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盎克鲁 撒克逊)

编者按:现在一说到英国人,很多网友就调侃“神族盎撒英”。虽然语带讥诮,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盎格鲁撒克逊人“武德充沛”的认可。毕竟从曾经的大英帝国到现在的美国,盎撒人及其后裔确实占据着世界舞台的中心。于是有些

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盎克鲁 撒克逊)

大英帝国能打,全靠盎格鲁萨克森神族?维京人:没我们就是菜鸡

大英帝国能打,全靠盎格鲁萨克森神族?维京人:没我们就是菜鸡

编者按:现在一说到英国人,很多网友就调侃“神族盎撒英”。虽然语带讥诮,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盎格鲁撒克逊人“武德充沛”的认可。毕竟从曾经的大英帝国到现在的美国,盎撒人及其后裔确实占据着世界舞台的中心。于是有些人认为这是这一民族与生俱来的“神性”,竟把调侃语当真了。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历史上的盎撒人,一开始就这么能打? 最初在现今不列颠群岛上的居民,不是盎撒人,而是伊比利亚人。他们在大约公元前13世纪时从欧洲大陆来到岛上定居。之后在公元前8世纪初,大批西欧大陆的凯尔特人不断移民到英伦三岛。其中居住在现今英格兰地区的被称为不列颠人。凯撒在公元前54年曾经两次入侵不列颠,均被击退。直到公元43年,罗马人才真正征服不列颠,并将其设为罗马帝国最偏远的一个行省。到5世纪初,驻扎在当地的罗马军团因帝国内乱被迫撤出。趁着这一有利时机,欧洲大陆上大迁徙的日耳曼部落中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以及朱特人纷纷登岛,逐渐征服了不列颠。岛上的不列颠人拼死反抗,我们所熟知的亚瑟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但因为力量对比悬殊,最终失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几个部族逐渐整合成一体,被统一称作“盎格鲁撒克逊人”。

大英帝国能打,全靠盎格鲁萨克森神族?维京人:没我们就是菜鸡

公元7--9世纪,英格兰逐渐形成了七个主要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被称为“七国时代”。在此期间,盎撒人的军事水平是极其落后的。罗马时代的军制和纪律荡然无存,只剩下野蛮人之间的蛮横冲击。此时的盎撒人,以步兵为主要作战力量,其战术极其简单:开战时,双方组成大致平行的队形,盾墙互冲,如此反复,直到一方彻底崩溃。至于城防设施,则只有木栅栏或者壕沟。士兵们的装备极其低下,很多人没有盔甲,且质量很差。当时的英格兰极其封闭,与欧洲大陆交流不多。几个昂撒王国在岛上菜鸡互啄,时不时欺负欺负逃到威尔士的不列颠人和北方的苏格兰人,倒也没什么重大威胁。直到793年一天,从遥远的北方来了几条海盗船--维京人的入侵开始了。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1-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英国的传播编年/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域外传播研究书系

¥40.77

购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