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本命年可以过生日吗(一手书写性灵)_重复

浙江在线7月3日讯(记者董小易通讯员王蕊江晨张颖颖陈琼)有位作家曾说,医生缓解的是身体的痛苦,写作缓解的是人心的痛苦。但也有人将两者合二为一,从鲁迅、郭沫若到余华、毕淑敏,无不如是。在浙江,就有一群医生,他们一手书写性灵,一手悬壶济世。他们怀着对生命的虔诚和敬畏,书写着

48岁本命年可以过生日吗(一手书写性灵)_重复

  浙江在线7月3日讯(记者董小易通讯员王蕊江晨张颖颖陈琼)有位作家曾说,医生缓解的是身体的痛苦,写作缓解的是人心的痛苦。但也有人将两者合二为一,从鲁迅、郭沫若到余华、毕淑敏,无不如是。在浙江,就有一群医生,他们一手书写性灵,一手悬壶济世。他们怀着对生命的虔诚和敬畏,书写着自己的医者仁心。他们笔下的美文,来自仁心。本期阅读,让我们走近身边的医生作家们。宁波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宗建平:值班日志为年轻医生指路5年前的那个大年三十,对宁波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宗建平来说,有些特别。那天早晨,急诊值班一个通宵的宗建平,拖着疲惫的身躯,迎着新年的晨光回家。坐在空荡荡的公交车里,他的思绪还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中游荡。猛然间,他听见电台里一个优美的女声说道:“人生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认识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可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这句话“击中”了宗建平,“我所有的困惑在那一瞬间被点醒。”当时,年逾五十的宗建平已有30余年的急诊科经验,但他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就是在那一刻,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30年行医路,我吃过的苦、受过的伤、遇到的痛,都值得写下来,让后辈同行不要再重蹈覆辙。”《急诊医师值班日志》这本书,便如此有了雏形。年纪大了,打字也不熟练,他已记不清多少个夜晚与假日,他牺牲闲暇时光,坐在书房的电脑前艰难码字,往往一周只能写一篇日志。中途他也想过放弃,但最终坚持了下来。就是靠这样年复一年的死磕,在开始写书的两年之后,他终于完成了这本足有80章的《急诊医师值班日志》。他把这30年来身披白衣、一路风霜的故事展现给读者。在一个个他亲手触摸过的生命故事背后,除了涉及医疗规范制度流程、法律法规、临床思维外,还有许多迷茫、经验教训和对医患关系的思考,同时还传递了身为医生的哲学科学思维,换一点“将心比心”。书里,有医生的自白。有患者时常觉得,“别听医生的,医生总往坏处说”,宗建平便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76岁的老年女性患者,眼睛患上局部炎症,由于不遵医嘱,未能及时处理,结果感染扩散到颅内,出现了脑部化脓。细菌通过血流播散到全身,出现败血症,造成全身多部位感染,导致患者昏迷不醒。“医生必须要有风险意识,绝不是在‘吓唬’患者。”这是宗建平想告诉患者的。书里,亦有医生的无奈。“最近的一个故事发生在去年国庆节,我们收治了一个下级医院转上来的患者。一番艰难的诊断后,明确她同时出现肺栓塞和小脑出血,其中每一项都可能危及生命。”难题放在宗建平团队面前,抗凝、止血,完全相反的治疗方法,如何抉择?他清楚记得自己当时的绝望,在同行微信群里发出求救信号时,医学大咖们都觉得头痛。谁都不愿意冒险。“我们常常会听到患者抱怨说,A也有风险,B也有风险,医生你让我怎么选择?你是不是在推卸责任?”宗建平说,在面对关乎生命的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抉择时,因为怀着虔诚和敬畏,因为懂得生命的珍贵,医生们需要学会放下无奈和忐忑继续战斗,也要让自己学会懂得生命的真谛:不求结局完美,只求尽己全力。他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年轻医师少犯错,让公众从真实的案例中获得健康知识。“中国人是富起来了,但一些健康知识依然不足。”《急诊医师值班日志》第一本出版后,有人评价,“书中的每个故事都直指人心,同时具有很强的科普性,值得反复品读。希望作者还能出第二部、第三部。”这些年,宗建平的步履没有停,《急诊医师值班日志》第二部正在“路上”。此外,这两三年,为让更多医师明白每个案例中的哲学科学思想,宗建平还写了一本《临床医学哲科观》,前后修改五稿,“希望对医师的培养有用”。这些平凡的医生们,一手书写性灵,一手悬壶济世,做着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事。浙大一院呼吸内科主任王雪芬:优美散文集记录生活点滴浙大一院呼吸内科王雪芬主任的办公室里,摆放着许多花花草草。在她发来的照片上,她坐在自家种满花草的露台上,周身翠绿环绕,惬意地在午后的阳光里看书,让人心生羡慕。她说自己的前世或许是一棵树,安静淡然,坐看人世起起落落。或许是因为爱花,她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我的风花雪月》的封面,便是一只佛手托着一朵莲花,颇具禅意。这本散文集是王雪芬送给自己48岁本命年生日的礼物,收录了她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随笔。从早期写作在纸上,到后来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来输入文字,这些跨越了媒介变迁的记录,让人一翻开书,便跌入到一位呼吸内科医生的生命长河中。在众多医生中,王雪芬是特别的。因为她在几乎毫无闲暇的医者生涯中,一直坚持写作、记录生活点滴。“所有写文字的人都是有倾诉欲的,我一点也不觉写作是辛苦事,有时下班回家路上,便已开始打起‘腹稿’。”王雪芬说。王雪芬是爱美之人,这从散文集的编排中便可看出——散文集分4个章节,风之影、花之恋、雪之幻、月之梦。细细品读她的散文,会发现她的笔触间充满了幽默与灵动,行文之处,皆是淡然、优雅。她在散文《清明节,怀念几个病人》中回忆病人的善良。“我们总是能听到他咳嗽好些了,疼痛好些了,人舒服些了,胃口好些了……他好些了,我们自然也高兴。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是在进展中的,他却还是说着‘好些了’。”后来王雪芬与病人家属谈及此事,才知道,病人是觉得医生已尽力了,“既然病人说‘好些了’,医生、护士就会高兴,那么为什么不说好些了,让大家都高兴轻松些呢?”《医院趣事》写于2007年,其中记载了一段轶事。“一次给成教学院的学生们上课,课间休息时,有一个男医生问我:‘发生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需要多少年?’哎哟,这个问题我还真答不上来。他也不等我回答,接着又说:‘我认为林黛玉得的是Ⅲ型肺结核,而不是慢纤空。因为她出入荣国府年方二八……’真是佩服他的认真劲。”出版这本散文,王雪芬并非为了科普医疗知识,而是为了留下时光印记。“很多记忆随着时光流逝。这本书,能让在我生命里走过一程的人,在看到过去的故事时,可以会心一笑。”杭州市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宁夫:医疗悬疑推理小说畅销网络如果说杭州市一医院有什么明星医生的话,那一定是心血管内科主任、心脏中心主任王宁夫。王宁夫之所以“红”,并不仅仅因为他医术高超,更因为他是一位“网红”作家。一提起他的笔名“安东宁夫”,医院的男医生都会搭腔:“你们在说王宁夫吗?他平时就爱讲故事,讲他以前经历过的怪事什么的。医院里的护士姑娘们,闲下来老围着他听,都听不腻。”2011年,王宁夫以“安东宁夫”为笔名,创作了第一部作品《太平间里的恶魔》,因为故事离奇惊悚,出版后一不小心风靡全国,几年来出版社已加印十多次。2014年,安东宁夫再度出版一部局中局、谜中谜、案中案的长篇悬疑小说《红石草原》。2015年,他出版了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医学悬疑小说的《安东医生诊室:蹊跷的死亡》。2016年,他出版了具有诙谐幽默喜剧色彩的悬疑小说《情囧》。今年,他有两部新的历史题材作品即将出版。9年时间里,王宁夫写作字数加起来超过200万字。这哪怕放到职业作家圈,也算是一位高产“劳模”了,更何况,王宁夫的主业是医生。医生有多忙?平时要带研究生、坐诊、查房,一天十多个手术,隔三岔五的会议,光对付这些,就够让人精疲力尽了。王宁夫的写作是见缝插针的,通常是在入睡前或早起时,“每天都很忙,但充实”。对于有倾诉欲的人来说,提笔写作是迟早的事。2011年7月,王宁夫在人人网写下了第一篇日志《停尸房里的恶魔1》。日志的开头这样写道:“这是一个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故事……因为很多情节过于骇人听闻,无法更详细地描述……”王宁夫的父亲是东北某地医院院长。从小他就对医院很熟悉,还在太平间里藏了蜡烛和玩具。这样的经历,成了他写第一部小说的真实素材来源。医院放射科王楚雄主任看了日志后跟王宁夫说:“故事很引人入胜!继续写下去,写个长篇试试在网上发表。”就这样,王宁夫一口气写了十几篇放到日志里,得到的鼓励和支持超出想象。很快,几十万字的初稿于2012年7月陆续发表在新浪和天涯文学网上,小说取名《太平间里的恶魔》,他给自己取了笔名“安东宁夫”。安东,是他出生地辽宁丹东的旧称。几个月后的一天,王宁夫刚下手术台,意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直截了当地问:“您是安东宁夫吗?你的《太平间里的恶魔》想不想出版?”“想,当然想。”王宁夫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几乎兴奋得蹦起来,“你真是出版社的吗?”2013年4月,《太平间里的恶魔》正式出版,当月再版5次,成为当年的畅销书。此后,他便有了第二部、第三部小说……“这几年的写作,对我个人影响巨大。”王宁夫说很多病人知道他写了小说,会更愿意与他交流。一方面对他治病救人的经历感兴趣,另一方面也对他书里的故事感兴趣。《安东医生诊室:蹊跷的死亡》是医学推理悬疑小说,王宁夫在里面写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疾病。“在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治疗疾病的秘方偏方,甚至是一些特效的偏方。比如小小的灰指甲,几乎是所有大医院都很难治愈的疾病。病人几十年都有可能治不好,花了很多钱又遭罪;但我这本书里,就有不用遭罪、不用花钱治好灰指甲的秘方。”王宁夫说。该书出版后,几乎有上千名病人打电话找王宁夫,询问治疗方法。“有的人治好后跑过来让我看看,我一看,哟呵,真治好了。大家都很开心。”这是王宁夫创作第三本书的初衷:“我既然是医生,又是作家,应该思考怎么把医学与文学结合起来,让读者能在看书的同时学到医学知识,特别是防病、治病的知识。类似心脏病的急救、预防,很多日常能用到的医学知识都可以穿插在故事里面。”除了写医疗类小说,王宁夫还开始涉猎历史小说,均是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创作的秘诀就是不断阅读,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王宁夫说。来源:浙江在线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