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梁骨歪了的面相(“李二嫂”的春天)

我的家乡是鲁中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全村大约有四五百人。七十年代末期,全村人基本都解决了温饱问题,除了一些特殊家庭。比如“李二嫂”家。李二嫂”是我们村的名人,她不姓李,她男人也不姓李。那为什么叫她“李二嫂”呢?还得从头说起。“李二

鼻梁骨歪了的面相(“李二嫂”的春天)

我的家乡是鲁中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全村大约有四五百人。七十年代末期,全村人基本都解决了温饱问题,除了一些特殊家庭。比如“李二嫂”家。李二嫂”是我们村的名人,她不姓李,她男人也不姓李。那为什么叫她“李二嫂”呢?还得从头说起。

“李二嫂”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一双杏眼水汪汪的,白净.细嫩的脸庞总是晒不黑。乌黑的短发用发夹別在耳后,干练而精神。衣服破旧但总是干净整齐,给人一种心清气爽的感觉。

在那时的农村妇女中,她算是人尖儿了。可她的命却没模样那么好。她的男人山子,有严重的支气管炎,什么活也干不了,成天不是在床上躺着,就是缩着脖子蹲在墙角晒太阳,喘得跟风箱似的。

“李二嫂”从小家境贫寒,她父母贪财,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了家境还算殷实.废人一般的山子。她公婆去世后,兄弟们分家,他们只分得两间破旧的土坯房,男人又没劳动能力,日子过得是一日不如一日。

“李二嫂”是个性格开朗的人,高声说话,开心地笑,很少见她愁眉苦脸的样子。成天像壮劳力一样在地里干活,回家还要照顾半死不活的男人和未成年的孩子,其中的劳累和辛酸可想而知。可从没见她跟别人抱怨,就那样一天天熬着。

她还是个善良的人,不管谁家有难事,只要能帮上忙的,决不袖手旁观。谁家婆媳不和闹矛盾,她总是劝了婆婆又劝媳妇,两头说好话。虽然人微言轻,可足见其热心肠。

有一次,她去镇上赶集,回来的路上,听到路边草丛里有婴儿的哭声。她循声找过去,发现了纸箱里的女婴。那个年代,人们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女婴被丢是常有的事。“李二嫂”毫不犹豫地把婴儿带回了家,视如己出,悉心抚养,取名英英。

她自己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儿和六.七岁的儿子,英英的到来令本来捉筋见肘的生活更困难了。一次,我去她家玩,她正把仅有的一个鸡蛋炒了喂两三岁的英英,她的儿子在旁边馋得直哼哼。她毫不留情地赏了他一巴掌。我回家说给母亲听,母亲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个好人!会有好报的!”

在英英三四岁的时候,她的男人病死了。男人在世时,村子里就有一些关于她的风言风语,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寡妇,更是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记得有一次,一个南方的相士来村里给人看相,大家都围着看热闹。那相士说:第一卦免费。急性子的“李二嫂”挺身而出。也真悬乎,那看相的竟把她的身世.家庭情况说的八九不离十。势力的相士最后还调侃她,说她鼻子有点歪,是因为她男人死后她掉不下眼泪来,急得光拧鼻子拧的。从此,这又成了一些人背后的笑料。

母亲说,山子家的也真是的,自己的命自己不清楚吗,还去算,让人家取笑。可“李二嫂”并不把这些放在心上,依旧风风火火地过自己的日子。

村里有个鳏夫,妻子病死多年。据说“李二嫂”男人在世时,他们就不清不楚,是空穴来风还是确有实情,不得而知。“李二嫂”男人死后,他们光明正大地交往起来,过了一段时间竟谈婚论嫁了。

那时,吕剧《李二嫂改嫁》正在热播,不知是谁给她取了“李二嫂”的辍号,就这样叫了起来。特别是我们这群不懂事的小孩子,每遇见她那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儿子,就喊“李二嫂改嫁!李二嫂改嫁!”她的儿子总是一声不吭地默默跑掉。

村里的许多人都在背后议论,说那个男人家就是火坑,是进不得的。因为他上有威严的老母,非常厉害,是村里有名的“母老虎”;下有六个女儿,最小的也十六七岁了,个个不是省油的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女人本来智商就低,更何况是本就心无城府的“李二嫂”了。

结婚前,单纯善良的“李二嫂”兴腾腾地把所有家什都搬到了男方家。他们的婚礼如期举行。我们小孩子成群结队去看新娘子,想讨块喜糖吃。糖块对那时的孩子来说可真是奢侈品,一听到谁家办喜事,跑得比兔子还快,都想多讨几块糖。

当我们气喘吁吁地赶到男人家门口时却被拦住了。男人的母亲拿把椅子坐在门口掉眼泪,说:“都回去!来起什么哄!俺是没办法,俺儿媳妇要是活着就好了!”我们都吓得面面相觑,灰溜溜地回去了。

回家吃午饭时,我把要喜糖的经历说给母亲听,母亲叹了口气说:“这娘几个的日子以后该怎么过!”

正如母亲所料,“李二嫂”在男人家没好日子,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终于有一天大战暴发。老太婆和她的孙女们把“李二嫂”母子打得头破血流,把她们的被褥和锅碗瓢盆都扔到了大门外。而那个男人却早已吓得躲了出去。伤透了心的“李二嫂”带着孩子又搬回了她们那摇摇欲坠的小破屋,和那男人彻底断了关系。

“李二嫂”依旧和从前一样,收拾的干净利落,高声说话,开心地笑,从不在乎有些人对她的飞短流长,冷言耻笑。

每年的清明节,她总要在那窄小的院子里架上高高的秋千,大半个村的小孩都聚集到这里轮流荡秋千。她的儿子从不计较哪个孩子曾骂过他,总是来者不拒。她的大女儿担当起送秋千的职责,让我们荡得又高又稳。此时,是她们家里最热闹的时刻。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们那两间小破屋终于倒塌了。早有警觉的“李二嫂”拉着孩子们提前跑了出来,逃过一劫。村主任把她们安置在了生产队闲置的两间仓库里。从此,仓库成了她们母子四人的家。

大约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李二嫂”的大女儿出嫁了,“李二嫂”也经人撮合嫁到了外村。听村里人说,这次“李二嫂”找的男人忠厚老实,从小父母双亡,无兄弟姐妹,一直未成家。“李二嫂”嫁过去后,男人对她和孩子非常好。

记得有一次姑妈来我家,跟母亲说,几天前她去集市上买猪娃,碰见“李二嫂”和她现在的男人在卖猪娃。“李二嫂”对男人说:“这是俺以前的邻居,便宜点卖给她吧”。憨厚的男人言听计从,爽快地答应了。姑妈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到了最好的猪娃,高兴的直夸“李二嫂”。

那时的我已稍懂世事,在旁边听到姑妈和母亲的谈话,不由地替“李二嫂”感到高兴。

苦命的“李二嫂”终于迎来了她的春天。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