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边卷起来的人好吗(“耳廓”还是“耳郭”)

声明:本文仅仅针对本次集体记忆混乱事件做探讨,不代表认同“曼德拉现象”、“平行世界”等都市传说的科学性。最近新闻报道了一件挺有趣的事情,大概经过是这样。我且称作这个事情的主人公为“小A”。小A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他在教孩子做科学课作业的时候,有一

耳朵边卷起来的人好吗(“耳廓”还是“耳郭”)

声明:本文仅仅针对本次集体记忆混乱事件做探讨,不代表认同“曼德拉现象”、“平行世界”等都市传说的科学性。

最近新闻报道了一件挺有趣的事情,大概经过是这样。我且称作这个事情的主人公为“小A”。

小A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他在教孩子做科学课作业的时候,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耳廓”还是“耳郭”,又出现集体记忆混乱,又是曼德拉效应?

按照她的记忆,外耳道的学名应该是“耳廓”。于是,她就这么教孩子写下了答案,结果老师在改卷的时候把这个名称圈了起来。这让孩子非常的疑惑,但是孩子还是在这个答案边上写上了标准答案:耳郭。

孩子把作业拿回家,她看到以后有一些较真,因为在她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学的这个词是由广字头的“耳廓”。于是,她赶快检查了孩子的教材,结果看到教材是这么写的。

“耳廓”还是“耳郭”,又出现集体记忆混乱,又是曼德拉效应?

“耳廓”还是“耳郭”,又出现集体记忆混乱,又是曼德拉效应?

教材上当真写的是“耳郭”,她顿时感到有一点混乱,为什么和她的记忆完全不一样?她明明记得小时候查《新华字典》的时候,上面写的是“耳廓”。

于是她赶紧去查新华字典,结果发现“耳廓”这个词,在字典上也跟着消失了:

“耳廓”还是“耳郭”,又出现集体记忆混乱,又是曼德拉效应?

为了更加严谨一点,她又去查了,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

“耳廓”还是“耳郭”,又出现集体记忆混乱,又是曼德拉效应?

这一次终于出现了:“耳廓”但是从上面的解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耳廓”是非常不常用的用法。有记者在咨询了教材的编者,教材的编者也说,作为术语耳郭最常用,写成“耳廓”在语文上不一定算错,但是在科学课上是可以算错的。

【评论区那能感到有些毛骨悚然】

说实话,按照我的印象,我也认为有这个广字头。因为,在我印象中这个字非常容易错,我读小学的时候自认的并不多,语文学的比较一般。按照我的印象,我是不可能懂得写广字头的这个“廓”的,所以做题的时候,因为字写不出来会被判错。

假如当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课本上写的真的是“郭”,那么这个字我就不可能写错了,因为当时我班上的同学里面有姓郭的,这个字对我来说不要太简单。

后来,到了初中和高中这部分的内容又有学,是在生物这门课程中学习的。因为,我初中和高中的生物分数特别的高,高考生物是满分,理论上这种专业术语我是不会记错的。结果,现在就连你用拼音输入法打字的时候,跳出来的结果只有“耳郭”这个词。

如果,只是这个家长,还有我个人对于这个字的印象出现了错误。那么这件事就这么了了,我就承认一下,年纪大了有一些字遗忘了,就得了。

结果一看到评论区:

“耳廓”还是“耳郭”,又出现集体记忆混乱,又是曼德拉效应?

首先,有关注这个新闻的优质文学作者,表示在他的印象中也一直认为只有“耳廓”这个词。

“耳廓”还是“耳郭”,又出现集体记忆混乱,又是曼德拉效应?

接着又有读者说,印象中以前用的都是“耳廓”,可是现在的书上居然出现了耳郭,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类似于这样的评论还不少。

“耳廓”还是“耳郭”,又出现集体记忆混乱,又是曼德拉效应?

接下来又有教师证的持有者,并且是优质教育领域的作者表示用“耳廓”这个词都几十年了,为什么现在要改成耳郭呢?

“耳廓”还是“耳郭”,又出现集体记忆混乱,又是曼德拉效应?

在评论区里面回复最诡异的就是,这个评论者他是一个作家写书的,但是他写的新书里面用了他认为正确的词“耳廓”,被编辑根据《新华字典》修改过来了。

所以,很明显的,我们大家又出现了一次群体性的记忆错误。这种记忆错误在心理学上叫做“曼德拉效应”。

“耳廓”还是“耳郭”,又出现集体记忆混乱,又是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的最早发现者是美国一位叫做博克菲安娜·布梅的超自然现象的研究者。有一天她突然发现在电视上又看到了活着的曼德拉,可是在她的印象中,曼德拉早在80年代就死在了狱中,甚至她还记得电视上有播放过别人为曼德拉的追悼会演讲的内容。

结果她把她的记忆混乱写到互联网上以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非常多的人在网上表示,在他们的记忆之中,曼德拉确实已经死了。

这些年关于曼德拉效应,在我们国内也有不少案例,比较著名的有:

● 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大家的记忆却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 演员午马死了两次。

● 86版《西游记》中没有羊力大仙下油锅炸,但有很多人认为有这个情节。

● 真字中间是“三横”,大家记忆的内容是两横。

● 叮当猫的“当”,大家的记忆中是有口字旁,现在回看老片发现居然没有了。

【从逻辑上去分析这个事情】

假设这件事情不是“曼德拉现象”,那么我们应该会发现,以前老的图片之中应该写的是“耳廓”,网络上面后来的比较新的彩图就应该是后来教材修改后的耳郭。

但是,结果我发现在图片搜索的结果当中,老图恰恰就是“耳郭”

“耳廓”还是“耳郭”,又出现集体记忆混乱,又是曼德拉效应?

相反的年代更加新的彩图,大家却普遍写的是“耳廓”:

“耳廓”还是“耳郭”,又出现集体记忆混乱,又是曼德拉效应?

也就是说现在的网络编辑,按照他以前受教育的印象去做图用了“耳廓”这个词,可是以前老的编辑用的却是“耳郭”。在逻辑上说不过去,和我们的推断恰恰相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群体性的记忆错误?是不是真的存在着平行时空?我们的世界难道真的在某个时段被修改过?对此我只能浮想联翩!

大家又是怎么看这一次的群体性记忆错误呢,你有没有过类似的记忆错误的情况?我在评论区等大家哦。

声明:本文仅仅针对本次集体记忆混乱事件做探讨,不代表认同“曼德拉现象”、“平行世界”等都市传说的科学性。

#小学科学课本有没有写错#

#曼德拉效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