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九宫口诀顺口溜(八卦口诀大全)_重复

《韩非子五蠹篇》曾讲到:“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兽,而民悦之。”这说明混炖初开,人类穴居野处,时遭野兽虫蛇侵害,苦不堪言。传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避风挡雨,野兽无法逞害,民得以安宁。又经不知多少万年,农牧业出现

八卦九宫口诀顺口溜(八卦口诀大全)_重复

  《韩非子五蠹篇》曾讲到:“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兽,而民悦之。”这说明混炖初开,人类穴居野处,时遭野兽虫蛇侵害,苦不堪言。传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避风挡雨,野兽无法逞害,民得以安宁。又经不知多少万年,农牧业出现,渐渐生活有了好转,人类也逐渐增多,巢穴居住已不够居住或不很方便,便产生了营建房屋的观念。远古人类定居的房屋怎样,从邳州大墩子先民遗址的考古中可找到答案。在大墩子遗址中,发现有五处大小不等的烧土地面,最大的一处五、六平方米,泥土中杂拌有夯实的蚌壳质地,烧烤后十分坚硬,厚达20—30厘米;其边缘有圆形柱洞,深为20—40厘米,底部有方形石块作柱基。这就是邳州先民用泥土、石块和树木枝干搭筑而成的房屋支架,支架上面可能扇有树枝叶和草类、兽皮类作屋扇面,以防风防雨雪防冷防晒。2004年春,省市考古队又一次对梁王城挖掘,也发现了比较大的屋底地面,四周也有木柱洞,考古队认为这是海岱地区先民最大的居住城区。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大墩子出土了三座陶房模型,造型逼真,显示了新石器时代邳州先民住房的整体形状。一座主面为长方形、短檐,攒尖顶,前面设门,左右开窗,门及墙上刻有狗的形象。一座是主面呈三角形,前为门,左右及后墙开窗。一座是横断面,呈圆形,上有一周短檐,攒尖顶,有五道戗脊,未开门窗,可能是房屋的象征。从一二座房屋的攒顶、斜面,可知先人已利用陡斜面泄雨水的技术,从开窗可知先人已注意室内的通风采光的应用;体现邳州先民的智慧。时过六、七千年,先民房屋的结构造形至今在民间仍可见到。如清末民初的圆扇面地屋子;带有山墙的两扇面的马鞍式地屋子、场屋子、园屋子;以及现今沿河岸挖土坑叉脊梁扇面的部分老年房、土草房;还有过去用木柱当四角支柱,用秫秸夹成的栅栏屋,俗称芦埠杖子屋等;,都是在先民房屋的基础上又进行改革后的房屋,但千变万变而不离其宗。今天房屋的开门开窗,凸脊斜面,土草木结构等;仍是先民建造房屋的经验技术的遗存、应用和发展。今天的亭、榭、楼、阁的建造技术可谓先进,式样可以说是千姿百态,色彩可以说是金壁辉煌,但在商周秦汉时期仍可找到它原始的型体及构造部件。如出土的商周古铜器上的记录,秦汉时的瓦当、陶仓、陶房、陶楼、陶榭、陶阁、陶院落,以及陶厕、陶羊圈、陶猪圈的房棚等,这些都是现代居民房屋和亭、榭、楼、阁的前身。陶楼上栅栏式的窗,高大的门,墙上刻画的动植物纹饰,以及黄、绿明亮的陶铀等,现代建筑仍保留延用三千多年前的建筑技术和民族习俗。邳州民居的发展历经由简易到复杂,由小型到辉宏,由低级到高级的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也显示了社会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过程。第二节建筑构件及材料一墙民居有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其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方法均有不同。传统民居的院墙屋墙用土建造,其结构为土木结构,其方法是因地制宜,建筑方法也有地区方面的差别。邳州传统民居有以下形式和建造方法:夹栅泥墙夹栅泥墙为邳州最为古老的一种简便建筑方法,俗称芦不障屋。这种屋很窄小,多为一间或二间。宽约4米。方法是:先起房子四周一条土槽,宽30厘米左右,深10多厘米左右,四角和山墙中心处及门两边各栽上木桩作支撑架。屋宽一点的在脊柱两边再栽两棵立柱。后把秫秸(高梁棵)根向下埋入土槽内,上面分别夹了3—4道紧箍,使其成为一体,这就是秫秸墙。最后在立柱上绑上脊棒,棒上铺上秫秸或木条作屋笆,其上覆泥扇草。再用泥把墙里外泥一遍,即成房屋墙。有的院墙也采用这种方法,只是不泥泥巴。板筑墙邳州传统建房一种方法。用两块木板夹出60厘米左右空间,其中填湿土,用木夯石杵打实,俗称“板打墙”。打完一层取下木板待快晾干时再往上夹板填土打墙,直达到高度要求为止,这种打墙方法以邳南为多,邳北较少用此法。踩墙用土掺水和泥,泥中拌麦草之类作泥筋骨,俗称洋筋。用二齿、三齿铁钗翻和二三遍泥土,便可以一钗一钗的叉墙,也称垛墙或踩墙,一次踩墙墙高1米左右,厚度60---80厘米。踩好墙,要刷墙,用小铁钗腿依墙边线向下一点一点刷,使墙陡齐平整。建房土墙一般分三次踩成,一次称一躏,每次干后方可再踩一躏墙。土坯墙用土草和泥,置泥于木方坯中,俗称坯块模子,一般的坯块模子50×40厘米。先用双手槌实四角,再打平表面后,抬取坯块模子,即成土坯块,尔后反复置泥脱坯,一天可脱300块左右。脱土坯一般为2——3人合作,二人用锨端泥,一人脱坯。晒到快干时,把坯块一块一块立靠晾干,便可用此垒墙,叫土坯墙。石料墙邳州人靠近山地方居住的民居,得石料容易,可自采石垒墙,如距山、车夫山、呦山等乡村采用山上青石块垒墙。戴庄、岔河、连防一带村民以红石块垒墙。邢楼部分村庄就地取材,还用砂礓石垒墙。新中国成立前后石料墙为“干叉瓦墙”。即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往上垒,不用泥土和灰泥灌缝隙。70年代后多用石灰沙土或水泥沙土灌缝隙,称为“灰口墙”。80年代初有建土石结合的“腰里穷墙”,房屋建1米多高的石基墙,其上板筑或踩墙,檐下又用砖砌墙,屋山头用土坯垒墙。90年代中期这些建墙的方法很少使用,老屋墙也逐渐淘汰拆除。砖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富足户的住宅,他们采用青砖青瓦建房,而且方砖铺地。青砖有十多种,其用法也不同,有城砖、方砖、副砖、券砖、线砖、平板砖、笆砖、磨棱角砖和花砖等。80年代中期多用全青砖垒墙,水泥瓦盖顶。90年代后期有红砖墙,水泥泥墙皮。富足农户楼房墙皮均帖上彩瓷片护墙,既坚固又美观。水泥块墙70年代末有的民居墙用水泥块垒墙,其方法有三种,一种先制成水泥块,再垒墙;二种在墙基上用木框直接脱沙拌水泥块垒墙;三种在墙基上用碎砖石子拌水泥垒墙。90年代末,有的简易房墙院墙用水泥空心砖垒墙。但很不牢固。过去因生活贫困,墙都不高,门上加三坯就行,现在生活富足了,墙垒得高,垒得结实,且粉刷得好。二房草邳州人们用草扇盖屋已有几千年历史了。邳州民居房子,多为草房、草屋。房草就地取材,山区以山草为主,平原地区以麦秸草为主。麦草使用麦秸的下半部分,因粗壮而有韧性,将草碾打,变扁变软;接着要范草,范草是将横三竖四的麦秸草用手整理顺齐,使草整齐不乱,再扎成对扎粗的草个,灌水湿润后再扇铺在房顶上。山区中有用山红草的,也有用茅草的,也采用范草的办法扇铺在房顶上。山红草最好,坚实整齐不易腐烂,麦草轻软且易烂。1980年中期,民房采用一半瓦一半草,称之为“半截瓦房”。1990年中期,半截瓦房的民居以淘汰,全用砖瓦结构。三瓦瓦有多种,一种是小垄泥瓦,一种是水泥大瓦。民国以前的瓦房以小垄泥瓦为主。1960年后瓦房以水泥大瓦为主,1980年末,以瓷瓦为主。大瓦有三角形、长方板形、扇形三种。19990年末盖楼房多用有釉波浪式大瓷瓦和波浪式小瓷瓦。其颜色有酱、黄、绿、蓝、灰等。使楼房金璧辉宏,十分壮观。四笆料木料板料邳州普通民房笆料多用秫秸、芦苇、编笆等材料,以秫秸、芦苇扎把子作笆料的最普遍。笆料把子粗约8厘米左右,长度以房屋扇面的长度为宜。并在脊梁棒上中段折用,俗称通梢把子。编笆多为紫须槐类、柳条类编成,一块一块铺放在檩条上。房木料多用槐木、榆木和杨木,有梁头、叉首、脊棒、垄棒、过楣棒等。传统的小瓦房还有橼子和檩条等木料。木料多用楠木、柏木、杨柳木等。二十世纪70年代盖房多用水泥棒等。2000年又出现了水泥浇顶式,防漏又牢固。不用檩条、苇笆之类的房料了。五房料纹饰瓦的纹饰从周代开始,最初为手捏法、手划法,秦汉以后多为模制法。先画出花纹图案,雕刻成雕母模。将泥按压在模中后取出晒干入窑烧制而成。花纹多以花、草、禽兽、文字为主。花纹多在滴水瓦、勾头瓦上雕饰。木料雕刻多用于门楣、窗户楣、门窗、挑檐柱上。其图案有花草、禽兽、人物故事,且多为富裕人家盖房所用。一般百姓的瓦房不用雕花。砖的花纹部分在砖脊背上,纹饰一般为水波纹、锯齿纹、凹槽纹等,多用于山、檐,门楣、窗楣码边。砖面上花纹较少,只作房墙装饰砖,内容有花鸟虫鱼、人物故事等。砖瓦的龙凤图案百姓建房是不准用的,只有皇宫的楼房、大殿或庙宇上才能使用。1990年后期,人们追求美观,平民百姓的楼房上也用上了龙凤图案的瓷砖瓷瓦。六泥灰料泥灰料多用于墙砖勾缝和护墙皮的泥墙。传统的泥灰料,勾砖缝的为白灰泥,个别富裕户还在白灰泥中掺上豆浆,使房墙坚牢。泥墙皮多为麻刀灰,即在白灰浆中掺入碎麻苘丝和碎头发,这种麻刀灰不裂,不脱落,麻刀灰现今在某些建筑中继续使用。1980年后的泥灰料多为混和灰和沙灰,混和灰是沙、白灰、水泥的合成料,沙灰是沙和水泥的混合料,勾砖缝和泥墙皮均可使用。为使房外墙不被雨水冲打,部分农户还在墙上铺上麦草和秸穗,排列十分整齐好看。1990年后期,邳州建房又在室内墙皮上使用仿瓷,在房外墙皮上贴上五颜六色的瓷片,美观而坚实。第三节,院落房屋一院落邳州民居院落有单房散居,二围院、三合院、四合院、二进院、庄园、府第、居民小区等形式。散居的院落不设院墙,不设大门,左邻右舍也不搭山,一户一房台,界限分明,房台就是院子,这种院落在1970年前后,邳南有的村镇的近河低洼的村庄常见,为了防水防潮,用土垫起房台盖房,院落也就不垒了。1980年后这种不建院墙而居住的散居户较少。二围院广泛流行于邳州农村、城镇。其典型格局是正房(堂屋),过道房(走道房)。两边垒有院墙,或一边盖有伙房,一角盖有厕所。三合院80年代初兴起,其格局是正房(堂屋),左边(东边)和前面接联盖有过道屋和东厢房,右边(西)垒有院墙。正房有的是楼房,有的是平房,有的是起脊房。左和前面房子有的是楼房,有的起脊房,有的是平房。有正房、东西厢房、无前屋的也称三合院。四合院传统四面盖房形式,多为富足家庭建宅。正房(堂屋)三间或五间,过道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大门开在正中,迎门有照壁。也有的四合院分东西院落。迎门照壁,壁后两开通道,中为天井,通道两边设有花园或花墙,这种建宅为大四合院,如民国时期岔河的董家、燕子埠的梁家等,均为大四合院。二进院是将四合院的大门做二道门,分前院和后院,即两个前后连贯的四合院形式。三进院,即三个四合院的连贯建筑,有一道门,二道门,三道门等。庄园式民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富家家族共居的一种形式,多半是数个四合院前后左右相结合起来的格局。邳州庄家庄园是邳州民间庄园式的典型代表,清代中期建,占地百亩。整个院落是由数十个四合院、通道、胡同构成,而且四合院房屋和胡同走道等建筑式样一样,走进门外去,很难找到要去的院落和房屋,也很难走出去。据说其建筑可以防盗防匪,易防易守。新中国成立后,此院落批为党校和接待站(旅馆),1990年初拆除。府第型住宅建筑格局是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最后有花园,中心路两边的院落有教堂、家庙或做坊等。这种建筑邳州只可数的是康熙年间所建的新邳城衙门,但不是私人府第宅。居民小区居民小区为城市花园式民居建筑,有数座或十几座居民楼房组成,楼房有多家居民楼和豪华别墅居民楼,最低为三层,最高达十余层,一般为六层。居民小区有门卫、保安、购物网点、活动场地、花园、康复中心等。居民楼房面积100—120平方米,设有多室一厅,楼边设有车库。院墙院墙有泥墙、石墙、砖墙、水泥块墙和花饰墙数种形式。传统的院墙为秃头土墙,墙头上长满绿草,也有用麦草披在上面泥成凸脊型保护墙体的。1980年后殷实的人家墙头复盖大垄瓦或水泥盖顶。为了防盗,有的在墙头还插有碎玻璃渣子。有的用砖垒成垄脊式护墙墙帽。也有的墙檐下垒成几何图案的花墙,个别户院墙对大路口的墙上镶有“泰山石敢当”的辟邪石。大门院落大门是人和物迎来送往、举行婚丧仪式和庆典的出入地方,反映住宅的规模。大门一般设在中轴线偏左的一面或正中。大门之前设有一定的场地作为门口,过去富家府第不仅设有台阶,并在门两边装有高大的石鼓(户对)门枕和石狮子、上马石。生活好些家庭开双扇门门面;穷困户只开一扇门门面,有的安门,有的不安门,称为敞门大户。1990年末始兴建高大豪华式大门门面,瓷砖瓷瓦瓷片墙面十分壮观。门楼大门的门楼有多种,一种最简易的是用土坯秫秸垒制成的马鞍门楼,宽于门,高于墙,以便为门遮雨。二种门楼为脊房式“二郎担山”门楼,门墙上垒有山墙,安上担梁和脊棒后复草。三种门楼为托板式门楼,1970年末兴起,用水泥板三块按放在门的楣墙上,用水泥粘牢固,用砖垒成边饰即成。1990年后多不采用这种建筑法。四种门楼为传统式飞檐歇山门楼,过去多为富足人家建造,是宅院模规和财势的显现。飞檐歇山门楼有单飞檐歇山、双飞檐歇山、叠飞檐歇山、十字花架斗拱和垂飞檐歇山覆顶式,门楣上有匾额或雕刻花板等。门墙上设有门当,可加横扛防盗。1990年代后,有的民居仿建飞檐歇山门楼,有红瓦、黄瓦或绿瓦,飞檐和脊瓦上有二龙戏珠和走兽。有的在门两旁又垒有开光式花墙和花窗或贴成瓷对联、瓷绘画等,显得门楼高大美观。五种,传统式门楼,也是殷实人家建造,门楼为楼式二层,下层为锁壳式大门,门上又盖成起脊式的房屋,里面设门,三面设窗,是护家守院的哨所,民国时各村庄都可以见到,是人们印象最深的门楼。50年代末拆除而后淘汰。偏门除大门外,有的宅院还设有偏门、后门等,门多建造圆形门、六方形门、半圆形门,多不安装木门,其门楣上多镶有“春满园”、“集祥”、“朝晖”、“康宁”等书写匾或悬匾。后门称便门,多不开放和装饰。正房前院子叫天井,二门之前叫前院,屋后院子叫后院;东西院门叫偏门或月亮门;二道门又可称为垂花门,多装饰;中心路多铺石板或方砖。近年来多铺水泥地面,淌水沟有明沟和暗沟,是院中淌水排水用的,俗称阳沟。灶房多居左下方,厕所、猪圈多安放在右下方,水井多在右下方,其下方多留阳口。作出水口。照壁照壁,又称影壁墙,在迎门处单独建筑,现在也有建在大门外的影壁,以遮挡门前晦气。照壁有基座、壁身和壁脊三部分,多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用花砖四周镶饰,上面画吉祥画面或写“福”字。现在多贴瓷砖画,照壁下种花草,与照壁相映成趣,自然雅致。邳州人们过去院墙低矮不挡人,现在人们垒院墙高且结实,俗语说:“院墙垒得高,子孙出英豪”。现趋于这种观念的较普遍。二房屋人类最早巢穴而居,后在地面构筑房屋,不知经历多少万年的演化才成为带脊房屋的定式。房顶,戗脊斜面大,便于下雨时泄水,下雪时挂不住雪,并且夏天凉爽,冬天暖和,屋内空间大而不闷气,开门及开窗便于通风采光。这种房屋一直延续至今。这种房屋夏不热,冬保温,防火防雨,易久放粮食不坏。因此,邳州民居房屋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先民建房的淀积,其传统的建房结构有以下形式。地屋子又称地窖子。半在地下,半在地上,邳北、西北为较多见,现在居住在河崖上、山坡上的土房土屋,大多数采用这种建筑方法。一是冬暖夏凉;二是可以省工省料;三是房屋低矮不易被风刮毁。地屋子一般顺坡而建,一大间屋,门留在山墙中,俗称竖头屋。就地使土和泥垒墙,墙体不高,有的最高1.5米,山墙2米多,有的房檐可搭拉在坡地上,足够2—3人居住和生活。这种建造房屋结构及方法是“穴”居房屋的遗存。篱笆杖子屋民国时期农村多建这种房屋。一是起屋快、省工;二是檐笆相结成房笆,省料;三是墙体薄,省地方,这种房屋多为1—2间。宽约4米。其建造方法是:先起土糟,四角和脊处栽立柱,如加宽还可以在山墙,脊柱两边加栽立柱。用秫秸(高梁棵)根部埋入土槽中捣实,在立柱上捆绑脊棒和桁(heng)条棒,把立起的秫秸上边多余部分折在棒上,再在脊棒上搭折秫秸笆成屋笆,泥上笆泥,扇上麦草后,再把墙里外泥好,晾干就可以居住了,这种建造房屋的方法、结构是古时候攒顶式的演变。敞棚用棒在四角山墙顶处立柱,上搭桁条棒按笆扇草用土压好脊角即成,敞棚无四墙,四面采风采光。多在场上、瓜田中建造这种式样的房屋。有的农户的牲口棚也搭建这种式样。一面坡又称一面坡棚子。不作屋脊,屋面斜向一边,多以院墙为后墙支撑,前面有的垒垛,有的立柱,搭一横檐棒和桁条,按上笆草或瓦即成。多用为磨房、牛房、车草房或锅房。锅屋称灶房、厨房。一间或二间,锅屋有平房和起脊草房或瓦房,也有用东厢房南间作锅屋的。锅屋烟囱有联墙体的,有房外另垒架的。过去锅屋中锅灶为地灶,没有烟筒,便于冬天取暖,现。的锅屋有联体大小高灶锅。而且锅大烟筒高,如谚语云:“锅大烟筒高,省时省柴卫生身体好”。厢房即配房,建在东边的为东厢房,建在西边的为西厢房。俗语说:“有钱不住东厢房,冬不暖来夏不凉”,故此,东厢房多为储粮室或厨房,有的东厢房北间居住家人或作青年居室。西厢房北间也可作客人居室、小孩居室,南间多为储存室。厢房有平房和起脊瓦房或草房。耳屋耳屋,也称门房。旧时大户人家多在门的一侧建造一小间房子,名为耳屋。多安排长工住在屋里,兼作门卫。现在耳屋是建在平厦两边的,可作书房或餐厅。过道屋建在堂屋前面的门面屋,有二间的,有三间的,俗话云:“前不三,后不四”,堂屋三间,过道房可盖二间或三间,堂屋四间,过道屋只盖二间,堂屋五间,过道屋可盖三间。过道屋有平房和起脊瓦房或草房。一般比堂屋窄一点,短一点,矮一点,不得超过堂屋。过道房有伸檐式,有锁壳门式,有齐檐式,也有立柱挑檐式。伸檐式称顺厦房,民国时期街道门面房多建这类房子,两山墙外伸0.5—1米,中立两立柱或立方砖垛,上撑小梁子,房檐可外伸米余,檐下可以站坐人群,可以乘凉避雨、作走道,伸檐下又可以储放东西和粮食。锁壳门式过道屋,中间一间走道房墙内折0.8—1米,使房子门面成“凹”字形。房檐用桁条作檐棒,大门留在厦檐内,坚固而美观,1980年左右盛行。挑檐式在过道房檐外,伸出米余,檩棒上方放横梁,或其上躺放水泥板,其板上加花饰墙,房门在房檐内开设。另一种是水泥板上加放斜坡灰砖,形成“凹”槽脊,其上铺瓷瓦做挑檐,安禽兽瓷饰。又一种在街道上的过道房多建楼房,挑檐下面作门面商店,上面作居室走道。用玻璃封闭,既美观又安全。堂屋称正屋、北屋、主屋。是一户人家主要起居的住屋。一般三间,1950年前后为土墙草顶,1980年初为四檐青、半扇瓦;1990年初为腰里穷四檐青山,或为齐檐砖瓦房,俗称秃头屋。2000年流行为出厦檐屋带“挂耳屋”,挂耳屋有单挂耳屋和双挂耳屋。现今建主房和过道房及厢房一起建,叫“半围屋”。堂屋有瓦房、平房、楼房三种,房有“两明一暗”和“两暗一明”式,“两暗一明”即两个实山墙无木梁。两头两间暗室,中间一间明室。“两明一暗”即一头为实山墙,中间一架木梁,一间为暗室,两间为明室。也有的盖成“四室一厅”式的,两头两间为“两室”,中间一间三分为“品”字型,中间做一横一竖间隔墙,留两小门作两间小屋,即“两室”,迎门一间为客厅。也有建造成“一明两暗两室”的主房,一明为中间敞面房,为客厅,两边“挂耳房”各两开间,两开间两门对明间,作挂室,外开间两门对厦檐下,可作餐室,可作小客室,也可称“四室一厅”。邳州民居又有伦理的体现,什么人住什么房,过去都有一定的规矩,长辈住主房,晚辈住配房,第三代人住耳房,这是以长为尊的准则,已成俗规。草屋民国时期多为草屋。结构以石块作墙基,草泥作墙坯,山墙用土坯,木架梁棒,秫秸笆、麦草顶。屋架有梁头、脊棒、二拢棒、檐棒等。木梁的木杈首上放脊棒,边放檩棒,上面按秫秸把子或芦苇把子,泥好后铺草,封好脊和山,以防风刮。传统结构为“排山式”,以两架木梁承受屋上负荷重量;一种为实山式,以实山墙承受房上负荷,实山式广为采用,排山式很少采用。草房山墙上留有两个方口窗和脊下一个“十”字窗;窗户用土坯作格棂,以便采光通风。这种草屋要每年秋冬之季压一次防风泥,叫压山。邳州还有建“腰里穷”房子的,即墙中间为草泥墙,基余为青砖墙;“腰里穷”屋中又有“富檐穷脊式”的,即檐上扇5层瓦,脊上仍是草顶。还有的檐上和山墙边扇瓦,仅中间为草顶,上又盖鞍式瓦,这种建房称为“四不露毛”。邳州中部、西部还有用砖镶门窗,做石板檐、砖檐、砖山墙的习俗,砖石墙基,其余的墙仍是泥土墙,扇的仍是草顶,这种草房俗称“围脖子”,笑谈“穿靴带帽”房,这些建房结构随着生活的提高,今已不再采用。瓦房从前乡间只有资财丰厚的人家才能建造得起瓦房,现今家家都住上了瓦房了。瓦房有传统的仰复垅式小瓦房,有现今生产的平瓦碟瓦式板瓦房,脊瓦有半筒式和马鞍式两种,平瓦有鱼鳞式、波浪式多种;过去的小瓦都是陶制瓦,1970年始多为水泥瓦,1990年后多为瓷瓦或琉璃瓦。不论什么样的瓦房,邳州人们统称为瓦屋或瓦房。传统小瓦房邳州传统垅式小瓦房,整个建筑结构为青砖灰瓦,青砖一般宽4市寸,长8寸长,厚3.3寸。小青瓦宽3.5寸,厚0.3寸,成孤形,一头窄些,一头宽些,孤口5寸多。滴水瓦的滴水长度不足4寸,勾头瓦当圆直径3—4寸不等,小筒瓦孤口3寸左右。笆砖较薄,厚1、2寸左右。垅式小瓦房一律采用梁、檩棒、掾子砖瓦结构,采用“一仰一合”形式铺砌屋面的方式。首先梁上放檩棒,檩棒上放椽子,椽子上铺笆砖,其上抹灰泥铺放“仰式”小瓦,仰式小瓦即孤口向上。两仰瓦的孤口上面放上灰泥条,合瓦盖在泥条上,为了坚固,灰泥中掺入豆汁或小瓦用豆汗渗泡,这样重物砸不坏,风刮不掉,下雨也不渗透水。脊上一般用小筒瓦仰合扣组成龙体,山顶上构成龙头,有的龙头是雕塑件。檐下有花边砖纹,其上有花纹水滴和勾头瓦当;山墙上有汉文或花草纹类的砖面,山墙上留有圆形纹饰的花窗,再加上拱式的雕刻门窗,显得色调清雅,古香古色,富有诗情画意。有的小瓦房四角挑起为飞檐,俗称“重飞”,山墙上留有小圆窗,俗名“月明”,屋山顶端处饰菱形重云,屋脊上饰有龙子、朝凤、兽类等吉祥物,与其他的花饰砖瓦雕件搭配相映成趣,洋洋大观,充满喜庆吉祥气氛。顺厦瓦房是在旧时顺厦小瓦房的基础上发展演变来的。砖瓦结构,一般总宽度8米,厦檐1.5米,屋内宽6.5米,长10米,多数为“单挂耳”屋,也有的“双挂耳”屋。中间垒一梁柱,梁头的前头压在梁柱上,与屋墙形成三支点,承受负荷适当,梁为立柱式叉梁,笆为芦苇,笆上抹泥铺板瓦,瓦有水泥瓦和陶制瓦、瓷制瓦,水泥瓦大的一般长36厘米,宽23厘米,最小的长为33厘米,宽21厘米;陶瓷瓦一般长33厘米,宽21厘米,这些瓦一边为母槽,一边为子槽,瓦底两头分别有瓦脚。铺瓦时,瓦脚要入泥,子母槽要相互合扣,瓦檐一般10厘米左右。脊上盖脊瓦,脊瓦有的为半圆形,有的为六角半圆形,两头分子母槽,长度33厘米,深度12厘米,口宽22厘米。山墙两头用砖灰做脊山,有的也镶简单装饰,如旗、鸡、鸽、立方砖等。平厦瓦房1980年末兴起的建房式样,砖、瓦、水泥板结构,瓦房与顺檐瓦房一样结构,只是在山头檐下50厘米处出一山墙,长1.5米—2米不等,上铺水泥板,其上跑前檐墙。如果有“挂耳”屋也同样用水泥板铺上,其上跑檐墙。平厦边沿处一般少有装饰,多贴瓷片及瓷片图案。平厦可搭梯子上人,可在上面晾晒东西或粮食或摆放花盆等。平房1990年中期兴起,砖板混凝灰土结构。一般房宽8米,还有方10米的。房墙高5米左右,中放檐行条,其上铺水泥板,有的铺钢筋灰泥,四周垒挡墙,并安放淌水槽,挡墙多用花饰装饰,或用瓷片图案装饰。富足人家四角山墙、卷梁、卷檐、墙基用钢筋和水泥加固,墙皮全用瓷片装贴;有的档墙三面或四面,用釉瓷瓦铺设,其四角挑檐墙脊上,桃檐上镶上“二龙戏珠”和飞禽走兽,如同楼阁一般,使得平房金壁辉煌。三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50年代就盼望的生活美景,现今城镇楼房林立栉比,农村建楼房的也为数不少,各村中都可举目可见。楼房有起脊覆瓦式,有平顶式,有阁楼式,有仿古式,有中西结合式等式样,其结构为砖、钢筋、板条混凝灰土结构。覆瓦式楼房邳州乡村住房楼房因地势的限制,多为三开间起楼。中间挑梁,两头“挂耳室”。院中多余的地方起楼梯。楼房有下三间上二间的,有上下各三间的二层楼,还有三层楼和局部四层楼的楼房,一般的二层楼居多和上二间的居多。为了楼房的坚固,起楼先用石灰打好楼基,卷好墙基,立好角梁脊柱等处的钢筋网柱,而后砌砖墙,再灌浇钢筋网柱和卷檐、卷梁等,最后铺浇水泥板,凝固后再砌二层楼房;覆瓦楼房的房面与瓦房同。最后泥墙和镶贴墙瓷片等。平顶楼房楼基,楼墙,楼板的建造与覆瓦式楼房相同,只是上层楼房不是起脊和覆瓦的房面,而是平敞式房面。有的四周砌花墙,有的四周砌砖后贴瓷片图案;有的覆波浪小瓷瓦做成小挑檐式的斜面瓦壁,上镶“二龙戏珠”或兽类动物;有的在上面垒成不规则的花形墙饰等,形式多样,不矩一格。楼墙多用水泥泥刷,有的贴瓷片,有的刷涂料,外观上形式不一,色彩各异。中西式楼房多表现在门窗柱檐廊台的建造上,一般的门窗檐廊台多塑雕西式花纹和栅栏,柱多为菱槽式纹饰,同时安装的门窗帘栏多为仿古制品或仿西方工艺,形成了中国楼体,穿外国服装的中西式楼房型式。中西式楼房多为集市、城镇街道楼或资财丰厚人家的豪华别墅。仿古式楼房仿古式楼房多为歇山式建造法,一般为二层或三层,主要表现在回廊歇山,每层楼四周或前面都有回廊,都有歇山,都有飞檐。飞檐上和歇山脊处都有瓷兽类装饰。上层为歇山式飞檐楼面,脊瓦上多镶有“二龙戏珠”瓷塑雕,门窗台栏多为仿古工艺,整体楼房古香古色,金壁辉煌。仿古式楼房在邳州市区和各镇等较大集市、街面上建造较多。第四节居室与配套用房一居室邳州居室以避光、求暗为习俗,因此门窗窄小而简陋。屋门正房门或堂屋门是居室的入口,门有双扇门和单扇门,民国时期有的农户冬天用草苫挡风,自编而成,三根支棍,中根略长当把手,用绳子把秸草缠系在三根支棍上即成,可挡鸡狗进屋,也可挡风雪。而且在屋内向外望人方便,出入门拿起后又随手挡上也方便。二十世纪60年代就有用木板做的挡风门,1米左右高,装钉在门框上,开关较自如。70年代夏天有装挂门帘的,可挡蚊蝇。80年代有装钉铝制风门的,挡鸡狗又档蚊蝇。90年代,堂屋有多室的,每一室都安有木门或玻璃门,没安木门的,也多挂布门帘。2000年始屋门求大求亮堂求通风。邳州居室,房屋留门,规则是门高于窗,做木门要带五字,如七尺五寸,意为“五子登科”,祈祝后世兴旺腾达。窗户邳州老草房山墙上各开三个小窗孔,名为“月明”、“通风”,成“品”字型,上孔为“十”字窗,下两孔为“口”字窗。旧草房前墙多留有窗户,俗称窗棂子,后墙一般不留窗孔。窗棂子很简陋,有用土坯竖立成栅栏式的,冬天栅间塞草挡寒,夏天取掉通风。也有用几根木棍竖立成栅栏窗。传统木窗棂子,禁用5、7、8根,俗话云:“七零五散”、“七零八落”。冬天上面可糊窗户纸挡风雪,也有的做成“百叶窗”、“万字窗”的,内挂布窗帘。玻璃窗60年代逐渐流行。多扇窗和铝合金多用窗80年代才逐渐推广应用。90年代后普遍应用。居室格局邳州新中国建国前后住房正房多为三间,另盖有锅屋,周边拉上院墙,安上门就是一户人家了。过去的住房一般就是这个样子,可以说大众化了,称为过日子人家。盖过道屋、盖东西厢房那是富足人家的住宅,是人心所祈盼的愿望。平常人家盖过道屋已是70年代的事。因此起居,居室均在正房堂屋之中。堂屋一般的格局,东一间为实山,西二间联梁,设两分间。如果二老健在,多居住在西二间,有的顺梁头用秫秸夹一层隔栅,西间为卧室,东间(又叫明间)为主室。如果已分家或二老不在此家住,一般把东屋,即隔实山墙的屋作为小孩卧室,东屋,过去多留单扇门,既放粮食罐缸,工具家什,又铺床铺住宿。没有床就铺草在地上作地铺,放上被子,留给大些的男孩子或女孩居住,没有什么摆设。中间屋,作为主室,招待客人等事项均在这间屋进行。一般家庭摆设,二十世纪40-50年代以前,后墙对门摆放一条三联抽屉桌子,其上放有糖罐、茶具之类的东西或放一对插花瓶或放一对五彩瓷帽筒,上放礼帽或放灰尘掸子。靠东山墙处摆放一条半截柜子,名为小厨,高可齐胸,下开二扇小门,上安三个抽屉,紫红漆,铜把手,上面放镜子和梳妆盒或针线筐。墙角放咸菜黑釉坛子,西边对放一张饭桌,麦秸笼罩盖在桌上,桌边放几条板凳和坐床子。盆架和盆放在门后边或放在大门旁边。富家户北墙放条几,条几正中摆放供祖祖位,祖谱,年节上供,也有供放佛、神象或牌位的,两边摆放花瓶,墙上挂“中堂画”和对联,条几前放八仙桌子,两边放太师椅,上放茶具,烟具等,两墙边放香几或盆景、笔砚等,冬天放有手炉,桌下放火盆子。60—70年代,对门北墙垒砌“红宝书台”一边放“红宝书”及毛主席语录本,一边放毛主席瓷像或石膏像。墙上贴有毛主席像或两边贴有“忠”字或对联。一边放饭桌,一边放小厨,小厨上放有针线筐,收音机或油灯。墙上挂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的玻璃匾,或挂宝书袋,或挂几枚毛主席纪念章。几条板凳放在两旁,暖水瓶放在桌子上。具有当时的时代气息,政治色彩很浓。80年代,中老年家庭的格局,对门后墙条放条几或抽屉桌子,上面放暖水瓶、茶具、手电筒,收音机或电视机、糖瓶,闹钟等。墙上贴挂“四幅屏画”,一边摆放菜柜厨,上放针线筐;一边摆放饭桌,上罩沙网桌罩。墙上挂上像片镜匾或穿衣镜。摆上几条板凳。新婚夫妇或青年夫妇的格局,后墙放条几,上放电视机,唱片机,台灯和插花瓶,电话等。八仙桌子半套在条几下,上罩桌面布,墙上贴挂四幅屏画,房梁下摆放大衣柜、菜柜,边上放几把椅子,一边摆放写字台,上边放像片镜匾,摆上几本书,放一把灰掸子。写字台边放靠椅和茶几,上放暖水瓶、茶具,洗脸盆架放在门后的一边。2000年后,青年夫妇的格局:上镶天花板,悬挂花灯、彩灯,地上铺地板砖,明亮可鉴;四壁瓷漆粉刷,雪白铮亮;玻璃宽门大窗,光射满堂;立柜摆放在后墙,上放彩色电视机、VCD、插花瓶及小摆件,其上镶有壁镜,沿梁下摆放套柜。如果是两实山墙,东边放沙发或联邦椅,沙发前放茶几,茶几上放果盒、茶盘、茶具。墙上挂新婚照或全家照。西边放高餐桌,桌上罩罩布或沙罩,条放二把椅子和方凳,墙上挂小提包和挂钟,使空间大,整洁,明亮。连温水瓶也觉得土气,多摆放饮水机了。卧室50年代前西二间多为健在老人卧室,东屋多为未分家儿与儿妻的卧室。60—70年代家具不多,粮食按劳动所得,只有缸罐之类,一部分西一间仍为健在老人卧室,代放粮食什物,东屋仍为儿妻卧室。80年代,土地承包后,粮食多了,要用大折子小囤盛放,生活好了,家具也增多了,大都建有过道屋或东屋。主房的格局也发生变化,多为联套房,门门相通,卧室大有改变。一般老人健在或以东屋作卧室,或为过道屋内间作卧室或为东屋北间作卧室,堂屋子的位置基本上让给已婚的孩子作居室。过去殷实的人家后墙条铺带“麒麟送子”、“五子登科”、“贵子折莲”等喜庆图案的面子床,床上围搭遮灰的圈床席,床边垂着线毯穗,床前放有踏足凳。一边放有小衣柜,其上放有花瓶或瓷帽筒,上放礼帽或放灰掸子。床边放有搭衣架。一边放有箱子,圆月铜锁扣。上放针线筐和煤油灯,梳妆镜和粉盒,箱边放方凳或坐床子。洗脸盆架放在靠门边,上搭花毛巾。70年代,床上始有蚊帐。80年代初始有门帘、窗帘或沙门沙窗。卧室格局北墙条放面子床,床上有圈席和蚊帐,一边放抽屉,上放台灯或电视机,桌头放缝纫机,一边放箱子,上放针线筐,箱边放衣架。靠窗处放梳妆台和脸盆架。至2000年,卧室摆放席梦思、床头柜、衣架、鞋架、大衣联柜、椅子和小茶几或单人沙发。近窗处放梳妆台或写字台和书厨。书房过去富户殷实人家才设置书房,供孩子读书、习字或供主人研习书画文章公文,邳州家庭书房多为东屋或设另道院子的房屋内,书案桌多放在屋当中,可四面行人,上放一叠叠书籍,笔墨纸砚,四个方凳或椅子,一边墙放条桌或条几,上有花瓶,抚尘,一边放琴桌和凳子,一边墙放书柜和八宝柜和书箱盒。另安放衣帽架,脸盆架等。90年代后书房流行写字台一个,电脑及电脑桌、台灯、文房四宝,书柜、椅子、茶几茶具、八宝柜等。多在空间窄小的套间房。锅屋又称灶房、厨房。邳州风俗,锅屋一般均盖在院落东南处,多者二间,小者一间。过去的锅灶为土锅灶,锅门口面北烧南。有锅台、锅、火膛、灶门,没有烟囱,便于冬天取暖、炖水,灶火要靠嘴一口一口吹着。50年代末流行高灶锅,有锅、锅台、灶门、火膛、柴托、柴托下有灰膛口,易着省柴少烟,灭火时可用火棍打一打灰膛口,少许就着火,不用口吹火。60—70年代流行风箱,左手来回拉风箱拉风吹火助燃,右手续柴火就可以了。省柴火旺,锅灶火膛左孔与风箱嘴相对,即送风道。对灶门有一孔可以把余灰扒出,此孔可取可塞,柴草、炭均可以烧,灶后设烟囱。烟囱有在房外,有的在房墙内留道至房顶垒烟筒米余。灶房内无烟又整洁。一般灶房有大锅灶和小锅灶,有的还有鏊灶。油盐酱醋多放在锅台一边上。80年代中期始流行炉灶,原来大小锅多不使用,一方面卫生,二方面节省人力,三方面用热水便利,四方面人口少使用炉子也合算。灶房用具一般也用铝制品了。过去盘坐地上烙煎饼的妇女解放了,可以用小铝鏊,放在炉灶上烙煎饼,既快又省事,灶房内一般都增添了小平锅、炒勺,大小铝壶等。2000年始,流行煤气灶,连姑娘出嫁也赔送煤气罐和灶及厨房用具。只要手一拧,就来火做饭炒菜,卫生、省时、省人力。餐厅50—70年代,餐厅冬天以伙房为主,看锅门口吃饭既暖和盛饭又省事。夏天多在堂屋或过道屋就餐,空间大而凉快。90年代后,建房多建有一间餐厅,可供家人、客人共餐。格局主要以进餐为内容,一张方桌,几条方凳或椅子,一条菜厨柜和常用家常菜坛罐等。菜厨柜上放有台扇、台灯、音响和电视机等。二配套房储粮室1980年后一般农户盖上了过道屋或东屋,有的盖了楼房,房间多了就用处多了。除了居住,灶房、卧室、客厅外,又增设了储粮室,有的用东厢房的一间屋或堂屋的一个“挂耳室”内作储粮室。室内格局,装满各种粮食的大大小小的折子和盛满种子的大大小小的缸罐。粮食打多了吃不了,多数是隔年陈粮存放起来,老百姓常言:“丰收年不忘欠收年”、“有了粮食什么都有了”。有的家庭存有上万斤粮食,也舍不得卖,只等下年粮食入仓了,才卖陈粮存新粮,这已成为邳州农民习俗。农具室80年代末,土地分到户,农民种地的心劲十足,粮食年年丰收,粮多钱多,就可布办家业。80年代几家可以购置一部机器。90年代一家就可购置几部机器,为了耕地耙地浇水方便,一般家庭都购置手扶拖拉机和喷灌机,有的还购置脱粒机、收割机。为了保护好机器和家庭农具,大部分家庭都建有农具室。邳州家庭农具室一般建在院西首或东首,多建为一顺坡的二至三间房棚,可防雨,可进出自如,机器放一边,农具聚一头,使用时伸手可及。邳州农户收种割脱全是机器。沐室邳州人们夏天炎热时洗澡,传统的洗澡是男人在河沟汪里沐浴,妇女只是在居室内用一盆水一条毛巾抹擦。90年代后农户建房多建有沐室,房上放有太阳能热水器,沐室内设沐缸、喷头及洗沐用品,洗澡十分方便。水井吃水是居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建国前后一般靠河边的村庄的居民到河中担水吃,靠山边居住的村民到山泉池中滔水吃,不靠河,不占山泉的村庄,村民吃水靠井水。一般一个村子要凿一眼水井,水井有甜水和碱水井之别,有砖井和土井的结构之分。村民吃水靠泥水罐和勾担挑水吃。70年代家庭出现了手压水井,解决了担水吃的劳累和饮水的卫生。水井在院子之内什么位置,也是庭院吉祥之兆的民居民俗之一。不是随意安排的。民居水井的安排一般大门朝南居落在庭院的西南方,大门面东的座落在东南方,大门面西的座落在西南方,水井一靠污水池要近,便于淌废水,二靠厨房近,便水用水。这也是邳州居民最常见的水井安排法。废水坑废水坑俗称粪坑或洋沟或洋口,在农家有三个作用,一是存放污水、废水;二是存放打扫院落的废垃圾;三是可以积肥上地肥田。但废水坑的位置也不是随意开挖的。邳州民居的一般安排,大门面南的放在西南方,大门朝东者放在东南方,大门朝西者放在西南方,要求是庭院水流之处,并开设淌水沟,俗称洋口。厕所邳州村民对厕所的安放十分重视。一是选择远离厨房和吃住的地方。二是选择安放在宅院的偏下处,一般安放地点是这样的:门前有空闲地的,可安放在门前下方,屋后有空闲地的可安放屋后的下处,宅院中有空闲地,安置一般和淌水道的安放相同,如大门朝南的安放在西南方,大门朝东的安放在东南方,大门朝西的安放在西南方。另外还有鸡舍和猪圈,其安放地点大体与厕所相近。第五节宅基的选址一房基选址选择房基的位置。邳州村民喜欢选择背山面水向阳的地方,山区民居多选择在山南近水坡地,河;民居多选择河道两边滩坡地;湖区边民居多选择北、东、西面滩地。从五千年前邳州先民的聚居也反映这方面的喜好习惯,大墩遗址座落在古河道祠水东侧,古河道今称汶河,过去俗名叫运粮河,大墩子是邳州先民6000年前的群居中心点,他们选择的是邻水平川高地,易于饮水、做陶器,易于捕捞水中鱼类贝类充饥生活。大墩子西边坡处就是河道,向北不远处有伯山。《邳州志补》名为“柏山”,一般人认为柏山为今呦山,其实非然。河道西边为小墩子,又称南滩子,(以竹园村庄而言),向南0.5公里处,有古城遗址,即良(粮)城,出土很多陶器和蚁鼻钱。良城东边有良城河,即运粮河,城东南处有木桥和河闸,木桥墩为对搂粗的树桩(80年代出土),河闸叫运粮河闸,也叫粮河闸。同时,大墩子西边河内出土木船和商代战国铜器——戈和匜等。良城南不远处有凤凰庄,庄南有一滩子,也是先民民居之处。由此向南的送粮河两岸仍有先民聚居之处,已发现土出有石器、骨器、古陶多处。如石兰村东滩子,良壁兴化院遗址(滩子)西桥头、牧猪河(原祠水)东岸小滩子及云坛山,西桥头山等。这一河道两旁遗址都属于大墩子文化范畴。由此可见先民的居住择水的习俗、习惯。梁王城遗址、刘林遗址也是座落在离山不远,靠河道东边的城池。梁王城遗址应是武原城,城边之水应为武原水,此城文化层跨度至宋元时期实为罕见。从先民的选居可以看出是“以山水为邻”、“以生存为本”,便于取水,便于渔猎,便于入山洞取暖防寒,便于取柴生火,目的为了吃饭生存。从汉代至今的邳州县城也反映出祖先择居的思维习俗,背山面水向阳的古城有下邳城,北有距山,南、东、西三面有泗水、沂水。有北靠洪福山,东邻河道、西有汾洪道的新邳州—邳城,以及今日邻运河之水发展起来的邳州城。从城的选址,村庄成村的俗成,都体现了背山面水向阳易生产、生活、生存的观念和理念。房基的选择,也是体现了一个家庭的生存发展的理念,且成习俗,并根深蒂固,代代相袭。尤其是有关房基与人口兴盛的吉祥和凶煞的事情的传言,更使人心中生疑,所以邳州农村建房选房基显得十分重视。选择房基地,多是先找懂点地理的亲朋好友及长辈审察一番,议商后再找地理或阳宅先生审察,听一听先生的意见。尔后定房基。以下几个方面不可建房已成为邳州房基选址的习俗。“刀把房”两排房屋一长一短。“剪口地”两条路形成剪子口。“箭头地”一条大路直通房基。“喇叭口”即胡同一头大一头小,地块成三角形。“后顺地”前高后坡洼。“脑后空”房基后有大汪。“鱼脊地”房基正好座落在鱼背上的垅地。“水口地”河流入口处正对准大门或房基等。看来这都是迷信,非科学的东西。其实这些都是几千年来邳州人们选择房基经验的总结,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叫一顺百顺。“背山面水向阳”仍然是现今民居建房所采用的习惯规律。地理先生看房基风水朝向等,最早源于殷商“卜宅”建城。如卜辞所记:“子卜,宾贞,我乍(作)邑?”周人也大量采用,如禀父迁岐时有:“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诗经·大雅·锦》)。卜宅主要内容有:1时间决定动土兴建的年月日的时辰。2空间选定建造地点、范围。过去人因卜宅而发明“土圭法”、“土宜法”、“土会法”。“土圭法”是立圭见影,辨证方位;“土宜法”、“土会法”是辨别土的性质,考察山川地形,这都反映了天文地理知识,闪现出科学的曙光。至南唐就有《管民地理指蒙》和“浮针磁偏角式罗盘”。现今建宅建城建村仍采用这种方法,使用“气、理、形、数”合一的罗盘;按照《地理大全》、《地理五诀》、《八室周书》、《地理玉涵篡要》、《地理流宗》阳宅指要经典来确定建房位置、朝向;因为他突出了“三才”(天地人),体现了“天人合一”、“以天地为庐”的宇宙观。同时所谈的“风水”中讲求自然地形,讲究邻里建筑位置、向度的关系,是合乎情理的,正是中国人、更是邳州人“中庸”思想在建筑上的表现。这样就限定了人们的建筑活动,调节了住宅组团之间的空间关系及协和关系,而且建筑也秩序井然,村庄也整齐化一。邳州选择房基造宅有以下步骤:1丈量由懂地理的人或地理先生将屋基、间数量明丈尺,画于纸上成平面简图。后分八卦九宫、二十四方位安排房间。2观看观看自然地形、地貌、水流向、气候特征来决定“门向”。3用罗盘“格定”准确方位住宅有静宅(一进院子)和动宅(2一4进院子),农村多一进院子,在院子正中心用十字线分开,再放罗盘。然后移动罗盘使其天池内的磁针与天池下边的海底线平行相叠;等针稳定后,罗盘上的十字红线就在圆盘上有相应的读数,据此读数根据罗盘经的一系列原理便可推知所安方位的吉凶,若凶可调整罗盘至吉而止。这样就可以“格定”主厅、卧室、厨房、厕所的位置及高低等。二大门定格邳州建房造宅尤其注重门位置的安排,地理先生在用罗盘“格定”方位后,会详细交待门的朝向、方位、大小、高低等。邳州门位置安排一般是这样的:大门合室之主要入口,邳州民居多坐北朝南,风水称此种坐向的住宅为坎宅,其三吉方为离(南)、巽(东南)、震(东),门应位于此三方,又以东南为最佳,俗称走龙门。对照传统民居大门位置皆多合此说。另一方面,宅门朝向依据村落的路径而设,即门面对路或街道,便于出入顺畅。中门在大门之内,厅之外,又称仪门,比大门较次要,除震宅忌兑门,巽宅忌乾门外,其余从厅直出即可,邳州民居开门俗语:“巽门出贵子”已成俗规。总门在厅之内,各栋卧室房之总门路,当屋少时不考虑此门位置吉凶,当屋多时,则以单栋房定出三吉方,门位于所定出的三吉宅为吉。房门各卧室之前后户,风水先生认为卧室很重要,是一宅子孙繁衍之地,门要位于三吉方。便门合房之通柴水左右小门,宜开在西角之三吉方。阳宅先生一般是“步步从日里方引入”,达到“门门相接引气内之路”。同时排水在民宅中也占重要地位,邳州人常与开门并称。一般为“总宜曲折如生蛇样,出去便佳,水不宜直流,不宜过房,不宜过梁,不宜横淌”。对于在无法调理的地基上建房。邳州民居有镇符、装饰的手段,消除禁忌。如泰山石敢当。一块长方体方石,上雕凿“镇宅”横书小字,下竖书大字“泰山石敢当”,石敢当的传说源于黄帝时代,蚩尤残暴,头角无人能敌,所击之物玉石难存,黄帝屡遭惨败。某次蚩尤登泰山而渺天下,自称天下谁敢当。后女娲遂投炼石以制其暴,上锈“泰山石敢当”,终致蚩尤溃败,黄帝乃遍立泰山敢当,蚩尤每见此石便畏惧而逃,后在逐鹿被禽,囚于北极。从此民间用“泰山石敢当”作避邪神石。又一说源于周朝,石敢当即是神名“石将军”,因姜子牙辅佐西岐文武二王灭商纣有功。死后被溢封“泰山——石敢当”,其神权主执鬼门关道,因泰山雄伟富有神气,被视为具有无边法力的神,能镇压任何厉鬼,此后便衍化为驱邪之神。还有不少有关“石敢当”的说法,安放石敢当有希冀平安吉祥、子孙兴旺的愿望。这些传说被地理风水先生抓住,充分利用并予以神秘化,《鲁班经》曰:“凡凿石敢当,须择冬至日后甲辰、丙辰、戌辰、庚辰、壬辰、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此十日为龙虎日,用之吉,至除夕用生肉三片祭之,新正寅时立于门首,莫于外人见,凡有巷道来冲者,用此石敢当”。故而邳州有讲究的按此法立石敢当,大部分是买来“石敢当”就立上了。立泰山石敢当以村路口处、巷口处为最多。太极图镇符多用于建筑某部位,门上、屋顶上等。但须把面对着障碍物处,以此挡灾。小镜子镇符多用于建筑某部位,门头上、山脊上,山檐上等。但须把镜面对着障碍物,以此反射回去而消灾,或门内对门处,以此遮蔽凶灾。影壁墙镇符用砖和绘画文字垒砌成横长方形砖墙,以挡凶气、邪气,多立于大门外的凶位处。这些辟邪之法是用于住宅难以调理门户而生发出来的慰心术。但久而久之,已成为延用今日的民间习俗了。三垫房基台邳州中部,邳州南部多部分地区的村镇建宅都要垫房基土台,尤其是靠河流低洼的地方,台最高达1米,目的是防湿防水。过去垫房基土台要人抬担挑,车推车拉。1980年后垫土台都是用机器运土,原来三分地方的宅基10余天工夫现在2天多就完成了。并用推土机、压土机轧实,改变了以前垫土须经2—3年才能动工盖房的状况。由于这种情况,这些村庄的民居民宅独家独院较多,并且巷路低洼,村路低洼,村容村貌有点散乱。90年代中期,房基土台都是连片垫土,统一规划,实现排房化。2000年初楼房渐渐增多,不需要垫土台,而是用水泥混和钢筋做1米高墙基,而后填土,不仅抬高房基,而且加强了房基的坚固性。第六节建房仪式房基、门格确立以后,便选择吉日建房基或建房。邳州择日建房俗称“看日子”,日子一月内共12个,即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其中建满平收为黑,除执危定为黄,有口诀为:“建满平收黑,除执危定黄,成开皆可用,闭破不相当”。一般在破日子中不能建房。邳州百姓选择日子,多选为“三、六、九”日子,因“三六九”是旧时宫廷皇帝上朝的日子,是吉利的。也有选“二三六八九”日子。“初一、十五”不用。定日子,一般要与建房的泥瓦匠工头联系,说明建房准备情况,式样及装饰等,也要向工匠了解房料工期的时间及要求,而后议定施工日子,使泥瓦匠工头心中有数。建房施工这天,俗称开工,是建房的开始,邳州建房的步骤、程序、规矩、礼仪较多,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放鞭炮放鞭炮一方面是庆吉利,二方面是建房施工奠基庆贺仪式。放鞭炮有很多名堂,不是随便乱放的,首先是放开工鞭炮,开工日子第一件事就是放开工奠基鞭炮,鞭炮一般为200头(响)——500头的。在鞭炮声中,主人敬献奠基喜庆烟。第二次放上梁鞭炮,鞭炮在房脊上挑起,一边放炮一边庆贺,主人敬献上梁吉星高照喜烟和糖块。第三次放鞭炮是在铺瓦后的装饰炮,如装饰花饰、龙兽头等,也要放鞭炮散烟糖。最后一次放炮是房子全部完工后,燃放吉庆完工鞭炮。建房一般要放6挂左右的鞭炮,多者得10余挂。施工奠基炮一点燃,工头带工匠便开始施工,施工程序是:1丈量丈量中首先要丈量整个宅基的东西、南北的尺寸,定好四角,定好门向(一般为东南门),以此来确定主房地基门向。其次丈量房基尺寸、长度、宽度,如有厦檐的房子,也要量出出厦的宽度、门向及宽度等,要调整好房子的四角等角度,以免房基角不端正。邳州的房子(堂屋)一般草房、瓦房、楼房均是3.3米开间,宽度有异。新中国成立前后30—40年代老草房宽4—4.5米,60年代草房5—5.5米,70年代瓦房、草房宽6米,80年代瓦房宽7—7.5米,90年代瓦房、楼房8—9米。2000年平房、楼房有方10米的。长度和宽度按宅基地的长短大小设计。丈量房基时随时放出灰样或线样。2行夯俗称打夯。过去草房房基打夯是沿线样打,一边超线样20厘米左右,打夯宜干不宜湿,湿地越打越有弹性,夯砸不下去,须用干土填砸。打夯要排起夯眼,扬起石夯,夯眼应紧扣不留间隙,越砸越实,越砸越平整。石夯一般用石碌碌代替,也有的是方形带杠糟的石夯。农村把石碌碌小头朝下,用两个结实杠子套在石碌碌下,杠子两头用绳反复扎紧,用木棍夹標结实后,捆扎在石碌碌的大头之上即成。因大头在上,越抬越紧不易脱落。打夯要六个人,抬夯要举出头顶,平稳落下,要求心要齐,力要匀。另有一人唱喊夯号子,并兼作铲平夯眼地基。打夯号子越唱越响,夯就越举越高。邳州夯歌多以吉庆为内容,也有的以民间故事为内容,还有的是随时新编的顺口溜。一人领唱,打夯人同和,随之举起夯,夯与歌号同落。有的夯歌长达上百句,一般的仅几十句,十分有韵味,一是一唱一和提精神;二是号召齐心协力打好夯。如邳北夯歌片断:择好风水地哟,此处好盖房啊。立下盘龙基哟,宝石镇四方啊。拉起来夯啊,(合和)啊哟。镇住龙地把家当哟!(合和)夯啊!夯!建宅今天添光彩哟!(合和)夯啊!夯!代代儿孙进朝堂哟,(合和)夯啊!夯!……一般唱一句,合和一声,举夯打砸一下,连唱和三声打砸三下,五声就打砸五下,正常的是3—5唱和就稍息换口气。下一段内容有接着内容唱和,有改换内容唱和,古词、新词都可用,可调子是一个调。打夯号子的唱和声能传响村庄,引来很多人看热闹、听号子。现今会唱和打夯号子的人多已去逝。至80年代初还可以听到打夯号声,现今已是新鲜事了。80年代建瓦房,始起地糟,仅用夯石排砸二遍即可,多不唱和打夯号子,然后填石沙水泥铺平墙基。有的瓦房、平房和楼房均有钢筋圈基,扎好钢筋圈柱,铺好圈基,然后施上沙石水泥待凝固后砌墙盖屋。3安门窗砌房墙前先安放门框,沿门框砌门面墙,窗户一般在墙垒至一米左右时安放,其它小窗户多在檐下30厘米左右安放。而60年代前的土墙草房既没有较高石基,也不先安门窗,只是在一定高度安放过门(木)棒,墙基处和过木棒下留有安门窗的小空间(洞),安门窗时可铲一铲就安上了。砖瓦结构的房子的门窗过楣木,一是在门上安放木质或水泥质的过门楣棒;二是用夹砖圈成过门楣,不用其它过门棒;故尔不宜盖好房后安门窗。4砌墙邳州土墙多用土草和泥一钗一钗的踩或一层一层的板打墙,墙厚一市尺,一般都要踩垒二至三层,一层墙,邳州人们称为一躏子。踩一层干涸后再踩另一层。瓦房砖的墙多采用平砖一丁一顺(新式砖)的砌法,俗称“三八式墙”,也有采用“二五式墙”的砌法,跑一层丁砖再跑一层横砖。墙宽23厘米。横立一砖首面为丁,平竖立二砖横面的,中间有“口”字空洞,俗称“斗子墙”,墙宽23厘米。这种砌法显露出砖首及砖面,省砖料。砌墙时每块砖中间留少许空隙,用粘泥粘合,称为“灰口”。使墙体成一体而坚固。80年代至2000年后,平房、楼房多在角、梁、柱处立钢筋水泥卷柱,加固墙的承受力。也有的楼房采用梁架式建造法,先建造成水泥梁架,而后填砌砖块,安门窗。使楼房防震而减少压力。5上梁砌好墙后,要上梁安棒,邳州人们称为滚棒。这是建房当中最险要的时候,也是工匠们最细心的时候,所以要放上梁炮,贴大红吉庆梁联。门上贴“安门大吉”或主门贴“太公在此安门大吉”,窗户上贴“安窗大吉”,梁头上贴对联的内容为家主自己选用的,多贴“青龙盘玉柱,白虎绕金梁”“竖千年柱,架万代梁”“金梁光耀日,玉柱力警天”等,也有按季节的“春夏秋冬”选写梁联的。梁插首上多写“如竹茂矣,如日升也”一类的梁插首联。对门的檩棒上,贴垂挂的“吉星高照”,称为“挂红子”。上梁时,有的梁两头垫有铜钱、硬币,有的垫有“福”字,以求吉利发财。上梁时过去要唱上梁歌:卧好大梁两头停,龙头凤尾空中行。俺问大梁哪里去,状元府里扎老营……。上(滚)脊棒时也唱歌:大檩步步到房顶,东家做官进了京;提檩绳来亮油油,再把檩木往上抽……。上(滚)檩棒时也唱歌:一拔金二拔银,三拔拔个聚宝盆。有的唱:先跑东方甲乙木,二跑南方丙丁火,三跑西方庚辛金,四跑北方壬癸水,再跑中间戊已土,八方神灵都来助……。俗话说:“上梁的烟酒,古来有,”、“上梁的糖块梁上放”。故尔上梁要敬献喜糖,上梁后吃饭时要上好酒好烟;一是鼓劲,二是庆贺平安。上烟上糖时工匠干劲聚增,精神抖擞,一边唱喊歌号,一边上梁,一边把糖撒向邻友观众,撒糖时唱:一撒荣华富贵,二撒金玉满堂,三撒桃园结义,四撒人财两旺。在上梁时也有讨喜的外路来客喝彩,以求烟糖果酒,他们先燃放炮后喝彩,歌内容多,篇幅也长:如:东家建房美名扬,八宝之地建华堂;房架玉柱和金梁,子孙万代把官当;一垅檩吉星高照,二垅檩富贵满堂;三垅檩幸福高寿,四垅檩四季安康;五垅檩五子登科,六垅檩六富兴旺;七垅檩牛羊千头,八垅檩万石余粮;九垅檩九世同堂,十垅檩百世齐昌。直把烟酒糖食唱到手才罢休。80年代后出现了建平房的建造法不需要立柱架梁了,但工匠们为了讨喜贺喜,在上挑梁子和水泥板时,或在安花饰时讨喜喝采,在这些关键时刻,都要放上梁炮,封顶炮,有的也编歌谣喝采:上大梁啊,加油干啊!百年大计把好关,拉起来呀使足劲,东家快把烟糖献,吃块糖呀吸支烟,工匠心甜干劲添呀……。6铺笆上好梁檩,就要铺笆扇瓦或扇草。草房铺笆有二种形式,一是把子笆,把秫秸、芦苇扎成小把子;二是散笆,不扎把子散棵平铺。1970年前后有铺编笆的,用柳竹等条子编织一块一块的房笆铺在房棒上,而后抹泥扇草。。80年代后有用油毡笆纸作房笆的。90年代后有用水泥板和木板作房笆的。使房内更整洁美观。7扇草1980年之前间草房多,扇房草,要先把麦草理顺好,灌上水,便于刷齐、压实不漏雨。房屋要先搭上脚手架,其架简单,一般是三根斜支棒,放在檐下,把二至三棵棒用绳系扣在斜支棒上就行了。扇草可以一个扇面扇,人多也可以两面一齐扇,其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顺头,即扇山头草,顺头扇草是有技术的人把关。关键是山头是半斜顺草和扇面垂直顺草的结合处,要压好头,顺好草,否则漏雨。二是纤檐,纤檐有毛草檐和齐草檐,毛草檐不铡齐,齐草檐要用铡力铡齐,齐头放在檐边,打成斜坡式抹上泥再在上面扇草,十分好看,好象剪齐的人面头发牙子;三是顺草,顺草即扇完后由几个人从上到下理顺一遍以防漏雨。草房一般要扇5000斤麦草,最多扇7000斤,草过多,所扇的草为竖立式,非漏雨不可。草扇好了,要用泥压顺头和屋脊,两头顺头分别用一横一竖的砖头安放上,一方面免得刮大风把草吹跑了。二方面也美观。经过这几道工序草屋就扇成了。8扇瓦扇瓦一般两面同时进行,人员为分两路。工序是先把笆放好才可扇瓦,扇瓦按路,一路人中有活泥、提泥、递瓦、扇瓦、压脊和齐檐等大体6个人。扇瓦按档路,即几个把子笆为一档路,一档路约1.5米,过宽人手伸不到,两路人员把瓦铺到接头后才可以铺放脊瓦抹泥灰。瓦铺到两头就可以造房子山头顺头。泥好水泥顺头脊上安装上其它饰物就可以了。9泥墙泥墙有两种,一种是用泥土掺入麦糠和泥泥的墙,叫土墙。一种是水泥掺入沙子、石灰泥的墙,或光用水泥泥的墙,叫混合土墙。有的房子居民光泥室内,不泥室外,或室外用灰勾缝,或用草类作墙皮,以作保护。10粉刷粉刷活儿细,是泥墙、砑光、刮瓷等多样活的总称。这也是2000年前后才兴起的,80年代中期泥墙多用三合灰,即沙、石灰、水泥,泥平。墙要按磨压光使其平滑,最后用粉灰粉刷墙壁使其亮白。有的农户室内泥完墙晒干后,还要磨光刮瓷,使墙壁光滑铮亮更美观。11铺地平泥刷完墙壁后,还要打地平。民国时期的地平台阶多用平砖铺砌的。80年代中期地平一般是用碎石水泥制成压光而成的;2000年之后兴起在沙灰上面铺上瓷板即地板砖使其平而光亮。铺完地平后要垒台阶,台阶多设2---3个,以抬高房基防湿。12装镶门窗房子干后可以镶门安窗。50年代前是栅栏式窗户棂或土坯窗户棂。70年代是二扇玻璃窗户。80年代是三扇上设有摇头的玻璃窗户。90年代后,多为三扇或四扇的夏冬多用玻璃窗户。2000年后有的平房、楼房多安装玻璃罩防护墙,使檐下走道封闭,安全美观实用。有的楼房门窗多是包墙面安镶的,并安暗锁,墙基以大理石镶嵌,房安藻井式房棚,其上安装吊灯、彩灯。外墙皮贴饰“马赛克”、“瓷片”、“瓷图案”等装饰,更加美观、漂亮。第七节房产管理一房产管理房子是谁出资兴建的谁就是房主,房子有公房、公寓和住户自建房及商品房四种。公房就是集体公用房,供厂家职工暂时居住的房子,居住者要按月或按年定期交纳房产使用管理费,为每平方2元左右。个体兴建的房屋房屋产权个人所有,可以居住,可以租赁,可以买卖,一般房主持有房屋产权证。民国时期有房产契约,新中国成立后有房产证、房产契。房产契上标明房主姓名,村街名,房宅面积结构,四至邻居,证明人,发契单位发证时期等,一贴从中分成两份,存根(官方或中证人)一份,本人持一份。房产证1986年农村房产发证,格式,有扉页,封面,主页,正文规则等。标明市镇村组名或街、巷名,门牌号、编号、姓名。列有宅房平面图,长宽、门向、路道,街道,四至邻居,发证单位及印章,发证时间,后有规则要求及法律条文等。出租与租赁出租和租赁房屋一般立契,由房主和住户议定租金与租用时间,一般一年一议,有的几年一议,租金一次付清或按月交付,不到期房主不收回。现今出租与租赁要求略详细一些,如电、水问题,房屋保护问题,中间停租问题和装修问题都要双方商定,立有字据,每户一份,按字据合同办事。二房屋交易管理过去买卖房屋有两种,一是典;二是卖,典、卖都要立契,一式二份,“典”是房主以房屋作抵押;从典主一方支出若干钱,一般还有利息,言明典期,至期还钱,房归原主,名为“赎”,典契叫“活契”,至期不赎,“活契”即成“死契”,房子归典主了。一种是卖,言明价格,立契为“死契”一式二份,从中缝割开或一书二份。立房契要写明座落、四至、价格、规格、间数、结构,院中树木,是否伙山墙(与邻居一个山墙)伙路,界外有无滴水,滴水多少等一律加在内,写在契约上。契约上要有买卖人、中人、过付人、代笔人等画押方才有效。画押可签名盖章,可写名字,在自己名下押上拇指纹印,画一“十”字。立契一般在买主家举行,称“做契”,是日买主要备酒饭招待参与“做契”等人。新中国成立后,房屋买卖在50年代还“立契”,60年代后要经生产大队生产小组领导人参与买卖之事,而且兴许买卖房屋财产,不准许买卖宅基地,宅基地属国家所有。80年代的买卖房屋,要经村委会,镇规划办、土地所办转换“房产证”手续。另立户主“房产证”。90年代至2000年后,城镇的商品楼房的买卖,要经有关单位办理楼房产权证明和买楼房的现金票证等,否则证不整全,买主不检查好定会吃亏上当。买主还要详细检查房屋是否有裂纹、漏雨、电水便路是否通畅等,有问题可找卖主修理和解决。【本文作者:王如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