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出生的名人明星(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

“我想问您,总统先生。您入侵伊拉克的决定已经造成成千上万名美国和伊拉克人丧生,还使得许多美国人和伊拉克人终身伤残。截至目前您所给的每一条理由,至少是公开给出的理由,都已被证明是不真实的。我的问题是,您为什么要开战?从您踏入白宫的那一刻起,您到底想

8月4日出生的名人明星(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

“我想问您,总统先生。您入侵伊拉克的决定已经造成成千上万名美国和伊拉克人丧生,还使得许多美国人和伊拉克人终身伤残。截至目前您所给的每一条理由,至少是公开给出的理由,都已被证明是不真实的。我的问题是,您为什么要开战?从您踏入白宫的那一刻起,您到底想干什么?您说不是为了寻求石油,也不是因为以色列或其他原因,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2006年3月的一天。

一位80多岁的老妇人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向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发起了炮火连珠般的责问。

面对老妇人的责问,小布什面部表情有些不自然,虽未表现出很明显的慌乱之色,但在底下?那些跟人精一样的新闻记者面前,他内心的那一丝慌张还是暴露无遗。

一位80多岁的老妇人,居然能让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的总统心生慌乱,她到底是何等人物?

她就是被誉为“白宫新闻厅厅长”、“新闻界第一夫人”和“总统折磨者”的海伦·托马斯。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海伦·托马斯曾质问过10任美国总统。

从肯尼迪到奥巴马,每当他们召开记者招待会时,她总是会从她在白宫新闻发布厅的第一排专属座位上站起来,第一个或第二个向他们问一些很是尖锐甚至是难以回答的问题。

她曾直截了当地问尼克松总统他有什么秘密计划来结束越南战争。

也曾问过里根总统美国有什么权利于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1983年10月,格林纳达发生动乱。美国遂以保护侨民和应东加勒比国家组织请求干预为由,出兵格林纳达。)。

每当托马斯提问的时候,人们总是能看到总统们各种让人忍俊不禁的肢体语言:

“卡特的?畏缩?”、“里根的低头”以及老布什的惊呼“哦不!不要海伦!”

这些问题每次都让美国总统如坐针毡,难以回答。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一次,里根就在总统记者招待会上遭遇到托马斯尖锐问题的狂轰滥炸。

里根足足闪烁其词地应对了25分钟。

对于美国总统,托马斯从来都不留情面,总是问些非常尖锐,甚至让总统脸面尽失的问题。

2006年,托马斯在接受《女士》杂志专访时曾这样说过:

“我尊重总统这一职位,但我永远不会对公职人员顶礼膜拜。他们有义务告诉我们真相。”

在她看来,总统只是一个职业,记者也是一个职业,总统的职责是服务美国人员,而记者的职责就是让美国人民知道总统在干什么。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海伦·托马斯是美国最为知名的女记者之一,曾创造了美国新闻界的诸多第一:

她是白宫第一位来自合众社的首席女记者,是曾禁止女性加入的美国全国记者协会的第一位女官员,是白宫记者协会第一位女会员和第一任女会长......

今天,我们就来细细说说海伦·托马斯这位美国著名女记者的传奇一生。

1920年8月4日,海伦·托马斯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温切斯特市的一个移民家庭,父母都是来自中东国家黎巴嫩。托马斯三四岁时,她的父母就搬到了底特律居住并开了一家杂货店。12岁时,托马斯就知道了自己将来的努力方向,那就是成为一位美国最伟大的女记者。

后来,托马斯也的确做到了,成为美国新闻界最为传奇,也是最为伟大的女记者之一。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大学毕业后,一心想要当美国最伟大记者的托马斯没有多做考虑,直接就进入《华盛顿每日新闻》实习,因为资历的关系,一开始进入每日新闻实习,她只能做些跑腿、打杂的工作。

原本,托马斯是想着努力表现,争取早点转正并成为记者。

然而,事与愿违,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就是这么让人猝不及防,在每日新闻仅仅只干了8个月,还没转正,托马斯就因为和同事参加罢工,而被解雇。

但是,正所谓“是金子哪里都能发光”,托马斯并非是酒囊饭袋,她是有真才实学的,因此就算第一份工作以被解雇而告终,她的传奇记者之路也并没有因此而中断。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1943年,托马斯成功被合众社雇佣,负责为合众社的无线电台撰关于女性主题的新闻,正式踏上了成为美国传奇女记者的第一步。

当时的美国新闻界存在着这么一个潜规则:

女记者只能撰写社会和家庭琐事,而报道战争、政治、犯罪等“硬新闻”的只能是男记者。

因此,最开始托马斯虽然已初露才能,但只能是大材小用,去跟踪报道一些琐碎事务。

此后数十年间,托马斯采访过美发师、服装?店?店员、餐饮服务人员、尿布服务店的老板等等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

虽然发生在他们的身上的事情相对于战争、政治和犯罪等“硬新闻”,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托马斯并没有因此就懒散应付。

对待这些新闻,托马斯始终全身心投入,力求为读者找到事件的真相,并以生动的文字来让读者知道事件的真相。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因为她的勤奋和刻苦,最终她为自己争取到了机会。

1955年,历经12年的努力,在新闻界已经颇有名望且经验丰富的托马斯被合众社委以重任,开始负责采访报道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卫生教育福利部等联邦政府部门。

每天往返于各部门新闻发布会,小到某处一段数十英尺的铁轨被偷盗,大到FBI打击团队犯罪,都能看到托马斯忙碌的身影。

1960年,已成为合众社当家女记者的托马斯担当大梁,被派去报道肯尼迪的总统竞选活动。

这次报道很成功,托马斯用她精湛的新闻才能替合众社一次又一次抢得头版头条,报纸销量一路猛增。

因在总统竞选报道中表现优异且突出,她在1961年被调入合众社白宫记者站,自此开始了她一生的白宫报道生涯。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因为美国新闻界当时的潜规则,起初托马斯虽然进入了白宫,但是并不能参与到国家大事的报道当中,而是只能报道一些在白宫发生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比如总统夫人生了男孩还是女孩,比如总统的孩子用的是什么尿布,又比如总统孩子的小仓鼠是不是死了......

想想看,托马斯如果只是?甘于?报道这些鸡毛蒜皮的记者,她会这么努力吗?

自然不会,她这么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成为美国最传奇的女记者之一,既然要做最传奇的女记者自然就不能老是报道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当然是要报道国家大事。

后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托马斯和另外一个女记者的不懈努力下,肯尼迪总统最终被说服,允许她们参加总统记者招待会,从事报道原本只有男记者才能报道的“硬新闻”。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从这一刻开始,她一次又一次以“首位”女性身份达到事业高峰,并最终成为美国最为传奇的女记者之一,成为里根口中那个“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的一部分”的女记者。

1970年,因原合众社高级白宫记者梅里曼·史密斯自杀身亡,托马斯很自然?地?就成为史密斯的继任者,成为合众社的首席记者兼驻白宫特派记者。

由此,她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这个职务的女性记者。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托马斯成为87位随行记者中的一员。

尼克松总统一行人来到中国后,受到了新中国政府的热烈欢迎。

托马斯在参加会议之余,参观了长城、故宫等景点。

说起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托马斯说就是人民大会堂的那次盛大的晚宴:“可以说,我一辈子也没有吃过那么多、那么好的菜。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热情地前来给我们敬酒,很是热情。”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中国之行给托马斯的美好印象是终生难忘的。

多少年来,每当有人问起她记者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采访,她都会激动地说道:“没有什么事情能比我1972年去中国访问更有意义,那是最让我兴奋的一次采访!”

成为合众社的首席记者兼驻白宫特派记者后,海伦·托马斯多次通过自己敏锐的新闻“嗅觉”与精湛的采访技巧,掌握了美国政坛独家新闻,揭露了与美国总统有关的事件真相。

她曾通过对马莎·米切尔的独家专访了解到了水门事件的内幕。

1972年总统大选。

为了取得竞争对手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潜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

在企图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民主党竞选策略文件的过程中,被民主党的一个工作人员偶然发现,结果当场被捕。

由于此事,尼克松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这就是“水门事件”。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米切尔是尼克松时期的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的太太,她告诉托马斯自己曾在丈夫的书房里看到一本关于尼克松竞选战略的手册,里面提到了一些类似于水门事件的行动策划。

她还向托马斯爆料,说:

尼克松的演讲撰稿人正在撰写一个辞职演讲稿,以供尼克松第二天宣布辞职所用。

托马斯正是透过自己敏锐的新闻“嗅觉”,在其他记者都紧追着当事人不放时,她另辟蹊径去从当事人身边的人挖掘事件真相。

最终,她掌握了尼克松与“水门事件”有关,即将于明日辞职这样的爆炸性新闻。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1974年,托马斯被任命为合众社驻白宫记者站站长。

次年,托马斯被推选为白宫记者团团长。

1976年,托马斯又被合众社驻白宫的首任社长,不久又被选为白宫记者协会主席。

以上这些职务,托马斯都是第一个担任的女记者,此前从未有女记者担任过。

自从被选为白宫记者团团长,总统记者招待会的时间就完全由她来进行掌控,当她站出来说:“谢谢您,总统先生”的时候,白宫记者就不能再提问。

而美国总统就算还没回答好之前记者提出的问题,他可以选择继续回答,也可以选择不回答直接结束记者招待会。

托马斯是第一个获得这样“特权”的女记者。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2000年,海伦·托马斯离开合众社,成为赫斯特通讯社的专栏作家。

或许是因为不再是记者而是专栏作家的缘故,海伦·托马斯的言论渐渐有些“放开”起来,不再顾及自己说的话是否会引起争议。

也正是因为如此,托马斯最终因为自己的“失言”而被迫宣布辞职并退休。

海伦·托马斯,这位驻白宫时间最长的记者,她的退休并不是一次光荣的功成身退,而是在来自各方的舆论压力下被迫选择辞职并宣布退休的。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2010年5月27日,白宫依据此前惯例为犹太传统月举行活动,托马斯受邀出席了这个活动。

这时,某家网站记者就问托马斯如何看待以色列逮捕巴勒斯坦人的事件。

由于,她是黎巴嫩移民家庭出身的黎巴嫩裔,对以色列人从来都没有好印象,所以当记者问起她这个问题时,她直接说犹太定居者应该“从巴勒斯但滚出去”,回到“波兰、德国、美国或其他任何地方”,从而引起了美国部分新闻媒体人的强烈抗议。

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指责她的言论是“令人生厌,应受到严厉斥责”,观点“肯定代表不了大多数美国民众,更代表不了美国政府。”

白宫记者协会也称她的言论是“不可原谅的。”

除此,她的公司宣布和她断绝关系,她的新书合著者也声明不再和她合作......

最终迫于各方各种压力,托马斯迫不得已只能宣布正式辞职并退休,同时向公众道歉。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一生直言的海伦·托马斯终因言获“罪”,可谓耐人寻味。

辞职后,曾有人问过写道歉信是否是真心实意的,她是这样说的:

“我知道我会被开除,在这个国家,你不能批评了以色列还想生存下去。”

“在我看来,毫无疑问,国会、白宫、好莱坞和华尔街都是被犹太复国主义者控制着的。”

显然,托马斯并不是真心道歉的,只是给予各方压力才被迫道歉。

事实证明,托马斯从未后悔过当时说的这番话。

时隔半年,她在受邀参加一年一度的“阿拉伯裔美国人”的活动时,在此依旧坚持自己此前说的那番话,依然坚持“我已付出了代价。但这些都是值得的,我说的是真话。”

这就是海伦·托马斯终,终其一生只遵循自己的内心,只在乎事件的真相。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托马斯总是喜欢站在欺凌者对面,站在权力的对面思考问题,她批评以色列或许不仅仅只是因为她是黎巴嫩裔,还有她心中的那颗公义之心,她只是希望中东能够和平。

正如她在解释为什么会说出犹太定居者应该“从巴勒斯坦滚出去”那番话时所说:

“我深信,只要各方承认相互尊重和相互容忍的必要性,中东才能实现和平。我的话没有反映出这种信念。愿那一天早日到来。”说完这番话后,她在10日后便宣布辞职。

近60年的记者生涯,托马斯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国家新闻俱乐部的奖项、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奖项,还有其他大学的奖项,并得到了25个荣誉学位。

1990年,合众社为表彰托马斯所作的贡献,特别设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伦·托马斯新闻奖,专门用于奖励合众社内表现突出且贡献卓越的新闻工作者。

除此,在1998年,为了表彰托马斯在白宫新闻工作中取得的成就,白宫记者协会以她的名字设立了一个奖项——海伦·托马斯终身成就奖,她是这一奖项的首位获得者。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2013年7月20日早晨,宣布退休的第三年,海伦·托马斯在华盛顿家中去世,享年92岁。

海伦·托马斯的一生既有赞赏也有争议。

有人说她是先驱,为女性进入新闻界开启了一扇大门,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一份声明中说:“自肯尼迪总统开始,她报道了白宫的方面,她让包括我在内的每个总统始终保持警觉。”

也有人说她除了问些貌似很尖锐实则毫无营养的问题外,其他再无建树,美国保守派专栏作家Jonah Goldberg曾发文指出:“托马斯的作用被严重高估,就好像没有她,女性在新闻事业上将毫无建树一样。”

《纽约》杂志的评论员Jonathan Chait也曾发文讥讽道:“有一件事很奇怪,很多对托马斯的奖励与褒扬从没有提过她的任何事实贡献,除了她是个女性和老人。”

她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折磨”过10任美国总统,让其如坐针毡

不管世人如何评价海伦·托马斯,对于美国人而言,有一点不容置疑的是,托马斯在美国新闻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那些曾经被托马斯质问过的10位总统也对她都怀有着一种尊敬。

1984年托马斯获得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第四权力奖”时,里根在贺词中说:“海伦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受人尊敬的专业人士,也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的一部分。”

2013年,托马斯去世后,奥巴马罕见发表声明:“海伦是一位真正的先驱。她参加了自肯尼迪总统以来历任总统的新闻发布会,她一直让美国总统们疲于应对。”

托马斯生前常说:“我的职责不是去敬仰一个领导人多么德高望重,而是经常把他们放到聚光灯下,看看他们是否有负民众的信赖。”

或许在她的心里,她可不管面前的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领导者,她只是在尽一个记者的本分,一个让公众知晓总统所作所为的本分。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