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不要学易经(道教 庄子)_重复

01用鲲鹏与小虫对比,庄子到底想说什么?那些认为老庄都是“避世之法”的人都错了!真正的《庄子》讲究的是“大开大合、奋勇进取”的豪迈气象,想一想开篇的“鲲鹏寓言”:北海之大,岂是囚我之地?人间虽难,也要

一般人不要学易经(道教 庄子)_重复

01 用鲲鹏与小虫对比,庄子到底想说什么?

那些认为老庄都是“避世之法”的人都错了!

真正的《庄子》讲究的是“大开大合、奋勇进取”的豪迈气象

,想一想开篇的“鲲鹏寓言”:

北海之大,岂是囚我之地?人间虽难,也要不停地进取、超越——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像鲲鹏那样的庞然大物,都要抛却所有杂念、障碍,潜心去追求“逍遥”的大道;自诩为“智慧生物”的人类,难道不更该如此吗?

以我对老庄哲学浅薄的了解,《庄子》的确是跟《周易》一样微言大义,飘渺奇绝的哲学巨著,我们今人难以料想的奇绝脑洞,对于他来说就如信手拈来一般。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中国文人的写作手法,也就是“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或者“虚指”,眼前的故事、名号、景色并不是他们想要表达的重点,重点是这个故事背后深藏的寓意。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安徽滁州?醉翁亭

《庄子》这样的寓言书,其魅力就在于曲折委婉地讲述人世间的、宇宙间的“大道”,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关于宇宙的终极秘密,没有人会非常直白地指出来。当然,《庄子》中的寓言也只是让人们悟道的“法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能借此走入“追寻大道”的法门,那么就算忘了庄学也理所当然。

所谓“大辩不言”:

世间人们应该奋勇追求“天道”,而不是执着于庄子的学说,

庄学因为天道而生,自然也因天道而死,惟其如此,才能永恒。

你有慧根,你就顿悟;你没有慧根,那就等机缘成熟了再“悟”吧!

中国传统文化很少态度强硬地“强买强卖”,一切靠的就是个“缘份”,缘份到了,你就会遇到那本书,而书中的寓言故事正好能解决你人生的终极疑问。

《庄子》中的道理,从来都隐藏在故事之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鲲在现实中的原型是不是抹香鲸?它以什么为食,那片海域的小鱼小虾够不够它一年到头都不饿着?它在那里没有天敌,是不是就可以任意繁殖了?……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这些问题都不是庄子讲这个故事的初衷,他的初衷大概是:以鲲鹏这两种巨大的生物,蜩与学鸠这两种微小的生物在对比之下,引出自己的观点:

人生无常,每种生物都有特定的寿命和能力,但在有限的寿命和能力范围内,如何才能逍遥地看待这世间的生死,超越这世间的生死?

庄子的答案是:通过大小的对比,认清自己的本质,明了自己在整个自然界,甚至整个宇宙里的位置,从而能以清醒的头脑和勤奋的行动去追求更高远的境界,也就是

所谓的“知己之道”,然而这还是第一步,最终的智慧,来源于探求“天之道”的不懈努力。

以上种种颠覆性的观点,来自我最近看的一本书:《人生无意读庄子》。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本文作者陈可抒,是一名毕业于北大的青年学者,对中国古典文学和诗歌有很深的见解,他还著有《海子抒情诗全集》等作品。

第一篇《逍遥游》里鲲鹏体现出的不断进取的气象,奠定了《庄子》一书讲述“治世之学”、“处世之学”的整体基调,接下来的三个部分,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建设性意义。

02 谈论八卦之事,能让我们更接近“真理”吗?

“未知之事,非我所议。”

《逍遥游》中,庄子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灾害、恶疾)而年谷熟。”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山西省临汾市?姑射山仙洞沟 无人机航拍画面

吕不韦所著《吕氏春秋》也有记载,说尧为广招天下贤士,来到此山拜见了四大贤人,他与鹿仙女在这里与相遇,并结为夫妻。

对于这些神话传说,肩吾听了大摇其头,而连叔则对他进行了两重批评:

1、对于未知之事没有心怀敬畏,只是以自己的角度武断下结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一个杀猪的肯定对律师讲话的腔调感到不适应,一个程序员可能对小提琴手对琴弦的挑剔无法理解,生于现代社会,我们更有千万种可能遭遇到我们“认知领域”之外的事情。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张铁林、宁静主演《吕不韦传奇》剧照

但,只是因为不在自己的领域,那件事,那个传说就一定是错误的吗?一个人的知识再广博,与宇宙相比又该多么渺小呢?没有探明之前,我们至少可以对未被证实之事多一份敬畏之心。

2、看待问题的标准过于单一、心胸不够开放:

有时候,就算别人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你又有智慧去判定它的真假吗?说不定别人的答案,也是基于偏见、巧合而得出的呢,若智慧不够,陷入无意义的争辩,提出一个又一个“隔靴搔痒”的问题又如何?

言论或争辩并不会使得一个人的智慧增长,反而会使人愈发陷入迷惑;

而世间的大道并不会随着言论而产生更改,它一直都会存在于那里,只有通过默默地参悟才能获得。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所以庄子说:莫陷于学,莫陷于言,莫陷于争辩。

不陷入任何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式,用一颗开放的心去看待万事万物,一件事既然自己不了解,就没必要去争辩了,外物也并非完全与“我”无关,外物的“是”是帮助我们体悟天道的途径,外物的“彼”我们没必要过多纠缠,无谓地消耗心神,不是权宜之计,也不符合天道。

我们就这样与外物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来了便体会,去了便忘记,不执著于某个物品、某个境界,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03、不妄知,不妄随,才能韬光养晦,所谓“葆光”

大家都知道,植根于中华文化中的道家最尊崇的是养生,而《庄子?养生主》的主旨就是“葆光”:如同在一个黑暗的隧道中,保有一份“由内而外”的光芒。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这份光芒何等珍贵?我们千万不能让外邪之物吹灭了它,所以人是需要有作为的。经过我们对生活态度、生活规律的调整,让健康不过分透支,情绪不过分消耗,一个人的心神与肉体才能维持在一个中正的状态,从而全心全意地追求“天道”。

庄子把人的自我比喻成晦暗不明的“影子”,将遥远的天道比喻成“梦境”

在梦境的诱惑下,人有意无意地开始追寻;可惜在命运的牵引下,人们有时候奋勇向前,有时候又停滞不前,

不过这种方式并不是“错误的”,停停走走,一会儿坐下,一会又立起,像个影子一样随物而化,我们就在其中探究真理,寻找自我。

唯物辩证法说: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光明与黑暗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相互转化中……

即使偶尔有曲折,有退缩,甚至一部分倒退,都是历史进程中的正常现象,人们追求“天道”也是这个道理。

庄子认为:天为督脉,人为旁脉;我为督脉,王为旁脉。

“督脉”是人体最重要的两条脉络之一,在这里指处于中心、较为重要的部分:与天道相比,人道需要让位,但与王道相比,人道又更为重要。

所以庄子劝人远离庙堂的繁忙,从而保全自己,延长生命的长度。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在《秋水》篇中,庄子说自己宁愿“曳尾于涂中”,也不愿去当楚国的高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与其受到各种束缚,去追求爵位,承受“伴君如伴虎”的牢狱之灾,还不如安于贫贱,或者在乱世中苟且谋生。

原文翻译过来是这么一个“泥中龟”的故事: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去邀请,说:“要以国家政事让先生操心了。”庄子持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死了三千年了,大王用巾盒珍藏在庙堂之上。请问这只龟,是宁可死了留下骨甲而尊贵呢?还是愿意活着在泥里爬呢?”两位大夫说:“当然是愿意活着爬行在泥涂里。”庄子说:“那就请便吧,我将爬行在泥涂里。”

庄子的学问很深,但他当过最大的官,只是宋国地方上的“漆园傲吏”;

而在道教文化里,庄子被尊奉为“南华真人”,此号出自唐玄宗,而《庄子》一书也有别称为《南华真经》,为道教重要典籍之一。

这个典故在后世被很多人引用,例如曹操的儿子曹植:“假灵龟以托喻,宁掉尾于涂中。”(《七启》), 陆游的《长饥》:“早年羞学立仗马,末路幸似泥中龟。”,以及宋朝杨亿的《偶作》:“只羡泥涂龟曳尾,翻嫌雾雨豹成章。”

04、结尾:平衡“入世法”与“出世法”,以修“心斋”

后世文人对于“泥中龟”的众多引用,代表了他们对于庄子思想的推崇,与此类似,庄子还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样的观点:也就是不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世俗间并不恒长的知识,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追寻“天道”上来,才是最划算,也是最永恒的。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安徽蒙城:庄子祠堂

也许在那个年代,士大夫们的想象力就是这么令人叹为观止吧!

听了梁冬老师的《梁注庄子》系列课程后,感觉庄子的许多理念有非常强烈的“未来感”,难以想象当时的他,到底是看到了什么事物,生活在怎样一种开放的社会里,才会产生如此超前的理念?

就当庄子是前世修为深厚,才能悟得如此无上妙法吧。

《庄子》中也提到了许多孔子及其弟子的公案:不饮酒、不茹荤腥是为“身斋”,而保持心灵的清净,则为“心斋”,即“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坚定心智,虚而待物,不使诸多荧惑之声接近我们的心灵,才是追求天道的前提。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而现代科技的发达,让我们离自己的“清净之心”越来越远,我们迷失在一个个荧光屏里,被无数APP占据了心智,从而迷失在享乐的声色海洋里,“心斋”的境界更是远在天边,甚至被抛到九霄云外。

俗世中人当然可以追求“世间法”,否则连饭都吃不饱;但如果在这之上,还是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追求那永恒的“天道”,或者说,

在钻研“世间法”的过程中,用一颗清净、利他的心,也能在“出世法”上获得一定的成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也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广东省韶关漕溪南华寺浮雕

你看,

中国文人喜欢的“儒释道三法”其实并不完全是“出世之法”,

庄学与佛学、禅道也都有入世的成分,或是入世寻求“普度众生”,或是借由人身“参禅悟道”,

没有自己这一副“躯体”,后续的一切就如同空中楼阁,
所以保重身体,养蓄心神,也是很重要的。

也希望大家能从我解读的《人生无意读庄子》一书中,汲取当下自己最需要的养分。

非常感激庄子这位战国的大哲学家,用超前的观念为我们这个时代指出了一条“修行之道”,也许,庄子的前世曾是一只翩跹的彩蝶,曾在花丛中自在、逍遥地飞舞,流连之际悟出了许多道理,才在这一世为我们带来如此高深、瑰丽、梦幻的寓言故事集吧。

年轻人不要学《庄子》!里面都是消极避世的态度,真的吗?

文章发布出来有点晚了,如果此时有执着希望你放下,如果没有,那就更要早些休息,保养自己的身体了,大家晚安。

#头条品书团#

#翘楚读书会#

@睡得香少女与呼噜先生

85后天蝎女,现居一个产螺蛳粉的南方小城,希望用自己对书籍、影视剧的解读,陪伴大家度过一段温暖的旅程。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 初学者怎样看懂易经(零基础如何快速读懂)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周易就像一座奥秘的殿堂散发着奥秘的幽光吸引着猎奇的人们去探寻其间的秘密许多人就是走进它也很难进入其间更不要提登堂入室了无奈只要折返而回周易古文...

    易经 2023-01-11 14

  • 出自周易的成语(易经中的十条成语)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源头蕴藏着中国文化的密码是中国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原典据统计易经中包含了现在使用的成语200多条这些成语是对易经智慧的高度凝练...

    易经 2023-01-11 10

  • 梅花周易心易触机占断口诀

    何谓心易触机占法盖周易梅花数占筮贵在灵变不要过于拘泥易理格式这时就需要外应来作为辅助灵机占断的因素不同的人占出同一卦断卦的结果不一定相同往往取决于求筮人的性别神...

    易经 2023-01-11 6

  • 周易爻辞解释(阴爻与阳爻的象征意义)

    要真正读懂易经须解决卦爻辞应如何断句标点以及怎样理解释读的问题作者尝试运用音韵语法义理象数考证占筮多元结合的方式并利用近年出土的简帛材料对周易卦爻辞重新进行标点...

    易经 2023-01-11 32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