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送日子到女方怎样写(说说我们这的婚嫁习俗)

旧社会男婚女嫁,均不能自己作主,全是父母包办,有的指腹为婚,有的养童养媳,有的近亲通婚,有的互相换婚,有的买卖婚姻。其婚嫁形式,多以男方娶亲,女方出嫁为主,俗称娶亲嫁女但也有男方上门招亲的,俗称上门女婿。旧社会提倡早婚,有的人十三、四岁就成婚。婚嫁礼仪繁琐。男方对

结婚送日子到女方怎样写(说说我们这的婚嫁习俗)

说说我们这的婚嫁习俗

旧社会男婚女嫁,均不能自己作主,全是父母包办,有的指腹为婚,有的养童养媳,有的近亲通婚,有的互相换婚,有的买卖婚姻。其婚嫁形式,多以男方娶亲,女方出嫁为主,俗称娶亲嫁女;但也有男方上门招亲的,俗称上门女婿。旧社会提倡早婚,有的人十三、四岁就成婚。

婚嫁礼仪繁琐。男方对相中的女子,先托两媒人提亲,开亲前要合八字。即看男女生辰八字是否相合而不相克,相克的一定不行。后要做酒订婚,以此作为正式开亲。自开亲之后,到迎娶成婚,通常还要经过以下几个程序:

(1)、送聘礼。男方给女方送聘礼。礼金多少、何种礼物、礼物几何,由媒人、男、女双方父母商定。

说说我们这的婚嫁习俗

(2)、送时节。每逢过年、端午节、中秋节,男方要给女方送节礼;娶亲前一年,礼物要加加重,称送大年大节。

(3)、送日子。男方要将择定娶亲吉日用红纸写好,与媒人一道送到女方家,以便双方都作好准备。

(4)、送肉面、抬嫁妆。在择定的吉日前一天,女方大门口贴对联。男方给女方送去肉面,数量双方事前商定。女方把嫁妆全部搬到大门外,由男方自带绳索、拾杠,由男方来人绑扎好。每杠两根封条,男方仅写一根,另一根由女方写。一般写;发脉、村名、父姓、母姓,如晋阳发脉浮桥村父姓唐母姓刘的人家,娶亲或嫁女都写成:"晋阳浮桥唐阿刘氏 喜奁谨封”。(若新娘子的母亲已逝,父亲又无续弦,则可用新娘子的伯母或婶婶的姓代替母亲的姓。)两封条交叉贴,女方的在下,男方的在上。贴封条用的浆糊由男方自带。旧时封轿亦同。

说说我们这的婚嫁习俗

(5)、坐床。新郎去接新娘子前,男方在村上请好2、3岁的5男2女,伴娘将这7个小孩子,放在婚床上,由新郎每个都抱一下,先抱男的,后抱女的。对这7个小孩子,男方都要送些喜糖之类的小礼物。

说说我们这的婚嫁习俗

(6)、女子出嫁前,本家族、血缘近的亲戚都要做酒,请准新娘子吃饭,俗称吃嫁饭。

(7)、迎亲。吉日前一天,男方在大门口、新房门口、婚堂正上方贴对联。吉日正式娶亲嫁女。女子出嫁时,做嫁女酒。上轿前亲人送红包,新娘的母亲及亲朋好友,陷伴新娘依依不舍地哭泣,俗称见嫁。伴娘陪伴新娘子在房里化妆、洗手,头披红盖头毕,站在房里床前踏凳上,由一兄长抱新娘子,站在香火大门口放的一方凳子上,而向大门行礼,寓意是向列祖列宗告别。然后,再抱其上轿,女方伴娘为新娘子打伞伴随,鸣喜爆启轿,唢呐紧随,兄弟姐妹相送到新郎家。

说说我们这的婚嫁习俗

男方婚堂张灯结彩,贺匾悬挂两边,洞房装饰一新,花烛光照满堂。

新娘子待停轿后,由男方一兄长抱进婚堂。此时锣鼓喧天,喜爆齐鸣,唢呐高奏。进大门前,男方伴娘放一片土瓦在地上,让新娘子踩在上面进门。土瓦烂得越快越好,寓意是家发得快。进门后,在婚堂与新郎拜堂成亲。拜堂是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指男方父母),夫妻对拜。送入洞房后,新郎揭下新娘的红盖头,吃交杯酒。

晚上,男方邀请全村男子来闹新房,喝彩、唱”十八摸”、唱地方小调、猜谜、吃茶点、抽香烟,直闹到深夜方散,伴娘打喜爆送客。最后,由伴娘关房门打喜爆圆房。

说说我们这的婚嫁习俗

翌日新娘拜见各位长辈,相认各位妯娌、姑子。

(8)、婚后第三天,女方一兄弟接新郎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次年正月初二或初四,新婚夫妇到新娘娘家拜年,俗称过门。女方同族房的,家家做酒接新姑爷。

(9)、旧时,女子出嫁后每年小年至除夕不能回娘家。

(10)、“开脸”。女孩出嫁的前一天,娘家要请一位有经验、手法娴熟的妇女,来给准新娘绞脸。绞脸人拿一条用细线合成的长绳子,坐在准新娘对面,用双手与牙齿操纵着那条绞成股的绳子,紧贴准新娘脸上,利用绳子的绞劲,把脸上汗毛和额头鬓角处的短发拔出来,不但要拔得光,而且两鬓角和前发际要修成整整齐齐的一条线才行。完成后,就叫“开脸”。这时,黄毛丫完全变成焕然一新的准新娘。

说说我们这的婚嫁习俗

解放后,1950年政府就颁布了《婚姻法》,废除了封建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父母不能包办婚姻,禁止收养童养媳,禁止近亲结婚,禁止买卖婚姻,禁止换婚,实行一夫一妻制,规定男女结婚年龄,提倡从俭办喜事,取消花轿迎亲,改为骑马或坐土车。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新事新办”。女子出嫁要步行,更有甚者,脚穿草鞋,肩扛锄头,不讲彩礼,嫁妆简朴。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民生活逐渐富裕,有的彩礼讲重金,还要肉面,穿金戴银,首饰配套,嫁妆电器化,迎亲用高档轿车。

现在好像习俗都转化为彩礼、现金了,不知道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大家也说说自己家乡的婚姻习俗吧,欢迎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