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梦到女儿丢了什么预兆(梦到日本人是什么预兆)

有书君说谈起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九一八事变”是国人永远绕不过的心结。1931年9月18日,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发动袭击,一万余名日军,很轻松便“击溃”了近二十万东北军。仅用百天时间,千余人的伤亡,便拿下了相当于3个日本大小的东三省。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此沦丧,东北三千万同胞顷

爸爸梦到女儿丢了什么预兆(梦到日本人是什么预兆)

有书君说

谈起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九一八事变”是国人永远绕不过的心结。1931年9月18日,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发动袭击,一万余名日军,很轻松便“击溃”了近二十万东北军。仅用百天时间,千余人的伤亡,便拿下了相当于3个日本大小的东三省。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此沦丧,东北三千万同胞顷刻间成为了亡国奴。

虽然“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悲惨屈辱的苦难史,但也是中国振作奋起的觉醒史。

中华民族因为“九·一八”而团结起来,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中国脊梁永不会弯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屈辱又黑暗的岁月,一起感受旧中国最真实的模样。

一个人开始走下坡路的三种迹象

苦难,源于弱小,更源于人心

1927年6月,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

会议上,田中义一给日本天皇起草了一份秘密奏折,奏折内称: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虽然日本对中国早已垂涎欲滴,但因为各国在中国的制衡,日本总是浅尝辄止;但由于这份奏折的出现,让日本侵略中国的心,开始宠宠欲动。

而当时的中国,依旧是混乱一片。

虽然南京国民政府已成立,可中国仍是山头林立,军阀众多。

当时的张作霖,作为北洋军阀最后一个掌权者,十分清楚国民革命军与自己旧军阀的区别。

那时候他便知道,单纯的枪炮永远也打不过无畏的信仰。

于是他放弃了北洋政坛,想回到东三省,继续做自己的东北王。

可日本却并没有想轻易放过他,张作霖是他们扶植起来的代理人,如今已执掌政坛,自然要兑现当初的诺言。

日本向张作霖提要求,希望扩大日本在东三省的铁路权,并把东北的各种特权赋予日本。

铁路,被称为20世纪初期“中国命运”,谁掌控了铁路,谁就掌握了此地的统治权。

张作霖明白日本的狼子野心,若让日本将铁路修到家门口,有朝一日,必然会入侵中国。

张作霖一边维护着与日本的表面关系,一边却又继续搪塞着日本。

然而,如今野心渐露的日本,又怎会忍受如此敷衍。

于是,日军策划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

日本本想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继而趁机占领东北。

可张学良却有着自己的打算,既然日本已靠不住,北方的苏联也不是一路人,那便“改旗易帜”,投靠国民政府。

相较于异族,自己人更有安全感,而国民政府也抛弃旧日恩怨,接纳了东北军,至此中国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可若中国真的统一,那日本的入侵之路便会困难重重,只有让中国处于分裂状态,日本才能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于是他们开始扶植“反蒋联盟”,资助汪精卫、阎锡山等人资金、武器,让他们搅乱中原。

那时候的中国,心是散的,人是乱的,日本认定中国一定不会安享和平。

果然,一切都在日本的谋划之中,随着“中原大战”的爆发,日本离入侵中国的计划又近了一部。

自古以来,多少家国的兴亡,皆是因为“祸起萧墙”。

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而争斗,而忽略了大局,忽略了大势,忽略了民族存亡。

这样的国家,难免不被其他势力所窥觑,哪怕不是日本,也会有美国,或者苏联。

苦难,源于实力的落后与弱小,更源于所有人的同床异梦。

一个人开始走下坡路的三种迹象

一个人开始走下坡路的三种迹象

侥幸,始于无知,更始于自私

其实,那时的日本也并不好过。

美国经济大萧条,引起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了日本。

无数企业停工,近百万日本工人失去工作,日本底层人民失去基本生活条件,日本国内矛盾开始激化。

为了转移日本国内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日本急需一场对外战争。

可是,彼时的东三省,除了日本和东北军外,还有北方的苏联。

若日本直接入侵东北,势必会影响到苏联的利益,这让日本又犹豫了起来。

然而,事情的转折,往往让人始料不及。

国民政府为了收回自己在“中东路”上的权益,也为了切断苏联与中共的联系,于是便怂恿张学良,从苏联手中夺回中东铁路北段的所有权。

于是,张学良查禁了中东路所有苏联团体公司,拘捕了百余名苏方职员,数十人被驱逐出境。

苏联果然恼羞成怒,要求与国民政府谈判,可国民政府只是简单敷衍,并没有给出实质性的回复。

随后,苏联宣布与南京国民政府断交。

国民政府对这次的“革命外交”,格外高兴,而更高兴的还有日本。

日本之前碍于苏联势力的存在,多少有些顾忌,如今中苏关系断绝,日本感觉机会来了。

既然大势已成,他们如今要考虑的,只有何时动手,该用什么方式动手。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自己炸毁沈阳旁边的一段铁路,然后诬陷是中国军人所为,以此策划了“九一八事变”,袭击沈阳北大营。

当时,东北军北大营有近八千名官兵,而且武器装备完善,而日本仅有600人。

可面对日军的袭击,东北军自上而下,无动于衷,眼睁睁看着日军四处屠戮。

其原因,不过是东北军听从了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

张学良曾说:

“惊悉中日冲突事件,惟东北既无抵抗力量,亦无开战理由,已经由沈,绝不抵抗,尽人日军所为。”

张学良觉得是他错算了日本,他认为日本只是在小打小闹,然后趁机讹诈中国,既然如此,他便不给日本借口,所以才一味避让。

然而,在这万般思量下,依然透着他的私心。

要知道,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内,有军队才有话语权。

所以,面对日本的挑衅,他首先考虑的,不是反抗与斗争,而是保存实力。

其实,真正的不抵抗,是不先向对方开火攻击,引起纠纷,而并非遇敌来袭击至包围缴械时,仍毫无反应、乃至束手就擒。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本没有错,可面对外族入侵,却仍然选择“愚忠”,可见当时的东北军民族主义、国民精神丧失已尽。

而这也是日本可以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的又一原因。

永远不要奢望侵略者善良,你的侥幸,只会成为他们入侵的时机。

一个人开始走下坡路的三种迹象

一个人开始走下坡路的三种迹象

国耻,耻在软弱,更耻在妥协

对于中国人来说,东北沦陷,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从那时起,中国又要经历一场漫长的苦难。

有人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对美国来说,是三年半;对英国来说,是六年;而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从‘九一八事变’算起,是整整十四年。”

十四年的屈辱,正是从东北军的全线溃败开始。

日本太了解中国了,他们研究了中国几百年,哪怕是东北,他们也从几十年前就开始布局。

东北经济结构的背后,有着日本的影子,而日本思想文化的渗透,更培养出来无数“亲日派”。

事变后,从吉林驻军开始,短短17天内,日本便劝降了一半的东北军倒戈。

整个东北,变成了以华制华,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局面。

可这时的国民政府,一方面寄希望于国际联盟的调停;一方面却打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将大量军队调往南方,围剿中共。

国民政府,从来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凶神恶煞。

在他们眼中,东北之前也近乎是独立的王国,如今被日本占领,似乎也没有太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可中共不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若不加以制止,必定会影响自己。

就这样,国民政府将东北拱手于人。

东北的沦陷,中国丢失的不只有土地和人口,还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光是沈阳城,日军便缴获了东北军8万支步枪、4000余挺机枪,甚至东北军的数艘军舰、百余架飞机,也落入了日军手中。

而这些武器,都成了之后日本全面侵华的凶器,使得战场上的中国军人,苦不堪言。

“九一八事变”看似就这样结束了,可中国人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当时的中国已昏暗到了极点,东北的沦陷,是日本的谋划,但更多的是历史的必然。

日本的这一把尖刀,确实刺伤了中国人,但同时,也痛醒了中国人。

四万万五千国人,终于开始正视日本的入侵,开始真正团结起来,反抗日本,捍卫和平。

国不容分,心不容散,人心向背,决定存亡。

一个人开始走下坡路的三种迹象

一个人开始走下坡路的三种迹象

战争面前,生死事小,但失节事大。

旧时的中国,少的是血性,缺的是尊严。

而解决的办法无非两种,一是“枪杆子”,二是“笔杆子”。

有枪杆子便有实力保家卫国,“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而有笔杆子则可以唤起民众的尊严,激发起人民的凝聚力。

也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才让中国人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塑造出一个个不屈的灵魂。

在那个时代,落后就要挨打,怯弱就只能坐以待毙,这是原罪,也是事实。

然而,再弱小的人,也有反抗苦难的资格和觉悟。

也许,依靠个人抵抗并不能影响历史进程,但只要全民族一同努力,便可以改变未来的走向。

14年的抗战,中国宛如浴火重生,无论是意志还是灵魂,都不可同日而语。

多难兴邦,玉汝于成。

所谓危机,是危险,也是机会。闯过了,便是海阔天空,闯不过,只能堕入黑暗。

所幸,中国以牺牲3000万人的代价,顶住了这场浩劫。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穿透人类历史而生存下来,最大的原因,便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对这个民族和土地有着最刻骨的信仰与使命。

这份信仰,根植在我们的骨子里,灵魂中,让每一次亡国灭种的危险,都变成民族崛起的契机;

而这份使命,让我们敢于与任何侵略者抗衡,敢于与世界任何势力一争高下。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谁,能阻挡过中华民族向上的步伐。

- END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