度意味着什么。所以,种种迹象表明,此安阳县北岭寿安山上的袁天罡墓应该为一座假墓。

至于为什么杜撰出此墓?究竟又想得到什么目的?要想揭开此谜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弄清楚传说的朝代就很明了了。

此传说起源于明朝埋葬赵王前后,目的应是为了彰显王陵埋藏地是一块神奇的风水宝地,并编造了唐朝术士大咖袁天罡都青睐于此而葬其中,又增添了人们对封建帝王的敬畏之心而已,还有别的什么目的就不为人知了……

而民国时期发掘的赵简王旁所谓的袁天罡墓,应是邺都六朝时期某王侯大墓。只是此墓在发掘时没有墓志铭文,正应了民间传说中的景,又没有能证实此墓主人是谁的文物,这就顺理成章的成了赵王为彰显王陵神话色彩而编出的传说中的神人袁天罡墓了。【府志】有云:

冈下冢累累,皆葬王侯也……

安阳寿安山与赵简王陵为邻的袁天罡墓是真是伪?

对此,您有什么不同意见或建议可在留言区留言阐述您的见解!

2021-9-1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