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和已故母亲在一起(梦见麦芽糖)

今年八月二十四是父亲一周年祭的日子,父亲去世后和母亲合葬在一起,在老屋左边百米处的山脚下,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去墓地祭拜。走在秋日的机耕路上,微风吹过,一股沁人心脾的稻香迎面扑来,远方的山与近处金黄的稻田构成了秋的成熟与韵味,让我感受到这里

梦到和已故母亲在一起(梦见麦芽糖)

今年八月二十四是父亲一周年祭的日子,父亲去世后和母亲合葬在一起,在老屋左边百米处的山脚下,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去墓地祭拜。走在秋日的机耕路上,微风吹过,一股沁人心脾的稻香迎面扑来,远方的山与近处金黄的稻田构成了秋的成熟与韵味,让我感受到这里祖祖辈辈人的淳厚,朴实,自然。岁月在此刻如流水潺潺,书写着淡泊光阴,思念如海在心中奔腾翻滚……

“细伢、细伢起床咯”每天清晨,在母亲的呼唤声中睁开惺忪朦胧的睡眼,母亲像“闹钟”陪伴我成长,成为我一生中的

一个信念、一个决心、一个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和我的母亲(纪念母亲长文10000字)

1、儿时的你是否同我一样,期望母亲疼爱自己多些呢?

母亲三十六岁那年生了我,我的到来,似乎并不受欢迎,哈哈!可能因为我是丫头吧,不过事实中母亲最疼爱我,就连哥哥姐姐也特别照顾我,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

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喊“妈、妈我回来了”,母亲已为我准备好了饭菜,为了不耽误我上学,忙时母亲把饭菜放火炉温着,让我吃现成的。晚饭经常8-9点才吃,好羡慕其他小伙伴早早吃完饭去玩耍,年幼的我好不理解母亲为什么总是那么忙碌,为什么养那么多猪,种那么多庄稼。舅舅住在星潭街,他家有好多好吃好玩的,回舅舅家是母亲唯一休息的机会,像跟屁虫样每次我都要跟去,有时偷懒不想走,母亲就背着我。

小时候虽然没有精美的玩具,没有嘈杂喧闹的游乐场,但是母亲总能变着法子为我找到好多好玩的,给了我不一样的快乐。用一根粗绳一头系在楼板上,一头拴住两尺来长木棍的中间,一个“秋千”就成了,母亲站在上堂屋用力将秋千反复推向下堂屋,坐在秋千上的我,像小鸟儿般愉悦的“飞翔”。

取一节较圆带节的老竹子当枪筒,在竹节中央位置钻一个小孔,竹的另一端不带节,再找一根小棍在头部绑些棉布,塞轴也有了,母亲自制的水枪特别好用,吸水快,“水弹”喷射有力。观战的大人们经常被我们“打水仗”的欢乐而感染,不知不觉地加入到后方支援,供应水枪和水弹。一声开战啦!有的专朝对方的脸上射击,让对方失去回击的准头;有的不甘示弱连环反击,打得对方抱头鼠窜;有的偷袭“敌人”的后劲窝,打得对方措手不及直呼“救命呀!”;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乱射一通,对方成了落汤鸡,狼狈不堪;最后,分不清谁射谁,大家相互乱射,一片混战,大人们的呐喊人,小伙伴们的尖叫声,好不痛快!

我家旁边就是生产队的仓库,脱粒场挨着仓库下方,晒场与脱粒场首尾相连,那也是母亲干活的场所,这里有许多童年的记忆。偌大的晒场,小伙伴们春天放风筝,夏天捉蜻蜓,秋天滚铁环,冬天打雪仗滚雪球。每年夏收季节,这里堆满了稻草,我们一群熊孩子顺着屋柱爬上房梁往下跳,随着刺激、惊险带来愉快的欢呼声纷纷跌落在松软的草堆上,一旁的母亲看得既开心又担心。

母亲把过年杀鸡吃的鸡毛攒下来,做鸡毛掸子和鸡毛毽子,有时母亲也加入到我们踢毽子比赛的活动中,“1、2、3

……

200

……

”母亲笑容满面,开心得像孩子一样大声为我们数数、加油!

一根绳,一块空地,约上几个小伙伴,舞动着我们的小身躯,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跳绳是女生最喜欢的游戏,贤惠的母亲用稻草搓成绳子供我们使用。母亲也从不吝惜她的毛线,剪一段打一个小结,叫上一个小伙伴,一遍又一遍地翻,期待着没有死结,翻花绳是最简单快乐的游戏。在母亲的呵护和陪伴下,我的童年无忧无虑、幸福、有趣,浓浓的母爱滋润着我的心田,丰富了我内心的情感。

2、母亲哪些观念影响着我,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外公是星潭铺的一户肖氏人家,开始靠过船运货养家,后来开油面铺,还传给了舅舅。母亲兄妹5人她排行老四,本有8个舅舅,由于旧社会接生条件差,只活了两人。大舅28岁那年端午节划龙舟死于非命,留下一个5岁的男孩,男孩特别聪明“奶奶不要哭,等我长大了给您挑水,替爸爸孝敬您”小小年纪就懂得安慰外婆,后来也没逃过天花而亡的命运。母亲讲到这里,脸上露出异常惋惜和思念的表情。大姨和大舅遗传了外婆的高颜值,长方脸、宽额头、高个子,母亲和小姨还有舅舅他们像外公,圆脸、大眼睛、做事又快又好。

母亲18岁嫁给大她5岁的父亲时,叔叔在奶奶肚里只有几个月大,父亲兄妹4人他是老大。年轻时爷爷喜欢压宝,输了田地大伯爷帮他赎回后,又被爷爷输个精光,经常吃了上餐没下餐,奶奶身体又不好,家里一穷二白。爷爷去世后,叔叔和小姑还没成家,他俩和奶奶自然是和父亲一起生活。大伯爷和大伯奶一辈子没有小孩,父亲自小就过继给大伯爷,赡养他们是父亲应尽的孝道。母亲并没有嫌弃,从此,跟着父亲上敬长辈,下疼弟妹。

母亲讲着上一代人的故事,她说“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要知道祖辈那些亲人都做了些什么,要懂得感恩和珍惜,亲戚间要多走动,姊妹间要相互扶持”。我明白了,不忘根本,敢于担当,每个人都应努力扛起肩上必须扛的责任。我懂得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理念。

每当邻家或是戚友吵架置气时,母亲总是劝导“蚂蚁也有贪生之路”说的是蝼蚁尚且贪生,为人则更应爱惜生命,热爱生活!

大集体时期,母亲积极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不偷奸耍滑,埋头实干,仿佛有使不完的劲,满满的激情,干得热火朝天,被评为劳模,当妇女队长,挣工分与父亲一起维系一大家人的生计。在那个年代得到了毛主席“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对全国像母亲这样勤劳能干千千万万个妇女的欣赏和鼓励。

田地到户后,除了种责任田,还要开荒种红薯、玉米来补给喂猪的粮食。耕地、犁田是父亲的专活,其他农活都少不了母亲,插秧她可是高手呢!父亲提前把水田整理好,经过父亲翻了两到三遍后的泥土滑软柔润,插秧时省时省力。父亲是个特别细致严谨的人,我们家的庄稼地从来看不到杂草。

我和我的母亲(纪念母亲长文10000字)

插秧是个艰辛的活,不仅要低首弓背,还要保持身、腰、腿、脚呼应配合,栽左退右,栽右退左,整个身子持续运动准确后退。插秧更是个技术活,左手拇指和中指分出一小撮,然后用右手食指和中指钳住秧苗的根部,左分右插,不仅要眼到手快,还要判断好秧苗之间的距离,确保株株秧苗整齐地插到泥土里。

早稻,不插“五一”秧,五一之前时值梅雨季,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像全副武装的战士。要是遇上寒潮,赤脚在田,从脚板到头顶象针刺,直打寒颤。晚稻,正是高温季节,背朝骄阳似火烤,面扑热气似火蒸,脚踩沸水似火烫。这个季节台风也会不期而遇,若遇上台风和暴雨的袭击,插好的秧苗还得补插。

为提高效率,插秧采用集体劳动形式,今天你帮我家,明天我帮你家。“双抢”好比同时间赛跑,一边抢割早稻,一边整理水田抢插晚稻。大人们趁早上凉快多干活,东方还没吐出鱼肚白就起床,也不回家吃早饭。9点多我挑着饭菜往自家田走,远远望去,一垄垄水田,被一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大人们插出一排排碧浪滚滚,我家那一垄最长的一排肯定是母亲的“战绩”,明显地把其他人甩到了后面。

走近一看果不其然,母亲头低得像“孺子牛”,背弓得比虾还要弓,这样减小了手与泥土间的距离,达到省时提高插秧速度的效果。母亲插秧的手法娴熟,快得让人看不到她左分右插的动作,只听到“嗒、嗒”的手指入水声,只看到双手上下舞动的影子。整齐的横是横,竖是竖,不密也不稀。母亲说:“太密或太稀都会影响收成,也不便于后面手工除草和收割”。蚂蝗附在她脚上吸血也顾不上,还“慷慨”地说,让它吃饱了像球样自动滚了,被蚂蝗吸血的伤口经常血流不止,母亲就用稻草对着伤口绕着脚绑几道。

白天忙田地里的活,晚上忙琐碎的无休无尽的家务。收拾、筛米、剥花生、剥玉米、簸芝麻、滚黄豆、扇稻谷、选棉花、熬猪油、磨薯粉、做梅菜、半夜三更还在砍猪草,纳鞋底和缝缝补补的针线活也是晚上才有空做。

收成后,母亲把黄豆装在圆簸箕里,端簸箕的左右手一低一高来回滚动,滚不下来的是破损的和扁的黄豆给猪吃。用风车把秕谷与实谷粒扇分离后,秕谷拿去碾成粉喂猪。挑选雪白的开得绒的棉花拿去卖,次等棉花留着家用。

猪油有滋养五脏,解毒润燥的作用,母亲经常熬些猪油与菜籽油搭配着吃。母亲做的梅菜干又软又香,是因为她不怕麻烦,加了一道上木甑蒸的工序,蒸过的梅菜干口感特别软润。红薯打粉碎后进行过滤,2-3天后再把过滤沉淀的粉砣磨细,继续过滤,多过滤几次的粉砣经磨细暴晒后雪白细腻,口感格外劲道爽滑。薯粉团是家乡的土特产,是每家过年不可少的佳肴,也象征着“团团圆圆”。挖红薯的季节,家里堆得像小山一样,薯和藤都是喂猪的好饲料,母亲把红薯藤砍细放入地窖,一层红薯藤一层盐,要是遇上好天气也可晒干储存。

过日子有许多花钱的地方,寒冬腊月的早晨滴水成冰,人们还躺在热被窝里,母亲天天凌晨4点起床,为父亲煮早饭,派好去卖的麦芽糖。养猪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母亲喂的猪特别长膘,是因为她从不马虎,还舍得喂食。冬天母亲坚持一早一晚去地里采摘新鲜的菜叶洗净,和着米糠、玉米、红薯等粗粮煮熟喂猪。整天洗洗刷刷,刺骨的冷水冻得手发麻,手指上到处布满冻裂,因劳作泡水烂了肉,母亲忍着钻心之痛,因劳作寒气入了体,半夜醒来经常听到母亲在咳嗽。

我和我的母亲(纪念母亲长文10000字)

母猪产仔猪那段时间最辛苦,母亲每天深夜用石磨磨豆浆给母猪催奶,清理猪圈里的猪粪,更换潮湿的窝草。小猪断奶后煮粥精心喂养,看到小猪儿长得毛顺腰肥、油光标致,尖着脚、撅着屁股、翘着尾巴抢食的样子,母亲笑眯了眼。只有把猪养好了,才能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全家人的吃穿住行才有着落。

春耕、夏种、秋收、冬储,说起来简单,农家人却要付出多少繁重劳作。所以,一年四季,白天和黑夜,母亲总有干不完的活,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满脸皱纹,双手龟裂,两鬓如霜。她吃过的苦啊!无法形容,可她从不愁容,从不抱怨。“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这是母亲最爱唱的歌,用她的歌声笑语把欢乐带给他人。积极乐观、勤劳朴实是母亲多年不变的生活态度。

大多孩子平时上学书本等,都是用一个塑料袋装,或用手拿着回家,母亲用舅舅做裁缝的邻居送的各种颜色的碎布,剪成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状,条理分明地排列在一起,加上整密的针脚拼接起来,订上纽扣,缝上肩包带,母亲给我做的这个书包,是当时多少孩子渴望而不可求的,是我童年温暖的记忆。

刺绣是她的拿手活,有枕套、鞋垫、绣花布鞋、童帽、口水兜、肚兜、披风等,每次做外婆满月礼母亲派得体体面面。还用麦草编织太阳帽、扇子、收纳盒。衣服和鞋袜也少不了“接力”着穿,大的穿旧了再让小的穿,经过母亲缝改的衣服穿着很合身,补丁也那么平整美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用她的巧手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惊喜。

母亲的厨艺也非同一般,家族里谁家办喜事都请她去当主厨。做油面、做折子粉、漏红薯粉丝、炸豆腐泡、打糍粑、打豆腐、炒米泡、蒸年粑、粉蒸肉、萝卜丸、糯米丸,这些纯手工的传统美食母亲都是随手拈来。有了母亲的心灵手巧、勤俭持家,我们逐渐摆脱饿肚子的困境,家境也慢慢殷实起来。

3、母亲树立了哪些榜样,她又是如何言传身教我做人做事的?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父亲因下水田干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折磨了他大半辈子,挑担的活大部分落到了母亲的肩上。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挑一大缸水,接着将稻谷一担一担挑去晒场晒,汗水湿了衣服也顾不上换,又去地里摘菜,回来该晒干的晒干,以备冬天食用,还要备猪食,母亲有早起的习惯。

再忙家里总是收拾得干净温馨,衣物、用品、农具分类放在固定的位置。任何事情决定了就立刻去做,拖拉懒散是母亲最反对的恶习。每年屋前屋后种满了蓖麻,平时有个皮肤溃疡将其捣碎外敷消肿,拔毒,止痒特别有效,还有榨油的作用,到了秋天,我负责去掉蓖麻外层球形带软刺的外壳,母亲把蓖麻籽拿去收购组,从收购组换来的钱,给我买学习用品,有时换煤油点灯。扫地、整理衣物、拾柴火、扯猪草、放牛、晒场收谷、赶鸡鸭回笼,这都是我的任务,劳动最光荣。受母亲的熏陶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母亲虽不懂这些大道理,但她根据平时接触的人和事悟到生活中的规律和本质,懂得哪些不该做,哪些该做该如何做。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母亲常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礼貌,讲规矩,守道义,知廉耻,明尊卑,懂分寸,识大体。吃饭这件“小事”从正确用筷,正确端碗到进餐,母亲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用右手拿筷,不能用长短不一的筷子,也不能把筷子拿反。大拇指要扣住碗口,另四个指头放在碗底,不能敲碗,不能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不能踩别人的凳子,用餐时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说话,吃东西、喝汤不出声。夹菜时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翻捡盘中食物,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不夹菜。吃鱼和带皮的食物时不要乱吐,将刺和皮放在自己面前的桌上。吃多少盛多少,不挑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费。吃饭不仅仅是吃饭,饭桌上会暴露你的家风和教养,还有你的品行、为人、格局。

人品决定你能走多远,好人品是一生的通行证。平时有个鸡蛋什么的都攒起来留着客人吃,将粮食变着花样做成美食,磨豆腐、蒸馒头、包芝麻糖馅糯米粉团,母亲都要设法弄些东西去招待客人。婶婶家里家外的事没少母亲的帮衬,农忙“双抢”两家的事当一家的事来做,有长嫂如母的风范。

邻居家的阿姨是个爱玩的人,不喜欢打理家务,小到喝的开水,大到米筛、筲箕等用品,还有农具常来我家借用,母亲从不拒绝。左邻右舍免不了有个小矛盾,母亲总是先退一步,从不为难别人,不背地说人短话,总是替他人着想。“吃亏是福”是母亲的口头禅。70年代末,生活很困难,购化肥、孩子上学等,总有个赊账的时候,母亲承诺人家等收成了马上还款,从不食言。

一天来了几个外省闹水灾讨米的中年妇人,母亲吩咐我去舀米,每人我舀了一盅,母亲大方地每人又补了一土碗,还热情地递上茶水招呼她们歇歇脚。门前的小溪通向富河,我们常去摸鱼捉虾,一次五姐不小心掉进水深的地方,幸好村里一个大哥哥及时救了她,母亲知道了又是哭又是笑,带着鸭蛋等吃的去感谢人家。好客、平和、厚道、信用、正直、感恩、与人为善,是母亲的美德,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4、还记得麦芽糖的味道吗?那是母亲的味道是甜蜜的乡愁。

到了冬天庄稼地里农活不忙了,母亲又熬起了麦芽糖。熬麦芽糖费时费力成本又高,真是个苦差事啊!从培育麦芽、浸蒸大米、捣碎发酵、过虑取汁、加热制糖、到最后拉扯切割成成品,前后十几道工序,都要耐心细致还耗体力。从选用原料,到掌握好配方、水温、火候、时间,都是不可忽视的细节。

天寒地冻的腊月,母亲每天重复着那些繁琐的,没有捷径可走的熬糖工序,周而复始。在反复的锤炼中形成了母亲独特的味道和对细节把控的经验。辛苦留给自己,甜蜜带给他人。

早上,把昨晚睡前浸泡的大米或糯米洗净,用筲箕沥干水分,再装入饭甑蒸熟。将培育好的麦芽剁碎,烧一大锅温水,按比例将米饭、麦芽、温水放到缸中,搅拌后盖好缸盖,铺上旧被子,缸周围放些稻草做好保温环节,这个细节没处理好,糖是酸的。

傍晚,将发酵好的原料装入双层的辽竹篾篮,这种篾篮伸缩力强,方便压榨,搭配专用的木器工具开始压榨取汁,一边压榨一边生大火,取完汁,汁水也煮沸了,糖渣可用来喂猪。接着用辽竹特制的长筷子飞速画圈,防止满锅翻滚的白花溢出来,要持续画圈40多分钟。这个时候的糖液最好喝,空气中散发着麦芽糖浓郁的清甜味,那是谷物特有的味道。我和五姐闻香而来,翘首企足望着熬糖的锅,母亲用调羹舀糖汁给我们解馋。丝滑不黏嘴的糖液在嘴里轻轻一抿,香气顺着滑溜溜的糖液充斥着整个口腔,心里甜丝丝的温暖极了。

熬到糖液冒细密的泡泡时转用中火熬,熬去多余的水分,继续用筷子画圈,防止糊锅。待到糖液渐渐浓稠状,改用小火慢慢熬。直到金黄色的糖稀冒着像被子般的大泡泡时,用筷子挑起红旗状的糖,放到冷水冷却一下再拿出来时,糖硬硬的脆脆的就熬好了,这个试糖的时间没掌握好,糖熬老了不白,口感也不好。最后用浸泡过的木瓢舀到小锅冷却,冷水浸泡过的木瓢舀糖不粘瓢,刚出锅的金黄色糖膏,热热的,晶莹剔透。晚上11点多结束熬制的过程,全过程父亲和母亲一个灶下生火,一个灶上劳作,一刻也不能停。

我和我的母亲(纪念母亲长文10000字)

凌晨4点糖温适中,把凝固成棕黄色的糖块,从小锅取出挂在特制的糖钩上,手持一根细木棍,挑起搁置在糖钩上的麦芽糖的两端,用力朝外拉,然后又扣回糖钩上,随着这一来一往反复拉扯,糖块由透明澄清的棕黄色,慢慢变成了乳白色。

再用一根一尺多长的细麻绳,两头拴牢筷子的中间,双手持筷,右手向胸外带,左手往内拉,父亲当帮手往前递糖条,随着母亲麻利的切割动作,一颗颗白白胖胖的麦芽糖,蹦跳散落在圆簸箕上,像一个个银锭子,可爱极了。一颗颗麦芽糖不大也不小,正好一口一个,包裹在温热的口腔中,慢慢被软化,不用担心粘牙齿。母亲将糖和炒米泡一起装入带内胆的蛇皮袋。天刚亮,父亲挑着麦芽糖,穿街走巷沿路叫卖,累了、饿了都忍着,直到黄昏才回家吃饭。每年冬天熬一季麦芽糖,换来的钱为我们添置棉衣、筹备年货、打点人情。

土锅土灶加上母亲纯手工的土方法,熬制成优质的麦芽糖,入口即化,甜而不腻,口感甘香,让人难以拒绝它的真、它的纯、它的韧、它的黏、它的甜,老少都爱吃。年的味道是母亲用芝麻,花生仁,爆米花混合麦芽糖稀,为我们做的各种平时吃不到的糕点,是如今再也回不去的乡愁。

我和我的母亲(纪念母亲长文10000字)

5、不忘母训砥砺奋进,做个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中考失利,前途无望,母亲鼓励我“榜上无名,脚下有路”那年暑假还没结束,我来到鄂城打工,分到织造车间,两班倒还只能站着上班,很辛苦,车间机械发出的噪声让耳朵异常难受。虽然没出省,毕竟是第一次离开家,除了想家还是想家,特别上夜班,睡醒正好是太阳下山,望着家的方向心里空落落的,好凄凉,有当“逃兵”的冲动。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想到母亲的教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想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逐渐沉沦,就要学会主动去吃学习的苦、自律的苦、劳动的苦、坚持的苦,熬过了所有的苦,美好定会缤纷而来!于是,我咬咬牙留了下来,不再逃避,面对现实。

终于等来了春节,厂里安排车子分批送工人回家,归心似箭的我激动得睡不着觉,生怕错过回家的车子。还没进门就大喊“妈、妈我回来了”,看到母亲熟悉的身影,心里好踏实。次年加入了同村和邻镇的伙伴,我们一起上下班,一起闹,一起笑,两年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过去了,这两年我收获了独立,养活了自己。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广东中山。邻家小伙伴的表哥表姐从广东打工回家探亲,说那边正在开发,好多机会,工资也高好多。我想我不能只满足于养活自己,必须改变家中拮据的生活,让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过上好日子,而现实是残酷的。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我只能在车间做最辛苦,报酬最低的活,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多,这两年也没回家过年,母亲那个牵挂啊!眼睛都哭肿了,还寄来了麦芽糖和好多我爱吃的家乡土特产。这两年频繁换厂,好迷茫!不甘于现状,又不知道自己能去哪。

无意间在杂志上看到一则影视武术培训班的招生广告,于是约了一个同伴,踏上了去湖南新化的列车,我俩信誓旦旦地开启了学生模式的生活,憧憬着未来,年少的轻狂,让我领略到别样的风景。我用这两年多的积蓄,艰难地维持了一年多的生活费,然后草草地结束了所谓的学业,和学友一起去了广州。事实证明这条路不适合我,也不后悔,无论遇见谁,走到哪,也许都是我该去的地方,只有经历一些我该经历的事,才能成长,才能走出原来的圈子改变现状。

我和我的母亲(纪念母亲长文10000字)

来到广州后,并没有如愿学有所用,而是阴差阳错地做了文员,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慢慢工资也高了不少,总算是安顿了下来,我却用了七年的时间。七年的坎坷、磕磕碰碰、漂浮不定、坚持努力,太多的辛酸无从说起。成长、蜕变、挣钱太难了。离家七年不但没给家里寄过钱,还让母亲为我担心,为我贴补路费。

直到1999年春节,母亲六十大寿,我寄钱回家,让母亲添置衣物贴补家用,母亲说,家里吃用不愁,在外照顾好自己。遵母亲意愿没有请客,子女、孙辈一家几十人热热闹闹陪母亲吃饭拍全家福,一向节俭的母亲,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过了六十大寿。一想到母亲都花甲之年了,我还是一事无成,又要拜别母亲去远方寻梦,不能承欢母亲膝下时,不禁悲从心起。

年少时不懂母亲说的“智养千口,技养一家,力养一人”的道理,现在深有体会。平凡的我,没有远大的理想,只奔着“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一个念头冲。能陪母亲左右,好好孝顺她,让她乐享晚年,让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去过县城的母亲,能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就是我向往的幸福生活。首先我得有立足之本吧!正琢磨着学点什么技能,“你做事踏实细心,有没有想过去考会计证”,公司会计无心的一句话点拔了我。

那我得从零开始,学珠算背口诀,学电脑背字根表,学会计基础、法规、实务背知识点,一遍又一遍地刷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如愿考取会计证。这只是开始,有证没经验也是很难被聘用的,只得报实操班学习,像玩游戏闯关升级一样,接着考证,考完从业考职称证,修大专证。三年的半工半读固然辛苦,最难忘的是晚上一下课奔跑着去站牌,生怕错过公交车得花几十倍的钱打的。

母亲耐心教导和“闹钟”般的陪伴,给了我闯关的决心和逐梦的勇气,是母爱给了我神奇的力量。青春就是个不断问路的过程,一次又一次地迷失、清醒、振作、探寻,总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6、最后的早饭,永恒的母爱!

每次离家,母亲坚持为我做早饭。不知道母亲几点起的床,当我醒来时,已做好了热气腾腾的土鸡煮粉丝,2002年中秋节的次日清早,母亲同以前一样,为出远门的我做早饭,不同的是,这次我回家的时间匆忙,白天放鸡出笼时母亲也就把鸡全给放了,只有等到晚上鸡进笼时捉鸡,掌灯杀鸡拔毛,那得要起多早啊!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啊!吃完早饭天刚亮,父亲拎行礼送我搭车,母亲依旧千叮万嘱“在外要顾及身体,想家了就回来”,依旧在屋门前目送我,直到看不见才回屋。

每次回家,快到家的那一刻,总是那么激动,总是那么迫不及待地高喊母亲,“哎、哎”也总是收到母亲讯速的回应,仿佛这十年来,母亲从未走出过家门,时刻在家等我归来,做我最温暖的避风港。

哥哥姐姐都已成家,母亲儿孙满堂,该享福了!平时我们给她买衣服什么的,她不停地唠叨“你们不要破费,我不缺衣不少粮”。她和父亲还种点田,养些家禽,自给自足。他们总是怕我们花钱,怕增加我们的负担,用执著的信念为儿女操劳,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在迢迢的人生旅途中,母爱为我们带来绵绵不绝的温馨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是一笔巨大永恒的精神财富。

我和我的母亲(纪念母亲长文10000字)

7、实现母亲的心愿,走出自己的心魔!

最让母亲操心的是我的婚姻大事,记忆依旧那么清晰,几次半夜醒来,母亲摸着我的脸颊,整宿睡不着觉,眼里透出一种深深期盼的光芒,盼我幸福,盼我有个好归宿。我好愧疚,这些年在外瞎忙,忽略了母亲的牵挂,恨自己懵懂,成长太慢,不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母亲的安排下,2002年中秋节,我认识了现在孩子的爸爸,我们相互欣赏,成为彼此生命中那个对的人。十月底母亲突然来电,她有气无力地说:“龙港镇、星潭街的医院都去看了医生,胃还是不舒服,没有一点好转,大桥铺村有个老医生医术高明,退休后在家开门诊,大家叫我来找他看看”。

我愕然了,连忙叫母亲把电话给郭医生,他说,“你母亲是胃下垂和胃溃疡,主要是以前饿肚子,加上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落下胃炎的病根,又没及时医治”。我疑惑:“胃病为什么吃药没效果”他沉默了一下“怕是还有其他的病,要去大医院做检查”。我有一种非常不好的感觉,立马办理了离职手续。

我一刻都不敢耽搁,于十一月中旬赶到家中,看到积劳成疾,卧病在床的母亲,心如刀割,泪如雨下。母亲养育我们姊妹7人,不知忍饥挨饿了多少,手冻裂了连个创口贴都舍不得买,为我们倾尽所有,熬尽心血。年轻时未曾享过福,到了晚年,仍然没停下自己的双手,一直为儿女们的事操心。

“三年前胃出血,吐了一盆,你哥哥背我去的村卫生院,那次好快就医好了。这次恐怕是好不了了,就算好不了,你们不要难过,不要作无谓的医治,我也活到了六十五岁,该有的都有了,这辈子也值了。只是看不到你生儿育女,姊妹中你最小,对你父亲贴心点,多回家看看他。往后没我了,你们回家一定要自己做饭吃,不能空着肚子回婆家。”母亲吃力地说着。

泣不成声的我今天才知道三年前那场病,母亲为了不让我担心,瞒着没告诉我,如果当年及时接受最好的治疗,就不会有今天了,我悔不当初,没有关心母亲的健康,总想着等自己站稳脚跟了就好好孝顺父母。“现在医术发达一定能医好,妈妈一定能长命百岁的,我还要带您去旅行呢!”我坚定地同母亲讲。

我和孩子的爸爸一起陪母亲去县人民医院做检查,他的表姐夫是医院的主任,在表姐夫的安排下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是癌症晚期,当时他没告诉我,只是回家后把一切告诉了哥哥。表姐夫把他叫到一旁问了他同母亲的关系后说“你们还没结婚吧,年前赶紧办喜事,不要让老人带着未了的心愿离开”。

我和我的母亲(纪念母亲长文10000字)

按照风俗该有的嫁妆,母亲早已为我准备好了,絮了八床棉被,纳底子的鞋、绣花的鞋垫

……

,母亲拉着我俩的手“儿啊,娘的心愿圆满了,恭喜你们早生贵子,百年好合!”还是交代他多包容我的倔脾气。回门那天,母亲精神气大不如前,药都喂不进,哥哥把那天检查的结果告诉了我,我的心一下子乱了,无法接受这个事实。2003年正月十二凌晨四点多母亲安详地走了。躺在母亲陪我睡到大的床上,看到母亲用过的物件,到处弥漫着母亲的气息,仿佛自己突然被困在一间密室,让我窒息、崩溃、心碎,独自躲在黑暗的角落任痛苦不断蔓延。

无尽的思念将我推向痛苦的深渊,此后数年我做着同一个梦“背着母亲到处求医,然后惊醒”。我深知,我的痛苦是母亲深深的忧伤,她一定不希望我这样折磨自己。随着儿子和女儿的到来,我懂得了慢慢修复自己,将对母亲的思念变成和母亲一起那些幸福时光的回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虽然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灵魂,她的爱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妈妈,我同学都有外婆,我怎么从未看到过外婆呢?”女儿好奇地问。“外婆呀

……

”,我怀着对母亲崇敬、怀念、感激的心情同我的孩子讲着我母亲的故事。我们娘仨喜欢挤一张床,睡前聊一会天,有时孩子们静静地躺着听我讲故事,有时我们激烈地一起成语接龙,背古诗,我往往是接不上,背不来的那个,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妈妈又输了”。母亲在天上看到这一温馨的画面一定很欣慰吧!

我和我的母亲(纪念母亲长文10000字)

8、及时行孝传承母爱,多么痛的领悟!

一眨眼,父母已背影佝偻,步履蹒跚。一回头,父母已白发苍苍,风烛残年。一转身,父母已不在“家”的地方为你守候。我们往往因为所谓的忙,错过了反哺父母的幸福时光,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时光不会倒流,我们应把握当下,及时关心父母、陪伴父母、体贴父母。我们在外打拼事业时,不要忘了打电话回家报平安,常陪父母聊聊天拉拉家常,让父母在家放心安心;父母爱我们,关心我们,却无法走进和融入我们的生活,倍感孤独和落寞时,我们要多花一些心思,耐心教会我们的父母用智能手机,用微信、发抖音、上网购物,让父母和我们一起享受生活,拉近心灵的距离;父母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心理上极度缺乏安全感时,我们要在精神上的“敬”和心理上的安慰,让父母在情感上觉得有子女可依赖。

从家庭的角度来讲,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从社会层面来讲,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来自家庭,成长于家庭,我们每个人有义务将母亲那种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将这种无私的爱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我们有责任营造更高水平的家庭,牺牲自己的物质生活,牺牲自己的娱乐时间,把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培养好孩子,当作一辈子的事业来做。多一个成功的孩子,多一个成功的家庭,成就和谐的社会,不也是在为社会汇集正能量,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吗?

结语:母亲给了我生命,教会我怎样做人,她燃烧自己的青春养育我成人。如今,我无以回报,唯有,以此文纪念她!让我和母亲的故事,不再是我心里珍藏的故事,让我和母亲的故事,能成为更多人眼中可看到可借鉴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