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译注周振甫(中国人的时间哲学与)_重复

作者王富鹏内容提要红楼梦中的节日庆贺四时意象以及石头历劫和贾府的百年盛衰等都表现出时间和生命的循环性作者对小说叙事的安排也是依照这些循环进行的因而小说的深层结构也呈现出大小循环相互嵌套的状态这种结构的形成

周易译注周振甫(中国人的时间哲学与)_重复

  作者王富鹏内容提要红楼梦中的节日庆贺四时意象以及石头历劫和贾府的百年盛衰等都表现出时间和生命的循环性作者对小说叙事的安排也是依照这些循环进行的因而小说的深层结构也呈现出大小循环相互嵌套的状态这种结构的形成与中国人独特的时间哲学有关小说结尾处的沐皇恩延世泽兰桂齐芳恰好说明了中国式悲剧的特质这种结束于循环未止之处的处理方式非常符合中国人对时间生命和天道的认识

  关键词叙事结构时间循环生命循环天道循环中国式悲剧一三位一体的时间循环生命循环与天道循环1时间的发现与天道循环时间是什么先民是如何发现时间的在先民心中时间又是什么样态是线状是块状还是模糊一片假如是线型的那么到底是直线是曲线是弧线还是环线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的时候他意想中的时间一定是条一去不返的直线从早到晚在田里耕作的农夫看到的是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在他们心中时间的样态也许应该是环形的线而且具有循环不息的性质先民就是这样通过观察天地自然的变化发现了时间的存在并形成了时间循环的观念周易系辞下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农作现象又进一步强化了先民时间循环的观念吴国盛先生认为生命的循环观必定会导致时间的循环观3有学者认为许多在不同程度上创造了伟大的古代文明的民族都持有循环的时间意识4亚里士多德说时间本身也被认为是一种循环人类的事情以及一切其他具有自然运动和生灭过程的事物的现象都是一个循环把事物的产生说成是一个循环就等于说时间有循环5文化人类学家埃里阿德MirceaEliade在他的名著宇宙与历史永恒复归的神话CosmosandHistorythemythoftheeternalreturnHarperBrothers1959中仔细考察了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玛雅在内的古代文明和原始文化认为它们普遍存在循环观念6太阳东升西落草木春荣秋枯气候寒来暑往这也许就是人们最早发现的自然规律这种自然规律就是天道在先民心中毫无疑问它是永恒的循环不息人们从最易感知的东升西落春荣秋枯等自然现象不但发现了时间发现了时间和生命的循环还发现了天道的循环往复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天道与时间生命就是三位一体的论语阳货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7在孔老夫子看来时间四时生命百物与天道就是一体的

  中华民族积淀着特别浓厚的历史意识历代王朝兴衰更代一治一乱不曾移易这既是历史的规律同时也是不可逆遏的自然规律循环不息的天道孟子早就总结出了这个规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人得平土而居之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天下大悦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8他坚信五百年必有王者兴9从孟子对历史一治一乱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这循环的天道最终还是表现为时间的循环天道循环与时间循环也许在古代中国人的心里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当中有关这种循环观念的文字随处可见桓宽盐铁论水旱云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天道然殆非独有司之罪也10史记天官书云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11国语周语上云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12独立不改周行不殆13无往不复14的天道循环观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新的思想的生成点也会被一些人用其他理论作出更加缜密周详的解释在某种意义上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成熟并融合在一起的阴阳五行学说就为天道循环的观念提供了动力学的支撑

  在时间生命历史天道循环观念形成的过程当中先民们自然也会思考支撑这种循环的基本动力到底是什么阴阳二气的对立转化盈虚消长就为此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这种对立者不停地相互转化的思维模式对世间万象的解释辨证而又圆通天道循环的内在动力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阴阳二气转化不已天道循环永不停息对立者可以共构互殊者可以相通内中和而外两极15最初本为描述自然规律的天道循环经过西汉一些人的阐释不但强化了其历史和政治的内含还使之具有了人伦道德等多方面的意义礼记乐记云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16至此天道循环具有了涵括一切至高无上的地位

  虽说中国古人比较普遍地接受时间循环的观念但对时间的直线延展也有明确的认识孔子的川上之叹即是如此中国古人滴漏和燃香计时的方法就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时间直线延展的特征且具有不可逆转的趋势具体的生活方式是促使人们产生与之相关的观念的直接原因再者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就每一个体生命来说都不可避免地会从幼到壮到老直至死去这不可逆转的生命流程很容易让人们感觉到时间矢向的线性特征

  时间矢向的直线性与循环性一样都是中国古人重要的时间观念先民们是如何梳理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时间观念的呢以年度为周期的节日的出现就很轻易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节日既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创造也是对时间的创造节日既是调节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两种看似矛盾的时间矢向的最简易的方式用节日把时间切割成一个个线段再以一年为周期不停地循环重复这不但把时间变成了容易测量的一段段直线而且也标示出了时间周而复始的循环性年复一年的节日狂欢不但说明了时间的两种特性而且还把两种时间观念成功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相互包容的关系二者之间包容被包容的关系是多层次的以年为单位时间的直线型积累如果从更大的时空观念着眼其上还有更高级的时间循环三十年一甲子百年五百年等等每一个相对高级的时间单位相对于其下的时间单位而言都是一个循环也即是说低级时间单位的直线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一个循环就像人在地平线上向东看其视线是一条直线但视线向东无限延长却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循环

  古代中国人最突出的时间观念是循环性的整体上的时间循环制约着局部的时间直线这样的观念一旦形成与之相应的历法也就出现了吕氏春秋贵因云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推历者视月行而定晦朔17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颁布四分历正式用干支纪年这种循环标度体系与今日公历计年的线性数字体系的区别不仅在于一个是循环的一个是线性的而且在于每一个干支本身都是有意味的十个天干显示的是生命生长盛衰死而又生的变化过程十二地支被对应于一年十二个月的物候变化也是描述生命的一般生长收藏序列18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法它不但把时间的直线性统合到了时间的循环性当中而且还把生命的循环与时间的循环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融合在了一起同时又隐约地向人们提示着其背后所蕴藏的天道循环如此时间循环生命循环天道循环的三位一体时间的直线性和循环性统合就实现了实物化的呈现六十年一甲子这一句表面上非常简单的陈述所涵蕴的何止是时间的循环总之这一历法形象地说明了历史的变迁朝代家族的兴衰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时间问题无论历史循环生命循环还是天道循环终归都表现为时间的循环

  2岁时宗教人事与天道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王朝各自都有其特定的生命运程一个人的生命运程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时间问题出生的时间固然很关键日后的某些时间节点对其命运也有重要的影响中国人相信天人感应理想的状态就是要顺天应时天人合一要做到顺天应时首先就必需了解天时

  在古人心中时是宇宙间神秘的秩序和趋势有好有坏就如河水有涨有落不同的时段会有不同的价值不同的时辰有其所宜所忌的事情因此人们非常重视对时的选择做事会刻意追求恰当的天时以求趋利避害时期也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止也19时者期也阴阳消息之期也20作为个人只能遵循其间的规律对时的把握是事情成败的关键古人在生产和生活中非常重视的几个岁时节令其实就是一年当中特别关键的天时是建立在自然节律之上的关键节点也代表了宇宙间的一种神秘的力量中国古人对天象节气与人事之间的关系比较熟悉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21上古时期人们由于对宇宙间自然力量的崇拜岁时节令往往都带有原始宗教的意味汪天文先生认为时间观念直接是宗教信仰的柱石22就时间体制来说原始的岁时观念在春秋战国阴阳五行思想的浸润下其宗教的神秘解释更加圆满其具体活动内容也愈益系统规范在天文历法有了明显进步的情况下时序得到整饬传统的岁时祭祀被整齐地编排在四时月令之中人事严格对应天时四时八节的祭祀活动依据日星的位置神灵的属性物候情况音律时数等安排相应的服色居室饮食及祭祀仪式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都记录了这样的时令安排23人们试图与神秘力量进行沟通的宗教祭祀活动都在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上举行岁时祭祀是古人每年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大多数传统节日的真正起源

  一年之中的岁时节令看似是一个时间的秩序一种自然现象其实也是一种社会秩序中央政府甚至会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这种事情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4周礼春官占梦云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25岁时节令是古代历法制定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历法也一定会把一年之中的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都收纳进去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体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乃至国家的一些重大活动的安排也都要依据历法这个完整的时间体系帝王获时于天然后颁布历法授时于民是人间时间的掌有者历法是人与天沟通的结果也使人与天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

  通过一本皇历人们也就掌握了神秘的时间和天道大大小小各种活动也就可以做到依循天时了战国时期出现的日书是一般百姓日常生活的行动指南从岁时月讳到日禁时间段落的由粗到细反映出民众时间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日常时间的生活状态26节日祭祀虽然首先是为了愉神但也不乏人事的功能节日聚会可以调节人际关系甚至还可以实现沟通政府与百姓的目的按照历书安排事务本身就是对天时天道的敬顺

  顺天应时效法天地自然之道这种思想在古籍当中随处可见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7吕氏春秋圜道云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28易传文言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2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30天行有常之常就是天地间永恒的道顺之则生逆之则亡帝王顺应天道为法于天下则能致太平可传于后世31普通人顺应天道则幸福安康

  天地宇宙是永恒的也是流变的宇宙大化也大化流行盈虚成毁生生不息是旺盛的生命之流周易系辞下传曰天地之大德曰生32是什么导致了这永恒的变易和流行是宇宙间的一种神秘的力量是阴阳二气的相互摩荡阴阳二气摇荡感发此消彼长化生万物万物虽有生死而宇宙却无死而有生在道家看来死只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仍然处在天地宇宙这个生命之流当中在洒脱的庄子看来死如游子返乡死亡是对本体的回归老子云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33反即是返返回到生命本原当中所以死不是绝对的它只是宇宙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生和死只是充溢于宇宙间的阴阳二气的聚合和分散天地宇宙是一个生命之流无所不包循环不已这也是永恒的天道

  二时间循环生命运程与小说的深层结构1节庆叙事的时间循环与贾府及众人的命运流程岁时祭祀和依时生产是古人一年当中重要的生活内容依时祭祀敬天礼神和耕作也是人与天地鬼神的对话和对天道循环的敬顺红楼梦中贾府诸人于四时八节进行的隆重而严肃的祭祀和庆贺其实也是对神秘的时间秩序的依顺对天地神灵和远祖近宗的礼敬红楼梦写到的岁时节日很多几乎传统所有重要的节日都曾写到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腊八节和年节等等还有其他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节日小说也曾述及尽管所有这些节日在小说当中并不是每年全部被描述一遍但这些节日本身的年度循环性已经给人们造成了年复一年的时间循环的暗示贾府以及红楼诸人也就在这年复一年的时间循环中走向了他们命运的劫点完成了各自生命的循环小说作者也在循环往复的节庆活动和生活琐事的描写中建构了一个宏大的文本结构

  甲戌本脂批云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34元宵和中秋是作者建筑小说结构的两个最重要的节日各自都有起有结在巧起妙结之中展示了贾府这个生命体的时间和生命的循环性中秋的结构意义脂批已说明白勿庸赘叙以元宵节为例第一回写到甄士隐家的元宵节这是小说入话中的内容这虽然不在小说的主体故事当中却对主体故事有着提掇说明及哲学统摄作用第十七至二十二回写元宵节元妃归省此时贾家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盛极一时第五十三和五十四回也写及元宵节但这次元宵节只是作为年节的一部分或尾声来写的远远没有元妃归省时热闹不但如此此时的贾府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财政问题这在第五十三回乌进孝交租时贾珍贾蓉父子与他的谈话中已经明确交待此时的贾府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最后一次写元宵节是在第九十六回此时元妃已逝只一句灯节底下虽有旧例家宴大家无兴也无有可记之事第1321页红楼梦主体故事中的三次元宵佳节非常清楚地展示了贾府由盛而衰的转变这既是一个时间循环同时也是贾府命运的盛衰循环三次元宵节在小说叙事中的结构作用也就非常清楚了在时间和生命的循环当中小说叙事深层结构的循环特征也显示出来了

  在小说描写的所有节日当中作者隆重推出的有四次这四次详细描写的节日在小说的整体布局当中有着起承转合的结构作用第一个是第十七至第二十二回的元宵节元妃归省此时贾家正处在极盛之时第二次是第二十九回的端午节应元妃之请祈福禳灾小说写到贾母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清虚观打醮在传统习俗中五月被认为是恶月毒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元春之所以要打平安醮显然是她心中对贾府以及她个人的命运有一种深深的忧虑第三次是第五十三至第五十四回对贾府年节的详细描写这次年节粗看起来虽然仍显富贵煊赫如前所述实际上作者已经明确地写到了贾府入不敷出窘境年节是除旧纳新交替转折的关键的时间节点就小说的描写来看这次年节也是贾府由盛而败的重要转折点第四次是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中秋赏月贾府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热闹甚而至于贾母听笛落泪众人没了兴致都睡去了只有黛玉和湘云二人冷冷清清地吟诗联句脂批云总写出凄凉无兴景况来35隆重推出的这四次节日以春始以秋结明显有春秋代序之意春生秋煞起承转合本身就意味着时间和生命的循环可以看出作者以时间循环和生命循环来结构小说的用意

  2小说中的季节循环与红楼故事的四时意象红楼梦的季节叙事是在两个意义上使用四时转换的其一是依照自然的一年四季的时间推移依次叙事其二是把家族的盛衰变迁转化为四时意象进行叙事

  第一个意义上的季节叙事容易理解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时间和小说的叙事顺序推进从红楼元年石头历劫开始直至宝玉出家石头回归山下大约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每个人的活动都是这样在年复一年的四时循环中不间断地进行着红楼人物的生命也都在这大约二十个连续不断的四时循环中由幼年到壮年或由壮盛到衰老小说在时间地点年龄等方面常显得不太经意以至发生一定的错乱但对四季的描写却了然胸中极少错乱生活的流程不管怎样流淌都是在四季的背景下进行36小说叙事沿着自然时间的流动依次向前铺叙小说的叙事结构也就相应地依照着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往复循环形成了

  第二个意义上的季节是意象式的意念式的其季节叙事所形成的文本结构是宏观的整体的二知道人说梦云红楼梦有四时气象前数卷铺叙王谢门庭安常处顺梦之春也省亲一事备极奢华如树之秀而繁阴葱笼可悦梦之夏也及通灵玉失两府查抄如一夜严霜万木摧落秋之为梦岂不悲哉贾媪终养宝玉逃禅其家之瑟缩愁惨直如冬暮光景是红楼之残梦耳37作者为了营造家族盛衰的四时气象特别注意四时景象与盛衰事象的配合以及季节性情节安排的相对集中尽管四时气象的春夏之交秋冬之交等在情节链上断于何处不同人的理解会稍有不同但大致不会相差太远由盛而衰的变迁与春夏秋冬四时的对应关系大体上也比较清楚大约小说第一至第二十回前后为梦之春其后至第五十三回为梦之夏第五十四回之后为梦之秋冬

  在小说的梦之春梦之夏的叙事过程中也多次述及秋冬甚至还有不少冬景的描写而梦之秋冬也有发生于春夏两季的故事叙述在这些地方作者通过人物活动气氛的渲染来控制叙事在严冬时节可以创造出热烈如夏的叙事基调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和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作者就是在风紧雪飞的严冬让红楼众钗迎来她们生命中欢乐的盛夏和大观园最辉煌顶盛的时刻同样作者也能通过叙事基调的掌控在春光明媚之时写出凄凉衰飒之气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作者即于春光烂漫之时营造了一片凄楚哀婉的萧瑟秋意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拘泥于实际的季节景物与家族盛衰人情世态的完全对应因为他还可以通过人物活动氛围的渲染等来营造家族盛衰的四时气象达成叙事基调与家族盛衰的协调

  另外作者在为人物命名时也渗透了四时循环的意识贾家的四个小姐深层意义是春夏秋冬的象征意义元是起是始是发源迎是应是承是继续探是叹是变化是转折惜即息是合是结尾春天是启夏天是承秋天是转冬天是合38作者给贾府四位小姐的命名和命运安排也寓含了四时的循环和盛衰流转同时也显示了小说起承转合的深层叙事结构

  小说把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意象化为春夏秋冬的四时循环实际上也就把时间循环与生命循环一体化了作者如此处理正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把时间循环生命循环与天道循环一体化的哲学精神这里的生命既指每个生命个体的生命也指一个家族的命运时间循环生命循环与天道循环的一体化自然也就衍生出中国哲学的天人感应感通的观念余嘉锡先生指出春生而冬死夏乐而秋刑其取义何也曰此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其因四时之序而配以人事则古者天人之学也39红楼梦当中的四时景象与世态人情之事象的对应配合所形成的四时意象应该说与天人感应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40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中对此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夫喜怒哀乐之发与清暖寒暑其实一贯也喜气为暖而当春怒气为清而当秋乐气为太阳而当夏哀气为太阴而当冬四气者天与人所同有也非人所能蓄也故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人生于天而取化于天喜气取诸春乐气取诸夏怒气取诸秋哀气取诸冬四气之心也春主生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41这一思想强调的是四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强调的是人应该应天因时之化42气之动物物之感人陆机语理之常也春夏秋冬四时物候的变化自然会造成人们喜怒哀乐四气的波动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总与世态事态相应二者常常联类而及曰世态人情或人情事态作者把贾府由盛而衰的世态人情按照春夏秋冬的四时运转组织成一个循环的叙事结构是与时间生命和天道循环一体化的中国哲学在深层结构上相通的

  红楼梦的主体故事从总体上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四时循环再细分这个大的四时循环当中还有很多个小的四时循环梦之春夏秋冬当中又各有数个小的四季循环甚至作为入话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这一故事就有一个完整的盛衰四时循环故事开始便是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第7页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第12页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因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第15页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第16页从作者明确交待的具体日期可知这个故事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四时循环从小说叙述的时序和景物的变换也可以判断梦之春夏秋冬每一个阶段都经历了数个完整的四时循环

  这些嵌套在一起的大大小小的四时循环也是形成红楼梦叙事循环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种循环结构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哲学有关时间生命和天道的基本精神

  3石头与百年贾府的时间和生命循环总体来看石头的故事共有三个阶段女娲锻炼之后被弃置于虎啸猿啼的青埂峰下日夜悲号静极思动凡心日炽被带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受享几年劫终之日复还本质重又回到其出发地青埂峰下三个阶段所呈现出的物质形态分别是顽石宝玉顽石物质形态的变换不但呈现出一个闭合的结构而且三个阶段所构成的整个时间过程也呈现出一个明显完整的循环石头故事中所谓的几世几劫的概念源自于古印度宇宙由成到毁一个循环为一劫成毁往复劫劫相续循环不止时间显然是循环式的古印度的时间循环观念随着佛教的传入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更加强了中国文化固有的时间循环意识

  与石头故事时间的循环性相对应贾府百年的时间也呈现出循环的特征小说第五回作者借宁荣二公之灵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第7980页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时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第169170页这两段话传达出了这样的意思贾府赫赫扬扬已将百载运终数尽周而复始这是一个以百年为周期的不可更易的盛衰时间循环

  在中国人的文化和意识当中百年既是个体生命难以跨越的寿限也是家族兴衰成败的一个周期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43一般来说古代人口增殖情况大约二十年为一世五世也恰是百年总之在中国文化当中天道循环人事变迁百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循环周期是一个具有极限意味的时段在红楼梦当中百年意指一个家族兴盛衰败的周期也是这个大家族一个完整的时间和命运循环

  从小说的叙述来看除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石头故事与红楼故事两次明确的对接之处石头故事还与百年贾府最后二十年的红楼故事多次发生交叉如第八回宝玉与宝钗比通灵第十七十八回元妃省亲时石头现身第二十五回癞僧和跛道擎在掌上一番持诵第九十四回石头预知祸事提前离开了贾府等等两个故事的交叉也可以说是石头与贾府的时间和生命循环发生了交叉

  百年贾府与石头的生命和时间循环以及两者的交叉扣合深刻地影响了小说的深层叙事结构两个故事的几个接榫之处很清楚地显示出作者结构文章的刻意

  三红楼梦的时间循环与中国式的悲剧红楼梦中存在着不同的时间系统不同的时间系统不但同时呈现出循环的状态而且不同系统的时间循环还都呈现出与生命循环乃至天道循环的一体化这些不同的时间循环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或包容被包容的关系石头故事的时间循环最大其次是百年贾府的时间循环再次是红楼梦主体故事的四时意象第四是岁时节令的循环这四层大小不等的时间循环形成依次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小的或其他形式的时间循环和别的时间形式但总体来说循环的时间形式是最主要的也是最突出的它从整体上奠定了小说基本的和深层的叙事结构而红楼梦这样的循环性时间形式和这种基本的叙事结构也非常直观地说明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悲剧形式

  小说的主体故事叙述了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这一过程写尽了青春少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惨命运写尽了一个大家族树倒猢狲散子孙沦落的结局也写出了一对少男少女生死离别的爱恨情仇读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解读这些故事和众人的结局都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悲剧

  我们一旦认定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是一个悲剧的话马上就会面临一些人的质疑因为小说最后两回在红楼梦这部大剧落幕之时作者用极为简省的笔墨写到贾府沐皇恩延世泽兰桂齐芳这一叙述显然触犯了受西方悲剧模式束缚百年的中国现当代学人的观念不过虽然违反了西方传统的悲剧模式但它却应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天道循环的精神

  虽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缺少典型意义上西方式的悲剧却无法否认中国古代悲剧性作品的存在也不能否认中国人的悲剧意识人的悲剧意识产生于人所见闻的悲剧性事件或场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多灾多难闻见的悲剧性事件和场景不会少于西方好在中华文化自身发达的悲剧意识的消解能力和对伤害的修复功能才使中华民族能够长久地自存于天地之间中国哲学的天道循环生命循环历史循环和时间循环观念更容易造成中国人生活态度的乐观和对盛衰生死的达观进而也增强了中国人的悲剧耐受力这样的达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地消解了中国人的悲剧意识不过消解是有限的并不能真正完全去除中国人的悲剧意识

  中国人构思悲剧作品不会在高潮时戛然而止其后一定会有较长的收拾在收拾的过程中新的循环的因子也就有可能悄悄出现金圣叹云周易六十四卦之不终于既济而终于未济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不终于十有二年冬而终于十三年春中庸三十三章之不终于固聪明圣智达天德者而终于无数诗曰诗云大悲阿罗尼之不终于娑罗娑罗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而终于十四娑婆诃也44叙述不止于前一故事的结束而止于另一故事的开始这样的叙述才真正构成完整无缺的循环循环没有终点运势却有起伏这一轮循环的结束只是整个运势中的一次伏下一轮的循环也就从这次伏中积蓄力量并悄然开始终端也即是起点二者没有截然的分界生命和时间一样都生生不息循环不止宏观地看也都是无始无终的一个个体生命的结束只是暂时完成了这一轮的循环它并没有离开自然大化的流变没有真正结束其生命的循环过程其生命在回归本体之后将会以宇宙生命的另外一种形式重新开始贾府的败落也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楼梦讲述了宁荣二公挣下偌大家业五代而后终归消散的故事讲述的也只是这一轮的盛衰循环贾府这个大家族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完成了这一轮的循环并没有丝毫的停顿就又开始了下一轮的命运循环甚至可以说这一轮循环还没有完全结束而新一轮循环的因子就已经开始运作了作者把叙述的终点放在了两轮循环的咬合之处放在了旧循环的因子与新循环的因子交错咬合的地带第一百一十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却尘缘是终延世泽是始一回之中作者把极衰和起复一并写出了英莲是这一轮循环的象征性人物直到最后一刻才度脱归册留下一子以作新一轮循环的种子贾兰中举皇上悯恤赏还家产贾赦贾珍免罪贾政袭职这只是新一轮循环的起点并没有指明贾府的未来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归结红楼梦云福善祸淫古今定理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第1600页所谓的自然之理也即是生生不息的天道循环和生命循环这里家道复初之初是初始之意而非盛时也即是说这一轮的初始仍如上一轮的初始并非指向钟鸣鼎食之盛

  小说这种结束于循环未止之处的处理方式正好符合中国人对生命对天人之道的认识写败落中的起复也符合作者一贯的辨证用笔的写法冷中出热盛中见衰

  很多人都不慊于后四十回对贾府悲剧结局的处理强行把飞鸟各投林曲中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厢情愿地当作小说的最后结局且不说后四十回的处理是否合理笔者作为俗人只从俗人的角度来揣度作者的心理如果真的如不少现代学者所说小说所写主要是曹府家事那么曹雪芹从情感上是不应该乐于给自己的家族制造一片白地不乘孑遗的结局的一定要让自己的家族彻底绝灭抛出生命循环的轨道这种人是否存在真的值得怀疑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带有禅意的诗化语言当年鲜花着锦钟鸣鼎食之盛业已烟消云散作者把大厦已倾的贾府遍布衰草颓垣的大观园诗化为一片白茫茫大地实在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比方

  尽管这种写法不符合西方标准的悲剧模式但我们无法否认小说当中强烈的悲剧意识红楼梦红楼一梦红楼大梦等说法非常明确地概括了小说所蕴含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情绪鲁迅先生云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整部小说讲述的毕竟是贾府一步步酿就悲剧的过程众多女性千红一哭和宝黛二人生死离别的悲剧命运小说的悲剧性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不能因为小说在最后提到延世泽开始了下一轮的生命循环即否定贾府这一轮命运循环的悲剧性质曹雪芹应该没有读过西方标准的悲剧作品所以他无法严格按照西方的悲剧模式进行创作只能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创作符合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的悲剧红楼梦虽然不符合西方标准的悲剧模式但它却很好地传达了中国人对悲剧的理解和中国人时间生命与天道循环一体化的哲学精神

  注释17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92页第188页

  2黄寿祺张善文译注周易译注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08页

  3618吴国盛时间的观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68页第65页第42页

  4苏联AJ古列维奇文化与时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19页转引自黄霖等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57页

  5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37页

  893143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54155页第109页第198页第193页

  10马非百注释盐铁论简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73页

  11司马迁史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70页

  12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7页

  132733朱谦之校老子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00页第103页第102页

  142932周振甫译注易经译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82页第44页第290页

  15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4页

  16杨天宇译注礼记译注乐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39页

  17吕不韦著张玉春泽注吕氏春秋泽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18页

  19释名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丛书集成初编本第6页

  20班固编白虎通四时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丛书集成初编本第239页

  21顾炎武著黄汝成释日知录集释卷三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

  22汪天文社会时间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83页

  2326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5页第19页

  24张居正直解尚书直解尧典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第2页

  25林尹注译周礼今注今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第258页

  28张玉春泽注吕氏春秋泽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75页

  30荀况荀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68页

  34脂砚斋等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影印第28页

  35脂砚斋等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影印第1838页

  36裘新江春风秋月总关情四季性意象结构论之一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4期第92页

  37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84页

  38傅道彬晚唐钟声中国文化的精神原型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354355页

  39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四子部五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818820页转引自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页

  40黄帝内经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210页

  4142阎丽译注董子译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00页第234页

  44王实甫著金圣叹批改张国光校注金圣叹批本西厢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67页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

重新认识周易

易经 2023-01-10 浏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