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产生在什么时代(周易的起源和历史意义)

综观近年来的易学研究周易历史观的内容及其价值曾有不少学者论及但多数似乎语焉不详至于周易历史观对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更是个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前辈专家和时贤一周易历史观之意蕴中国之有史书当以春秋为先汉书艺文志叙称古之王者世

周易产生在什么时代(周易的起源和历史意义)

综观近年来的易学研究周易历史观的内容及其价值曾有不少学者论及但多数似乎语焉不详至于周易历史观对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更是个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前辈专家和时贤

一周易历史观之意蕴

中国之有史书当以春秋为先汉书艺文志叙称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是说尚书以记言为长而春秋原为记事之籍后经孔子删节整理为六艺六门课程之一然春秋一书到了汉代经学家们却宣称孔子笔削春秋故蕴有微言大义以为春秋之书法在寓褒贬于记事之文字中用以示正名定序分部春秋就非一般的史书而成了作经之法旨在借事明义为后世立不易之准则尤其是董仲舒谨案春秋之中以观天人相与之际搞出个奉天法古三统三正的循环论历史观作为经学正统的重要内容春秋之史学被纳入经学从中阐发出儒家的古史系统长期影响着后世史观史学的发展这样在正统儒家那里历史哲学往往成为经学的婢女且以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和理论上的形而上学为主要特征难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地位

那末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文化源头究竟在何处呢我以为在周易周易一书虽源于卜筮却以其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路由二爻六位六卜四卦的象数结构模式构造成三才一体之道蕴有社会观和历史观的内涵近年再版的胡朴安着周易古史观一书就认定周易是一部历史典籍又本序卦之说于古史立场而解说之见该书自序尽管有人对此提出驳议但也承认胡氏之说的确是创见刘长允周易史观驳论载刘大钧主编大易集成这可以作为周易具有史书之特征并蕴有史观内容的一个例证

周易的历史观由周易古经发展到战国末的易传有着明显的体系并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

首先周易尤其是易传把天人之际问题的探讨纳入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思想体系推天道以明人事在宇宙有机论基础上循天地自然之道作为考察社会人事演变的出发点和指导依据易传说卦上讲到圣人之作易乃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说易书之作乃圣人受神明暗中赞助固体察到天道之妙而创揲蓍之法据天地两参之意而立大衍之数五十又五又观阴阳之变辩刚柔之别合三画六

爻以成卦其过程是不乖于天之道不逆于人之德不乱于处事之宜穷尽万物之至理和生命的本性最后达到对天命的客观法则的把握很显然易传的这套说法虽渗有占筮观变的神道设教但其思路却以阴阳刚柔的自然之道为据力图将天地自然和社会人事包括伦理道德作为一个整体和统一的过程加以考察

这种考察在内容上可以概括为三才两之一顺之说三才两之即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为道普遍存在于天地人之间然又无独而有对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属性其属性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终归结于一顺即将以顺性命之理三才两之一顺之说的实质就是肯定了天地自然准则阴阳之道刚柔之变和社会人事原则仁义之理的联系和统一然其侧重点还在把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道伦理化使之合于性命之理这一思想源于早期儒家关于天人相通的观念旨在说明天地自然与社会人事非互相对待之二物而是一息息相通的有机整体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当然易传并不了解这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本质和内在根据但它确实首创性地说到了这个过程的两项具体内容

一用宇宙万物之生成来论证人类社会的源起过程

易传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这段话通过对宇宙万物与人类生成过程的具体描绘强调了两者间的联结以为人类社会中的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之产生及上下之居位犹如有天地然后有万物那样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明确排除了神意和天命的主宰由此可见易传并不局限于儒家立场而同时吸收原始道家关于宇宙生成论的思想资料并根据道家的气化观念加以引伸闸发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基本思想以明全宇宙之气化鼓动振荡不已故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义从而把人类社会之源起看成效法自然遵循天道的过程

二以天地自然之道来推导社会等级秩序和道德伦理规范的形成

易传以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宇宙有机论原理来解释人类社会之源起还内在地包括着对社会秩序之形成机制的考察系辞传上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又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典者常也礼同理易传以为社会人事中的常则恒理礼义制度等级秩序是圣人象其物宜观其会通而仿效建立并加以推行的易传又讲知祟礼卑祟效天卑法地视知礼之所以高明而受敬崇系效法天道而来循乱则以卑顺为旨体现力效法地道参阅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同样肯定了人们道德规范的制定是效法天地自然之道的结果

易传还围绕着天秩有序的命题展开论证系辞传上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此易之序就社会人事言是指人之处位有上下贵贱之分与自然界万物产生之有先后而成秩相应据此说明社会中夫妇父子之生有先后秩君臣之处位有上下序一如天秩有序那样也是自然合理的其旨虽主要在把儒家伦理纲常天秩有序化以确立其不可违之权威但同时也蕴涵有对对社会人事制度和自然天道秩序的相通性一致性的承认有助于人们站在自然哲学的立场上排除宗教神学的干扰理性主义地探讨社会人事秩序的建立及其沿革

其次将变易观念引进历史观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发展性初步形成了朴素形态的进化史观

周易的变易观念总体上是作为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普遍原则提出的易传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丰卦彖传以为天道自然是不断地盈虚消息与时变化那社会人事亦当如此易传还提出两个基本命题一是生生之谓易认为易者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一消一息转易相生肯定了易之变是个不断生息生成的过程转化在社会人事上则日新之谓盛德肯定了人伦道德也循易理而有不断日新的发展变化二是通变之谓事这里讲的事乃指圣人通晓变化之理推之社会人事而成就之事业即富有之谓大业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传系辞上强调了社会人事上的继善成性亦是效法阴阳之道的变易规

在生生与通变相结合的基础上讲变易就突出了社会人事的变化也是一种生息不断的生命过程其日新其继善成性就内蕴有进化的意识这种进化的意识体现在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时使易传能看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于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棺椁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系辞传下肯定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易传还特别以革故鼎新作为人类历史进化的基本环节序卦传说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鼎者古代传国之礼器王都之所在即鼎之所在引申为王朝确立的象征革卦在前先明变革之意后接鼎卦则以礼器之变迁来说明新君主新王朝确立的合理性其意虽直接讲天道移易更相授命但序卦传强调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此据韩伯康注解既以去故则宜制器立法以治新又旨在阐明朝代更迭中的革新之理所以易传曾热情地歌颂过革之义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革卦彖传以为朝代更迭中的革故鼎新是顺天而应人的过程如能恰当地把握好这变革的环节再加以人为的促进和推动就是历史的进步所谓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卦彖传当然包涵了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和道德伦理进化的承认

第二在肯定天地自然之道与社会人事秩序相通的同时又确认两者之间的区别开启了对社会历史进程及人事秩序的特殊性问题的探讨我们知道从孔孟到汉宋的正统儒家都持天人合一说在历史观强调人事秩序与自然之道的一致导致以天道普遍规律代替社会人伦准则易传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则与此有别其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中阴与阳是就道气而言柔与刚专就形而言刚柔者阴刚之凝而

成质仁与义则就性而言三者之间有不同的形质属性和各自的作用不能互相替代虽贯有相似的准则秩序但其具体内容和特征则有差异所谓天地设位圣人成能易传系辞下是说天地设位有其自然功效而圣人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天地结合为三参而成全天地之功这一思想正好和荀子明于天人之分说相通荀子提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天论此处参可以理解为易传三才之道之三与圣人成能之能的发挥肯定了人有不同于天道的作用和功能强调了人以礼义原则组成群体力量参与天地之化育而全其天功高度重视了社会人事的自身组合和特殊功能

二对魏晋唐宋间历史哲学发展的影响

周易作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发屉的一个源头活水其史观曾发生过两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它的变易进化观念常被许多哲学家利用为进一步阐述人类历史的变易性和进化性的思想前提丰富了历史哲学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又为那些力主革新变法的先进思想家批判保守的正统史观倡导社会政治变革提供了历史哲学的根据这在玄学家王弼唐代刘禹锡柳宗元和刘知几以及北宋的李觏王安石那里表现的尤为明显

在汉代因为有了儒术独尊思想文化领域是经学一统的天下这制约和影响了儒家为代表的正统史观贯穿着唯心的天命说和独断主义的命定论其有很强的保守性和复古色彩势必束缚历史哲学的发展汉魏之际儒术独尊的局面开始瓦解名教出现了危机在意识形态领域儒学虽仍为思想正统然以三玄为宗的儒道融合的思潮逐渐蔚为大观终于在正始年间发展成玄学运动尤其是王弼在提出祖述老庄立论以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命题的同时仍依据儒学的传统立场着重于周易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阐发出一个思辩性很强的玄学体系力求在哲学理论的层次上思考历史经验和社会政治治理问题他尽黜汉代以来繁琐的象数之易集中阐发周易之义理结合历史进程总结曹魏政治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故于历史哲学上有所创获对周易史观作了理性化和思辨化的发挥

首先王弼依据易理关于动与静道与权关系范畴的分析探讨了历史发展与社会治理中的不变与唯变的问题王弼肯定物无妄然必由其理周易略例明彖这当然包括对社会历史必然趋势的承认同时又强调社会的治理还要适应权变的原则说权者道之变变无常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可豫设论语释疑主张破除那种命定论的不变论的社会历史观念进而断定用无常道事无轨度动静屈伸唯变所适周易略例明卦适变通爻提倡要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对策加以适当的处置其次王弼又应用周易的因革观念考察社会发展中的治乱关系提出乱极生革革然后致治天下之势乃定的思想把社会正常秩序的确立看成是经因革转

换由乱致治的过程他还依据凡不合然后乃变生周易注革卦的命题着重阐扬周易的革故鼎新之意称革去故而鼎取新取新而当其人是故而法制齐明鼎者成变之卦也革既变矣则制器立法以成之焉变而无制乱可待也法制应时然后乃吉周易注鼎卦王弼把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革故鼎新看成某种必然的现象其内容则在革陈不合理的法制易故并持变应时制器立法建构新的法制秩序取新这叫改命创制变道已成周易注革卦需要指出的是王弼的改命创制和汉代董仲舒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基础上讲更化改制显然有别他没有董仲舒那种天意主宰循环复古的意识而是强调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老子注三十三章视官长法制为朴散之为器的结果肯定了社会秩序是依据自然变易之道经因革改制而成所以王弼在阐发社会历史观上的以无为本思想时就讲到时机未到当然不可以有为而当变生之机则要应天则命积极有力至于变道已成方

归于无为即功成则事损事损则无为周易注革卦反映了王弼追求社会大治太平的愿望当然王弼的追求有强烈的时代内容和儒家色彩他断言贤愚有别尊卑有序然后乃亨故先元吉而后乃亨周易注鼎卦还是以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为标帜

第三王弼还吸收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主动精神主张在改命创制的过程中发挥人为的主观能动性称夫能辉光日新其德者唯刚健笃实也周易注大畜卦强调成大事者必在刚也周易注小过卦表明王弼在援儒入道时已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道家消极无为的阴柔之道而溶铸了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历史意识这是周易史观影响于魏晋时期历史哲学发展的一个积极成果

周易史观的积极精神在唐代有了新的进展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可说是应用变易进化观念鉴别史实考察史变的杰出代表他以秉笔直书的实事求是态度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他明确反对正统儒家那种爱憎由己厚诬来世的史学态度指出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史通卷十六杂说上特别是他承王弼以来物无妄然必有其理的易学传统引进势的观念考察史事变迁和治政得失指出古今不同势使之然强调世异则事异事异则治异批评那些必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如守株待兔者史通卷八模拟篇在易传和韩非的基础上进一步闸发了社会古今之异和历史进化之势

与刘知几相呼应柳宗元和刘禹锡也继承发展了周易的变易史观对唐代的历史哲学作出了贡献柳宗元将天人关系新论贯彻于社会历业领域的考察虽仕途坎坷身囚山水仍潜心史事常有创见他把韩非势的观念和周易变易史观结合起来具体分析郡县制代替封建制的过程是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封建论着重探讨了社会历史的必然性问题又指出惟人之初争斗不断于是有圣人焉曰黄帝淤其兵车交贯乎其内一统类齐制量以后有尧置州牧四岳持而纲之立有德有功有能者参而维之贞符见柳宗元集卷一肯定了社会礼义制度和道德伦理两方面的演进都有个自然而必然的趋势而刘禹锡则提出数存然后势形乎其间的思想从势数结合的角度确立了历史观上的理势合一论进一步发展了易传关于社会历史进程及人事秩序特殊性问题的探讨他说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又称天之道在

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则其用在是非天论上明确区分了自然作用和人事功能强调人依靠礼义法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天地之化育井交相取胜发展出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社会历史意识丰富了唐代历史哲学的内涵

北宋思想家李觏站在事功之学的立场上解释易理其着易论十三篇曾专就人事而言侧重探讨了社会人事的历史变迁问题称八卦之道在人靡不由之也圣人作易本以教人又继承王弼义理之易的传统指出易理之用无非是使人事修而王道明文集卷四删定易图序论又称若夫释人事而责天道斯孔子所罕言强调为人上者必以王制从事则易道明而君道成矣主张把社会历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加以研究排斥了圣人天意对人事的干预从社会人事本身来解释历史变迁的趋势和原因王安石则从新故相除的阴阳自然之道推导出有处有辨新故相除者人也的结论参见杨龟山先生集字说辨在承认天道自然的基础上肯定了人事有为能辅助天道又称五事者人所以继天道而成性者也以为道既为万物之所以生之本不假乎人之力又涉平乎形器故待人力而后万物成也洪范传以注重人为作用的变易进化史观作为其变法新政的理论依据与李觏相配合实开有宋代历史哲学之新风

三促成理学正统史观之分化

以儒家为代表的正统史观在宋代理学那里发展到了顶峰理学家以天理史观的形式把正统儒学历来提倡的神意史观圣人史观作综合的概括并加以理性化的闸发把历史哲学纳入其复古主义的保守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很大程度上把周易史观在后来发展中所积定起来的积极的进取的因素加以抹煞或有意的忽视了

不过宋代理学家几乎都曾精研周易深受易理熏陶从周敦颐着易通张载治学以易为宗宋史本传而成横渠易说程颐作伊川易传到朱熹融会易学史上之象数派和义理派撰就周易本义我们可以看到易理对理学的体系构建和思维方式的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也不能不在历史哲学领域发生作用促成了理学正统史观的内在矛盾

矛盾表现之一宋代理学家在史观上既尊春秋为宗亦奉周易为源尤注重易理对考察社会人事的指导意义透露了某些突破正统史观的倾向朱熹就讲到上古之书莫尊于易中古后书莫大于春秋然此两书皆未易看若要谈此两书且理会他大义易则是尊阳抑阴进君子而退小人明消息盈虚之则春秋则是尊王贱伯内中国而外夷狄明君臣上下之分朱于语类六十七他又发挥易之明消息盈虚之理称易之为书因阴阳之变以形事物之理大小精粗无所不备文集卷四十三答李伯谏据此解释历史研究中的执古御今说认为执古便是易书里面文字言语御今便是今日之事文集卷八十五这和董仲舒等正统儒家持春秋以为奉天法古之本的形而上学历史观还是有区别的

矛盾表现之二是理学家一般吸收了易学物无妄然必有其理的思想也受柳宗元理势合一观念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承认历史发展中客观趋势的存在和朱熹所述陶铸历代之偏驳会归一理之纯粹又一本于圣人之述作的史学主旨亦有相违之处朱熹治史一方面断言古今史事之变是合于天理之正圣人之心通鉴纲目后序以圣人心术为历史变迁进程的主宰另一方面他又承认历史发展本身毕竟有着非人力之可为的当然之理说圣人固视天下无不可为之时然势不到亦做不得意识到历史中还有圣人心术难测难御的客观趋势的存在认为会做事底的人必先度事势有必可做之理方去做进而肯定历史发展势不容己柳子厚亦说得是均见朱于语类卷一二二显然和柳宗元的理势论历史观有点接近了

矛盾表现之三引进易理的物极必反传承因革的思想来考察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这和理学正统史观的复古保守倾向有对立的一面二程已承认物理极而必反故泰极则否否极则泰伊川易传否卦的一般发展原则朱熹则认为易中详识物情备极人事都是实有此事朱子语类七十二又将易理引伸于社会历史进程的考察提出若夫古今之变极而必反如昼夜相望寒暑之相代乃理之当然非人力之可为是以三代相承有相因袭而不得变者有相损益而不可常者古史东论肯定了社会历史发展中有着相因相革的必然过程他还讲一步分析社会历史因革变易的原因在有弊指出科举是法弊大抵立法只是立得人之法任法不任人乃是法弊人弊可以易人法弊则必当变法朱干语类一O九强调革弊须从原头理会朱子语类O八在复古史观的框架内也包含了某些变革进化的观念意识

理学正统史观的内在矛盾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周易史观对宋代历史哲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也为正统史观后来的分化准备了条件到了南宋时期吕祖谦侧重闸发其理势论历史观更使这种分化公开化了并由此构成了导向王延相王夫之历史哲学的个重要环节

从理论倾向和思想立场上看吕祖谦当是个正统理学家自称为学之旨在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欲会归于但他又与陈亮友善受事功之学影响在历史观上也贯彻经世致用精神他明确指出治学先立乎其大者即须看一代之所以升降一国之所以盛衰一君之所以治乱一人之所以变迁着重考察各代政事治乱社会变迁的前因后果欲具体统源流相接左氏传说卷二十显然他把周易史观影响下对历史发展必然之理的探讨发展到明变寻流求因探源主张观其所变看史要识得进节不同处揭示历史变革中盛之极乃衰之始的过程见左氏传续说纲领吕祖谦还强调观史当如身在其中提倡以设身处地的心态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其趋势作出判别和预测如同看史须看一半便掩盖料其后成败如何杂说遗集卷二十深化了对历史发展必然性问题的考察

明代的王廷相则提出古与今必然与偶然的关系深入考察了历史变迁之势的具体内容他认为是故男女之道在古尚疏于今为密礼缘仁义以渐而美者也以礼义道德之逐步完善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又认为郡县制之建立势也非秦也虽一人之私也天下之民利之则天下之公也均见慎言在王廷相看来秦始皇主观动机之私所以能实现原因是其客观效果上合于天下之公意味着能透过个人动机的偶然因素来揭示历史现象背后隐蔽着的必然性为后来王夫之在理势合一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问题奠定了理沦前提

四周易史观和王船山对古代历史哲学的总结

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进程来看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哲学总结的代表他提出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读四书大全说孟子尽心上从气一元论出发对宋明以来的理气道器与心物知行之辩作了合理的解决进而在历史观上强调总将理势作一合说表明他在历史哲学上山提出了总结的任务

王夫之是易学大家所著周易内传周易外传是易学史上的名篇其哲学代表作张子正蒙注又以溶贯和阐发易理见称所以王夫之对古代历史哲学的总结是和他自觉地应用和发挥周易史观密不可分的这可以从下述三方面加以说刚

一承继易传的变易进化观念明辩理势关系强调两者不可沟分初步涉及到要在社会现象和历史内在根据的统一过程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王夫之强调天下之变会通于一理而理只在势之必然处读四书大全说据此立论他论述了理势关系的两重涵意一是指明理不可得而见属于蕴藏在历史现象背后的一种必然性但强调势因理成离理无势理顺斯势顺矣理逆则势逆矣尚书引义肯定了理支配势二是指出理势关系又是理成势与势成理两者的相辅相成认为理势不可以两截沟分断言看得势字精微理字个大合而名之曰天读四书大全说理势合一才体现出社会历史发展有合乎自然的规律性

尤其可贵的是王夫之还承认理势可知认为顺应并实现理势合一的历史规律可达到公天下之人利天下之物的目的他称虞夏殷周之法屡易而皆可师夫知之者非以情以理也非以意以势也理势者火人之所知也理有屈伸以顺平天势有重轻以顺乎人则非有德者不与进而断定君天下之理得而后可公于人君天下之势定而后可利于物尚书引义立政周官把隋唐以来的理势论历史观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发挥周易史观的因革观念提出治乱离合续绝的关系范畴用朴素的对立统一观点考察人类社会的变迁过程深化了对历史发展必然性的认识

王夫之考察历史发展之必然性同时伴随着对正统史观的批判和对传统的治乱循环论的改造他指出正统之说始于五德五德者邹衍之邪说以惑天下而诬古帝王以征之秦汉因而袭之大抵皆方士之言非君子之所齿也读通鉴论严斥邹衍以五行相以转用事立论视社会历史为五德终而又始的循环过程的邪说而秦王赢政用于论证始皇观念汉代董仲舒以三统三正的循环为王道正统永恒的依据在王夫之看来总不过是方士之言非君子之所齿他虽沿用正统论者的说法讲治乱循环阴阳动静之几也思问录第33页但他特别注意社会治乱循环过程中的离与合因与续的关系提出了历史发展中存在着续统与非续统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互相联结的问题他指出历史决非如正统论者认为的那样合而不离续而不统并引证史事作史鉴断定天下之不合与不续也多又详细论证中国历史上已经历过的三次治乱离合的大变春秋之世各据所属之从诸侯以分裂天下至战国而强秦六国交相为纵衡此一合一离之始也汉亡而有三分天下以后五胡起南北寓而隋苟合之以及唐五代离而宋乃合之此一合一离之局一变也至于宋亡以迄于今当其治中国有其主当其乱则中国并无一隅分据之主此又一变也读通鉴论进而说明历史中所谓统者乃绝而不续在承认历史发展有相因相合的连续性外更强调了有相离相绝的间断性

王夫之能如此具体地阐述治乱离合续绝的历史辩证过程显然和他贯彻周易的因革观念有关他强调承治者因之承治者革之一定之论也尚书引义卷五认为历史的进程要止乱趋乱就须要发挥人为的因素适时把握因革关系又例举舜之承尧禹之承舜商之革夏周之革殷说明历史发展中的因革是据与时消息视不同情况而论明王之善用其因革者岂有一定之成法者同上书

值得注意的是王夫之的历史因革观还包含着他乐于正视社会矛盾和激烈变革的思想这主要体现为他找出君子乐观其反的命题见周易外传杂卦传探讨了社会矛盾的解决形式问题例如在评论徽宗晚年的北宋社会矛盾时王夫之指出势极于不可止必大反而后能有所定倾之而后喜宋论卷八认为在势极即矛盾空前激化而又不可止的情况下就要大反倾之通过激烈的变革来解决故提倡君子善其交而不畏其争周易外传未济的积极态度不过王夫之并不以大反倾之作为解决矛盾的普遍形式他说两间之化人事之几往来吉凶生杀善败固有极其至而后反者而岂皆极其至而后反哉思问录外篇承认还有矛盾双方或错或综疾相往复最后达到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的互相渗透调和的状态这表明王夫之在考察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问题上有着十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三进一步考察了历史发展的内在根据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人之群体在实现历史规律过程中的作用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是王夫之朴素辩证发展观的核心命题他据易理加以引伸认为自然之道的推故而致新有着内在的自足根据即太极自身富有充满成熟扩充臻于光大的结果而人群社会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种类其生殖演进亦有自身原因他这样讲类似相续为藩衍由父得子由小向大自一致万固宜今日之人物充足两间而无所容以为人类的藩衍相续由消长增逝的自然原因所支配经历有相均相值的过程自然趋于平衡其消谢生育相值而偿其登耗者适相均也

周易外传卷四这样人类在历史发展中可以通过人群自身的调节藩衍相

续达到自然平衡其中就涉及对人类历史和天地自然之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辨析与确认王夫之曾指明在天有阴阳在人有仁义在天有五辰在人有五官形异质离不可强合焉他引父与子异形离质而所继者惟志为例肯定了天与人异形离质而所继者惟道也尚书引义王夫之在这里的叙述实际上提出了历史哲学中个十分重要而复杂的课题人怎样在服从自然之道势所然的同时又作为文明的创造者而推动历史的前行对此王夫之曾发挥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刘禹锡天人交相胜的思想又吸收宋代吕祖谦肯定社会之兴亡不在好雄只在小民之身增修东莱之说召诰的合理因素指出天欲静必人安之天欲动必人兴之诗广传以人之兴安助天之动静赞颂大哉人道乎非对于天而有功矣续左氏春秋传博议卷下肯定了人具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历史的作用而且王夫之讲的人既指时君和智力之士又包括一介之民已由圣王和英才扩大到士与民阶层反映了他对民众创造文明推动历史的作用有所承认

当然王夫之不懂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来考察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更不懂以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来揭示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他对人类历史规律的探讨是不科学的仍渗有不少唯心史观圣人中心等封建杂质和消极因素他通过历史发展必然性的考察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封建社会的自我批判但他并末意识到封建社会自我否定的必然他的历史哲学不是启蒙型由此引伸出的政治结论主要在通过改良弥补封建统治秩序的弊端使之趋于合理而挽救其危机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尽管王夫之代表了古代历史哲学的最高水平但我们仍然要以批判的态度给予选择继承

以上就是紫微府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周易史观与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算命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 周易姓名网测算大全(周易取名测分)

    俗话说的好,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子一艺不如赐之一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把鱼直接送给别人还不如交给他捕鱼的方法,教人技术不如赐给他一个好的名字。从这点我们就可以...

    易经 2022-11-02 3

  • 中国易经大师排名20名排名(中国十大周易学大师排名)

    中国最牛的起名大师排名第一人、当代著名易学专家求前大师颜廷利教授的哲理人生:真正的财富是分享,真正的情感是珍藏;真正的人生是奋斗,真正的自由是飞翔;真正的幸福是...

    易经 2022-11-02 41

  • 大林木和剑锋金(易经基础入门)

    纳音五行(一)天干各有五行,地支也各有五行。六十甲子,同样也各有所属的五行。古人把六十甲子假借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和十二音律,组合成“纳音五行”。原干支五行...

    易经 2022-11-02 5

  • 易经讲解11位手机号(手机号码能影响一个人的运势)

    今天起我将给大家讲一下所谓的数字能量学最近几年也有好多组织以教学培训的方式收取培训费小编呢也是这一类交钱的人但是小编会把这些学到的以特别干的干货的方式给大家展示...

    易经 2022-11-02 4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