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是什么命(50岁时救下上万中国妇孺)_重复

“又有许多疲惫不堪、神情惊恐的妇女来了,说她们过了一个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断地光顾她们的家。从12岁的少女到60岁的老妇都被强奸。丈夫被迫离开卧室,怀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这是1937年12月17日,日军在南京屠城的第二天,一位美国传教士写下的日记。在那紧

84年是什么命(50岁时救下上万中国妇孺)_重复

  “又有许多疲惫不堪、神情惊恐的妇女来了,说她们过了一个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断地光顾她们的家。从12岁的少女到60岁的老妇都被强奸。丈夫被迫离开卧室,怀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这是1937年12月17日,日军在南京屠城的第二天,一位美国传教士写下的日记。在那紧张恐怖的日子里,她“倦得无法下笔,倦得无法思考”,即便如此,她始终没有逃离中国,自觉地承担了保护数万余名中国妇孺和难民的重任。她便是被国民政府授予外侨最高荣誉——采玉勋章的美国人明妮·魏特琳。也是南京大屠杀的见证者。初到中国1886年9月,魏特琳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镇。家境并不富裕的她,从小就特别懂事。上初中的时候,当别人还在靠父母上学时,她已经开始外出打工赚取学费了。正是这种独立、勤劳、勇敢的个性,注定她今后将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1912年,半工半读的魏特琳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初中和大学的全部学业,被美国联合基督教传教士公会选中,派往中国传教。这是魏特琳第一次有机会来中国。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她深深地被这个古老神秘的国度吸引。但很快,她发现中国人思想比较僵化,妇女地位低下,“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思想深入人心,女人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深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魏特琳,下决心要在中国发展教育事业,改善女子不识字的社会现象。说干就干,她立即在基督教会的支持下创办了第一所学校——合肥三青女子中学。5年的时间里,她早出晚归,宣传动员女子接受教育。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愿意走出家门,来到学校学习。1917年,魏特琳深感自身教育水平缺乏,又通过自己的勤奋苦读考入伊利诺州师范大学,进行系统的教育专业的深造。1919年,她毕业后再次回到她深爱的中国,应聘到中国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任教务处主任。这一次的到来,让她和金陵结下了长达二十年的不解之缘。在这里,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华群,寓意服务中华群众,也因此她被学生和家长们亲切地称为华小姐。因为她的到来,附近的很多女孩子走进了学堂,开始了读书生涯。她还经常鼓励女学生们要走出校园,多向邻居妇女们讲解妇女卫生知识,普及生活知识,激励她们多服务社会,为社会做贡献。此后17年,魏特琳全身心地投入到女子的教育中。为了留在中国,她甚至拒绝了未婚夫让她回国结婚的要求,毅然把所有精力和心血都放在了这所女子学院,再未谈嫁。可以说,当时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明妮·魏特琳功不可没。如果一切都这么和谐地走下去,魏特琳最终会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教育家,然而突然有一天,当轰隆隆的飞机声、震耳欲聋的炮火声撕碎了这片祥和与安宁后,她再也不只是一位好老师,更成为了女难民心中的“守护神”。灾难来了1937年8月15日,侵华日本海军航空队从日本长崎、宝岛台湾两个基地出发,跨海对南京发动了一场惨绝人寰的空袭。刺耳的警报声随即响起,整个南京上空,飞机声轰隆,百余架敌机盘旋而来,开始不断地轰炸地面。从上午到下午,整整一天轰炸没有停歇,百货大楼倒了,医院倒了,街头的杂货铺在炮弹的轰炸中也变得面目全非,只不过一天时间,古都南京就变得满目疮痍、支离破碎。街上,惊恐的人们在四处奔走,地上随处可见被炸死和炸伤的民众,炮声、哭喊声夹杂着刺耳的尖叫声不绝于耳,整个南京城硝烟弥漫、乱成一团。8月27日晚,美国大使馆催促在南京的美国人尽快撤离,否则今后发生任何意外,大使馆都将不承担责任。很多美国人巴不得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然而魏特琳却说:“很抱歉,我不能走,这里有我的学生,周围还有很多难民,我想我可以承担一部分责任!”说完她在永不撤离的声明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虽然不是中国人,却抱有一颗拳拳中国心。12月5日,国民党政府要求学校自保,另筹开学办法。金陵女子学院随即召开紧急会议,校长吴贻芳在大会上作出安排:一部分老师带领学生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也留守一部分老师,保护校产的同时救济难民。此时,身为美国人的魏特琳第一个站了出来:“我来留守,我是中立国公民,日本人不会拿我怎么样。”在她的带动下,又有几名外籍老师自愿留下来,组成驻校维持委员会。不仅如此,在她的努力争取下,美国大使馆允许金陵女校成为临时避难所,让那些无处可去的难民们有个栖身之处,躲避战火。此后,每天都有一千多名难民涌到这里,他们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甚至有很多人被炮弹所伤,伤口溃烂,高烧发炎,魏特琳不但要解决所有难民的食宿、还要承担难民的治疗,每天在焦头烂额中奔走,却从未有过一丝离开的念头。为了保护来到金陵女校的难民,她还特地命人赶制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铺在操场上,以此告诉日军飞行员,这是美国人的学校,不允许随意轰炸和侵犯。1937年12月17日,占领上海的日军兵分三路攻入南京城。国民党为了大局下令全线撤退,街上穿着灰仆仆军装的战士不断涌入中华门逃离,很快城里只剩下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残暴的日军以搜捕残余军人为由,进城后见人就杀,见女人就强奸,到处是鬼子阴冷的笑声和妇女凄厉的哭喊声,整座南京城犹如人间炼狱。就像魏特琳在日记中写的那样:“今天,世上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找到。”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便是当时的情景。甚至有日军成群结队地强行闯入金陵女校,抢夺强奸妇女,魏特琳奋力阻拦却依然抵挡不住,只能寻求美国大使馆的帮助。通过各方联系,日军终于给了魏特琳一个禁止日本兵进入金陵女校的公告。若是日军若能遵守规则,该有多好!可是他们已经丧心病狂,他们是恶魔之子。因为金陵女校救济的大多是妇女和儿童,这里反而成了兽兵发泄私欲的首选之地。尽管魏特琳已下令关闭了所有入口,但每天还是有很多日军翻墙进来,或者跳过低矮的篱笆进来。有一次,魏特琳在前院巡逻,后院就有兽兵翻墙进来,见到女人就乱摸、强奸,魏特琳愤怒地上前抢回妇女,却被日军打了很多耳光,日军想要用刺刀捅死妇女,魏特琳大声地说:“想杀他们,先从我的尸体上踏过!自始至终,她没有退缩,如勇士般誓死保护着身后的妇女。到后来,进入金陵女校的难民越来越多,教室里、操场上挤满了惊恐的中国人。很快难民间都开始流传一句话:“金陵女校有个活菩萨,专门接济妇女儿童”,以至于炮火袭来时,有更多的人挤进了校区,最高峰时达到1.3万人。这么多人的安置和保护,让魏特琳心力交瘁,疲倦至极。每天她周旋于难民的吃喝住问题当中,还要不停地出现在兽兵与妇女的拉扯当中,不断地从日军铁蹄之下救出难民,以至于她每晚根本不敢合眼,即便小睡一会儿也是和衣而睡。尽管已经倦到无法思考,但她却从未意志消沉,坚持把所见所闻全部记在日记本上,时隔多年后,这些日记被人公开,并成为日本南京大屠杀的呈堂铁证。崩溃离世1938年1月28日,日军下令关闭所有避难所,所有人必须回到自己的家中。但很多妇女回家后再次被日军蹂躏,杀害。暴行一直在持续,魏特琳不顾日军的命令,冒着生命危险,尽自己所能继续接收800多名没有家或者回过家但无法待下去的女性。每日街头都有多辆日军卡车载着中国妇女呼啸而过,车上传来妇女凄厉的“救命”声,甚至有的妇女不堪受辱,直接跳出车外,惨遭后面的军车碾压。或许是亲眼目睹了太多无辜生命的死亡,以及尸横遍野的苍夷之象,魏特琳的精神开始出现恍惚,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偏偏在这个时候,汪精卫一派跳出来说魏特琳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原来,1937年的平安节之夜,明明是一个快乐的节日,走出校门的魏特琳,在街头看到的却是凄惨而恐怖的景象,许多房子都塌了,到处是残恒断壁,一个个惊恐的妇女抱头乱窜,幼小的孩子却忘了哭,用呆滞的目光看着身边父母的尸体,这座城市如同人间地狱,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她决定再为难民们做点什么。于是,她独自一人去了美国领事馆,请求领事馆和日本军方商量,停止杀戮、掠夺和强奸妇女,没想到日军很快答应了,但作为交换条件,魏特琳必须给日军找100个女学生做慰安妇。为了大多数妇女的安全,她只好答应了,看着丑恶的日军在金陵女校用肆意邪恶的目光挑选慰安妇时,魏特琳的心也在深深地被刺痛,这些都是她用生命守护来的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在那里,她知道带走后的结局是怎样,却又无可奈何,那种痛甚至大过剐了她的肉,要了她的命,喝了她的血。因为此事,汪精卫一派在报纸中痛斥她把金陵女校当成了妓院,为日本人提供慰安妇。矛头直接对准了曾经以命救下上万中国妇孺的魏特琳。几近精神崩溃的她,在1940年4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我已经精疲力尽了,双手已经再也无法听我使唤”。也许是舆论压垮了瘦弱的魏特琳,也许是日军答应了不再强暴妇女,1940年5月14日,南京大屠杀结束后,在多方劝阻下,魏特琳终于同意离开金陵女校,回国接受治疗。但是,南京大屠杀给她带来的精神创伤又怎会被轻易治疗,嘶吼、狂笑这两种极端的声音,已经成为魏特琳记忆里频频出现的心理魔障。回到美国的魏特琳始终不愿意见朋友,不愿意去教会,她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不管我多么努力不再去想别的事,但是,我的精神似乎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崩溃。”1941年5月14日,回国整整一年后的那一天,曾救下万名中国妇孺难民的魏特琳,在家中打开煤气,仓促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在遗言中写道:“与其承受无穷无尽精神的折磨,倒不如早点死去!”或许,这是她最好的解脱。去世后,在她的枕边还放着一张早已被泪水浸透过的照片,上面是她在金陵女校和妇孺难民的合影。直到死,她仍然在牵挂着这些难民,她在最后一篇日记中写道:“如果能再生一次,我还是要为中国人服务,中国就是我的家。”魏特琳在美国清清冷冷的家中去世了,就连葬礼也是只有几个生前好友参加。然而,她的死讯一传到中国,便引起广泛关注。在美国举行葬礼的同一天,那些曾被她救过的难民自发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万人街头送葬,哭声一片,久久不绝,以此纪念这位在屠杀中誓死保护中国妇孺的“活菩萨”。如今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整整84年,那座微笑着的魏特琳铜像就矗立在金陵女校门前,它像一座丰碑,祭奠着魏特琳在南京大屠杀中为中国做出的卓越贡献。面对危险,有人选择逃离,有人选择挺身而出。而明妮·魏特琳,一个不是中国人的美国人,在生死之际,却甘愿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承担起护佑南京城老弱妇孺的责任,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样的英雄。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人道是一个对全人类的仁爱精神,它仅能在伟大而富于感情的灵魂里燃烧着。”魏特琳便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国际战士,她的身体里住着一个伟大的灵魂!她的风骨永生不灭!值此2021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祭日,谨以此文致敬和怀念明妮·魏特琳女士。来源:2015年CCTV-10播出的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中国共产党新闻:明妮·魏特琳与中国百度百科:《明妮?魏特琳》本文作者:姬维珊责任编辑:剩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