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6日出生的孩子是什么命(中国女冰原队长齐雪婷)_重复

2022年2月,时隔12年,齐雪婷再次站到了奥运赛场,不过这次不是运动员,而是队陪监督员。今年36岁的齐雪婷,是中国女子冰球队原队长,自17岁加入国家队以来,曾有9次世锦赛、1次奥运会经历,累计代表国

2008年2月6日出生的孩子是什么命(中国女冰原队长齐雪婷)_重复

  2022年2月,时隔12年,齐雪婷再次站到了奥运赛场,不过这次不是运动员,而是队陪监督员。今年36岁的齐雪婷,是中国女子冰球队原队长,自17岁加入国家队以来,曾有9次世锦赛、1次奥运会经历,累计代表国家队出战国际大赛62场,贡献32分。在役期间,中国女子冰球队曾获2005年世界女子冰球锦标赛第六名,2011年亚洲冬季运动会女子冰球季军。她职业生涯黄金期,恰逢女冰的低谷期,这个曾经陪伴女冰走过“至暗时刻”的老将,在扭转颓势伊始却因伤病无奈离场。即便退役了,她还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服务冰球。2022年初,齐雪婷受邀以队陪监督员的身份参加奥运会。从“台前”走到“幕后”,她觉得只要能服务奥运会,不管是什么身份,她都感到非常荣幸。除此之外,齐雪婷希望,通过家门口的冬奥会,更多的国人能够了解乃至参与冰球运动。与冰球“浑然天成”的缘分齐雪婷与冰雪似乎有着特殊的缘分。她出生时,哈尔滨下了一场大雪,为了纪念,家人把“雪”嵌入了她的名字。她的出生地哈尔滨,位于北纬44度以北,凭借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域优势,冰雪也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性符号。但在少年时代,参与冰球,热爱冰球像是浑然不觉而又水到渠成的事。“哈尔滨到处都有人打冰球,很多学校都有冰球队,我父亲也打过,所以我很容易接触到冰球这项运动。”齐雪婷说。1998年,12岁的齐雪婷在哈尔滨训练冰球。受访者供图在她10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的教练,同时也是齐雪婷的启蒙教练,发现了她在冰球上的运动天赋。在教练的坚持下,孩童时代的齐雪婷选择走上专业运动员的路。1998年,正在哈尔滨一家训练基地附近小餐馆吃饭的齐雪婷,在电视上看到有关长野冬奥会女子冰球比赛情况。“那时候我虽然年纪小,但是也知道这是顶级的体育赛事,心里畅想着如果有一天我也能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那该多好啊。”齐雪婷回忆道。《中国冬奥》一书中记载,让齐雪婷萌生竞技奥运的1998年长野冬奥会,中国女冰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幸运很快来敲门。本世纪初,哈尔滨女子冰球队人员大幅调整,需要补充新力量,齐雪婷被选中进入哈尔滨女冰。齐雪婷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当时,进了哈尔滨队就等于一只脚迈进国家队。“当时国家队的队员都是哈尔滨人,中坚力量也是来自哈尔滨队。”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后,齐雪婷曾经给自己的未来做过规划:如果十七八岁能进国家队,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自己20岁时参加2006年的冬奥会,那时候不管身体条件还是训练积累,应该都是一个最好的状态。四年后,17岁的齐雪婷如愿进入国家女子冰球队,但之后的目标,并未如愿抵达。“每一次比赛都背负着这个运动项目的存亡”齐雪婷说,她是进入国家队之后才真正爱上冰球的。进入国家队之后,训练、管理模式、团队氛围让她迅速感受到自己是个专业运动员了,而围绕冰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让她对冰球产生了不可抑制的热爱。在齐雪婷的眼里,冰球是一个充满激情、非常激烈的竞技运动。它的规则复杂,速度快,对运动员要求很高。滑行、转弯、停刀、变向等,都需要运动员非常娴熟地掌握,十分考验个人敏捷度和团队作战能力。“因为难度级别高,所以观赏性非常强,一旦取得成绩就会有极高的成就感。”然而这时候,她却碰上了处于低迷时期的中国女冰。中青网报道,1998年长野冬奥会后,冰球运动因为装备竞赛开销大、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而且很难取得好成绩,成为一些主管部门优先裁减项目。齐雪婷还介绍,除了外部支持匮乏外,冰球竞技的激烈对抗性,人才培养周期长,也会让很多女孩子望而却步。自她加入国家队后,中国女冰长期处于人才断代、青黄不接的状态,不是一项被大众看好的运动。进入国家队的齐雪婷,迅速被一种使命感所包围。“那时候我们每一次比赛,都背负着这个运动项目后续存亡的压力。”在少年齐雪婷心里,冰球运动,不再只关乎她个人的命运,更关乎团队的命运。支撑她顽强拼搏的,是“我们要取得好成绩,来证明我们的存在有价值”。然而现实压力却以更猛烈的方式在逼近。2004年11月,中国女冰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资格赛的最后一场时,决战瑞士队。只要打平对手便可以进军都灵,在双方2∶2平局时,裁判哨响,中国队立即欢呼起来。但这不是最后的决胜时刻,当时距离比赛结束还剩4秒钟,瑞士队教练提出计时出现问题。裁判把计时器倒退10秒后重新开始,开球后6秒,瑞士队打入制胜一球,中国队因此无缘都灵冬奥会。这个“黑色6秒钟”,让女冰队员久久难以释怀。接下来的日子也更难了。齐雪婷介绍,这次比赛结束后,团队25名队员,离开的过半。“很多老队员已经等不到下一届奥运会了。”齐雪婷说,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女冰是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度过的。所有人都把备战2008年奥运资格赛当做“最后的希望”去坚持。但其间的国际性比赛中,女冰的总体表现也是输多赢少。很多时候齐雪婷都很迷茫,到2008年冬奥会资格赛的前100天,她还是感觉“心里没底”。那段时间支持她的,是“更衣室里的激励”。齐雪婷记得,每次比赛或者训练的间隙,老队员或者队长,都会在更衣室里给大家打气。“可能所有人都不看好我们,所有人都觉得这个项目没有希望,但是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得为这个项目去努力。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和成绩,去证明给那些不看好冰球,不看好我们的人看。”这句话让她记忆犹新。齐雪婷觉得,对于经历过“黑色6秒钟”的人来说,这种打气的话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能击中内心,能把大家心底那种不服输的气、那种凝聚力和使命感瞬间激发出来。这是齐雪婷职业生涯中最难的四年。四年里,中国女冰在不被看好,无人问津的环境下坚持着。2008年,她们赢得了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入场券。虽然接下来的比赛和训练强度更甚,但齐雪婷感觉,身上的压力反倒没有之前那么大了。她们已经证明了自己。2010年,中国女子冰球队在温哥华冬奥会中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绩。2010年,齐雪婷参加温哥华冬奥会,这是她职业生涯唯一一次在奥运会场竞技。受访者供图退役后依然为冰球发光发热2011年的亚洲冬季运动会,齐雪婷在赛场上回追对手截球时晕倒,醒来时人已经被抬下赛场。运动会结束后,她首次向队里提出了退役。“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家里人也十分担心,实在没法再接着打下去了。”身体的异常其实早有征兆。早在2008年9月前后,齐雪婷就在训练中突然休克。医生告诉她,可能是训练时头部受到撞击,由脑震荡引发休克。但在当时,备战温哥华冬奥会资格赛在即,她主打后卫,能替补的队员有限,训练强度又大,她只能“一边吸氧一边比赛”,晕倒的状况频繁发生。在齐雪婷的记忆里,从第一次晕倒至2011年退役前,只要比赛强度一大,她几乎是在“上场比赛下场就吐”的状态下度过的,常常是带着眩晕在打球。“在赛场上,我只要还能看见球门就要打下去。”退役休养的齐雪婷并没有真正离开冰球。2012年到2019年,因为冰球运动员人才补充不足,几乎每逢世锦赛、奥运资格赛等备战阶段,齐雪婷都会被临时邀请回来充实队伍力量。但她的身体很难支撑高强度的训练了,每次归队数月后又不得不退下来。2015年,伤病退役后的齐雪婷再次复归,征战世锦赛。受访者供图除了应邀归队,齐雪婷还先后在哈尔滨市青队、国家青年女子冰球队和国家女子冰球队担任教练。对齐雪婷来说,这反复周折的十年,也是中国女子冰球渐渐从低谷中走出来的十年。至2022年2月,在国际冰联上注册的中国冰球参与者人数为1.34万人,其中专业的女子运动员为1761人,而在本世纪初,注册的女冰运动员仅有百余人。2019年,因备战北京冬奥会,齐雪婷再次归队。然而2021年下半年,她因伤被迫再次退役。她知道,这次就是真正的结束了,她不会再回去参赛了。2022年初,齐雪婷受邀以队陪监督员的身份服务奥运。无法以竞赛选手的身份参与,她固然遗憾,但对于这名36岁的老将来说,只要能服务奥运,不管是什么身份,她都感到非常荣幸。2月6日至7日,中国女冰比赛时,齐雪婷在奥运场馆观看了直播,虽然中国队最终无缘晋级八强,但她觉得女冰的表现也非常精彩。“尤其是对战日本时,我们排名世界二十,日本排在第六,双方实力差距很大,即便是面对强敌,中国队依然不怯场,不畏惧,拼尽全力,在比赛中抑制住了日本队的优势发挥,实属难能可贵!”作为工作人员参与奥运会,角色的转变让齐雪婷看到了为奥运会全力以赴的不仅是运动员。“为了保障一场比赛,大量人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很多你习以为常的小事,都有很多人的默默付出。”有的运动场馆每天三场比赛,最晚到晚上11点多结束,工作人员要到次日凌晨才能休息。有时候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每天都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齐雪婷希望,通过家门口的冬奥会,冰球运动能被更多的国人知道,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冰球运动很难,很苦,尤其是女子冰球。但它给你带来的愉悦、满足和成就感,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退役后,作为教练的齐雪婷在跟队员们讲解战术。受访者供图新京报记者吴小飞编辑郭懿萌校对刘越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