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一测名字打多少分(测名字打分测名字100分)_重复

公元607年正在为运河的事儿焦头烂额的隋炀帝突然接到了一个好友申请沉迷当运河包工头的隋炀帝已经好久没被妹子主动加好友了他兴奋地通过好友认证虽然小野妹子不是妹子但大老远从倭国来还是不容易虽然有点不爽隋炀帝还是把人加了回来被加回的妹子立马送上了一封信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隋书·东

测一测名字打多少分(测名字打分测名字100分)_重复

  公元607年正在为运河的事儿焦头烂额的隋炀帝突然接到了一个好友申请沉迷当运河包工头的隋炀帝已经好久没被妹子主动加好友了他兴奋地通过好友认证虽然小野妹子不是妹子但大老远从倭国来还是不容易虽然有点不爽隋炀帝还是把人加了回来被加回的妹子立马送上了一封信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隋书·东夷传·倭国》*倭国=日本要不是因为当运河包工头+和高句丽打仗两件事儿加一起太忙倭国可能分分钟被隋炀帝撵平那么这个圣德太子究竟是何人身为小小倭国太子的他为何能如此自信?这一切得从天皇还叫大王的飞鸟年代说起了*飞鸟时代:古代日本的一个历史时期,大致跨越我国南北朝后期——隋朝——唐朝中期如果把日本比作一个班级天皇就是班长他之下有两个得力助手学习委员(大臣)+体育委员(大连)由苏我家物部家世袭为方便理解接下来就称他们苏大臣物大连*天皇的说法是圣德太子之后才有的说法,但为方便理解本文还是统称为天皇本该联手让班级提高成绩冲上全校前列的他们却为了该不该学别人吵翻了天苏大臣发现别的班开始流行信佛表示咱们班也得跟上潮流物大连表示咱班有自己的信仰当学人精干嘛这时班长也没支棱起来犹犹豫豫做不出决定于是苏大臣决定靠爱发电先感动佛祖再打动班长不仅在家里供奉佛像还出资建了一批寺庙就在这样一番虔诚的操作后瘟疫爆发了旁边物大连瞅见这发展简直笑死当即为民除害把苏大臣辛苦搞来的佛像丢水里还对寺庙又烧又砸又封的这下两人算正式结下梁子苏大臣也及时顿悟明白了心诚则灵这事儿就是个死循环顿悟后的苏大臣决定靠佛主不如靠女儿具体操作看这份关系图你就懂了没错虽然名字跟脸滚键盘打出来的一样苏大臣靠女儿全面渗透进了班级核心管理层除此之外还生下了一个名字很娘干架却很强的男人——苏我马子苏我马子用实力告诉我们在飞鸟时代的日本班长怎么选就看谁更会打架▼比如他本人就直接用K·O对手的方式让自己相中的人赢得了班长职位顺带还彻底收拾了物大连让大连这体育委员官职从日本历史上消失不得不说名字越萌干事越狠被马子扶持当傀儡的班长只因为在杀猪仪式上说了句总有一天要像砍掉猪头一样,杀死我所憎恨之人。就被马子给杀了直接换了下一个班长下一任班长是日本第一代女班长推古天皇而前面说把隋炀帝气个半死的自信男人圣德太子也可以出场了爹是前前任班长姑妈是现任班长班级四舍五入都可以姓这自信不应该吗在近亲结婚状态下圣德太子不仅不弱智还因同时听10个人讲话并重复有“丰耳聪”的别名证明智力相当不错这自信不应该吗圣德太子是谥号方便大家记忆他本名厩户因为是老妈在路过马厩的时候突然来感觉了生下的这直接告诉你了综上再加上倭国人也不多圣德太子自然也就脱颖而出而且在他摄政期间确实干了不少实事在只要出生好智障都能当官的飞鸟年代圣德太子让普通人也能凭实力当官于公元603年设定冠位十二阶以十二种颜色冠帽来区分官位高低为保护老百姓的权益于公元604年制定了当官行为准则手册《十七条宪法》其中第一条就是以和为贵为大和民族的大和谐思想打下了基础甚至在现在的宪法中也能看到它的影子为了拉动自己班成绩主动向隔壁名列前茅的班级——中国学习不过就像我们开头所说的由于自我感觉良好态度很拽第一次就被隋朝啪啪打脸有一种传言是当时隋炀帝有回信让小野妹子带回去八成是没啥好话要是拿回去给班长以及太子看到惹怒了大佬自个儿小命可能不保所以小野妹子称回国途中被偷了虽说差点被流放不过圣德太子出面把他保住了毕竟没看到回信圣德太子依旧自信他又再次派小野妹子当导游带领一批留学生去隋朝这一次他写信的时候小野妹子在隔壁偷偷暗示不过圣德太子觉得上次日出之国这点还挺好不能随便浪费了于是干脆把班级名从“大和”改名成“日本”意味太阳最初的地方“天子”就不好再用了毕竟隔壁班确实强很多也不太乐意和差班平起平坐差班也得有自个儿的傲骨所以他思来想去最终把自家班长改称为——既避免了地位问题又没有丢自家面子就这样圣德太子自信地把信交给小野妹子让他把信带去了隋朝然后有的学说表明早在600年、604年日本就已经在派遣隋使去中国交流企图靠抱大腿提升自己的班级地位在圣德太子的冠位十二阶以及十七条宪法中都透露着一些儒家道家影子从这里也能看出圣德太子为什么如此执着于拉平等自己和中国的关系了这大概就是死傲娇吧参考文献1.葛继勇.试论倭国遣隋使朝见炀帝的地点[J].唐都学刊,2010,26(05):69-73.2.薛力.圣德太子时代以来日本的外交方略[J].世界知识,2019(23):73.3.葛兆光.国家与历史之间——日本关于道教、神道教与天皇制度关系的争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9(05):74-82.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